王惠琴 王航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稅法課程作為財會專業的必修課程,是人才培養方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稅務會計也是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向。以某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為例,稅法課程設置經濟法、稅法、納稅申報實訓、稅務會計、納稅籌劃等五門課程,理論與實訓相結合,學科注重級別分類,形成了完整的課程體系。授課從最傳統的課堂授課到引入實訓平臺,進行理實一體化結合,再到引入學習通、大學生慕課等線上教學平臺,探索理實一體、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1)學生學會掌握變化的政策并且學會運用政策。近五年是稅法完善期,政策更新速度快且繁雜,比如增值稅的稅率在近五年從17%降到16%又降到13%,實現了稅率的大幅度降低;消費稅稅目刪減了汽車輪胎、酒精等,增加了電池、涂料、個人所得稅更是大改,出現了申報綜合所得。學生大二學的知識點,可能大四就變了。同時疫情期間,國家給了大量的稅收紅利和政策扶持,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同一稅種獲得的政策不一樣。
(2)分清楚各稅種的具體規定。稅法涉及稅種多,各稅種涉及要素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稅法涉及18個現行的常用稅種,每個稅種有11個要素,各個稅種的要素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比如銷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發出貨物并且辦妥托收手續的當天,消費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發出消費品并辦妥托收手續的當天,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辦妥托收手續當天,不同稅種,同一要素規定不一樣。
(3)理論應用問題。通過口訣記憶法以及關鍵詞記憶法等教學方法上的改進,學生對于知識點記憶得比較好,但是具體應用有所欠缺,比如學生知道消費稅的環節是生產、委托加工、進口、批發跟零售五個,但是當碰到購進煙絲這種具體題目時容易懵,不能快速地反應購進環節不是消費稅五個環節之一,所以購進煙絲不交消費稅。
(1)教學資源改革。線上教學利用超星學習通“一平三端”教學平臺,引入示范包案例庫并充實課程教學資源,同時搭配仿真性強的網中網納稅申報實訓平臺,實現了課件、視頻、動畫、鏈接、題庫等多種網絡資源的有機結合。線下課堂教學主要在多媒體教室、智慧教室環境下進行,實現師生與教學資源、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的有機結合。
(2)教學方法改革。本課程以應用為中心,運用口訣記憶法及關鍵詞記憶法等靈活的教學方法實現演、練、講、考相結合,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知識點。
演:借助網中網的納稅申報實訓平臺,充分利用平臺案例庫中的仿真性案例,登錄平臺中各地區稅局官網,實際演示各稅種的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繳納過程,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納稅的實際問題。練:利用超星平臺、網中網平臺案例庫中的案例以及課本案例、課本配套習題冊,進行大量的應用練習,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牢固度。講:課前通過學習通的班級聊天功能以及微信、QQ等交流工具,提前布置課前任務,了解學生學習需求以及知識點掌握程度,課堂中根據授課計劃,結合學生知識點掌握程度,應用多媒體、智慧課堂等教學工具進行授課,課堂授課過程中運用分組任務、主題討論、案例分析、口訣記憶、關鍵詞記憶、對比分析等方法,豐富課堂教學環境。考:線上通過章節測驗、課堂互動考核,線下則是隨堂提問、期末考核等。
(3)課程成績評定方式改革。總評成績=形成性評價*30%+期末考試*70%形成性評價(線上):其中作業占50%,主要來自線上布置的作業;簽到占15%,來自學習通不定期簽到,簽到次數3次為滿分;課程積分占35%,主要表現為參與課堂活動,具體為投票、問卷、搶答、選人、主題討論、隨堂練習等項目,總積分達到12分為滿分。期末考試70%(線下):主要是期末考試成績。
課題名稱:土地增值稅;授課課時:1課時;授課班級:財管20級;授課地點:多媒體教室、學習通;授課形式:翻轉課堂、關鍵詞學習法、混合教學;參考教材:《稅法》(第五版),梁文濤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年6月;其他資源:超星泛雅數字教學平臺、學習通手機App、國家稅務總局某某市稅務局官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界定土地增值稅納稅人以及確定土地增值稅的征稅范圍;掌握土地增值稅的計算。
(2)能力目標:土地增值稅新增變更項目、稅源采集;可以進行簡單的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
(3)素質目標:具備精核算、善申報的技能素養;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及協作能力;具備基本的稅收法律處理能力,培養愛國護稅的情懷。
教學重點:土地增值稅征稅范圍的具體規定;土地增值稅的稅率及計算。
教學難點:土地增值稅扣除項目金額的計算。
學情分析:由于土地增值稅與增值稅都有增值這個關鍵詞,學生前面學過增值稅以后,對增值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時土地增值稅采用超率累進稅率與個人所得稅的超額累進稅率有相似之處,對累進稅率也有了基本了解,為學習本節課打下了基礎。但是由于涉及土地房屋的稅種比較多,比如契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房產稅等,學生很容易混亂,因此對比分析、案例分析、課堂提問、分組教學、智能交互的學習方式等方式融入課堂,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教學內容:為了規范土地、房地產市場交易秩序,合理調節土地增值收益,維護國家權益,制定土地增值稅法,土地增值稅立法是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重要步驟,也是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本課程將以學生為主體,運用關鍵詞學習法、步驟學習法,以土地增值稅的增值額為中心,從新建房與存量房兩個角度進行分別教學,結合扣除項目的學習,分步講解土地增值稅的計算。
教學策略: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課前通過超星泛雅數字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對土地增值稅有基本的掌握,課上通過分組討論檢驗學習成果并且結合習題進行知識鞏固。充分利用基于超星數字教學平臺的資源,結合超星學習通手機App等多種信息化手段,開展“課前準備、課中學習、課后拓展”的教學安排。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內容:學習通進行課前學習
觀看學習通中土地增值稅概述、土地增值稅稅率、土地增值稅計算的課程資源(提醒通知)。分小組任選一個土地增值稅知識點,進行課前準備,并且課上進行小組文稿演示,同時合作完成錄課,形成視頻。(任務發布)
(2)活動:
登錄數字教學平臺,發布課前預習資源;登錄超星課程數字教學平臺,發布學生課前任務點完成要求。(教師活動)
登錄學習通平臺,根據教學任務,完成課前視頻微課資源的學習;小組討論選擇知識點,查閱資料,完成PPT,并熟練講解,進行錄課,形成視頻并且上傳到平臺。(學生活動)
2.課中學習
(1)土地增值稅概述
內容:學習通簽到碼簽到;根據學生翻轉課堂的學習效果,對課前發布的微課視頻結合任務點情況進行總結和點評;根據課前布置的教學任務,抽一組進行知識點演示;分組討論,檢驗線上學習的學習成果。分組任務為一家房地產公司銷售地下車位的使用權,使用費一次性收取,問該業主是否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點評討論結果。
活動:利用學習通APP系統簽到功能對學生進行考勤;通過章節任務點的完成情況,點評,表揚完成的好的同學,點評重要知識點;點評學生的講解情況,并且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提煉關鍵詞幫助學生深化記憶;教師通過事先準備好的課堂活動-分組討論,發布任務,學習通學生自選分組,進行小組討論;隨機抽取第十組進行討論闡述,并且進行點評,總結土地增值稅交稅的三個關鍵詞“轉讓-國有-收入”。同時滿足這三個關鍵詞才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并且對學習通中提交討論結果進行評分。(教師活動)
學生進行電子簽到,因疫情關系,有同學在隔離未簽到;通過教師現場講解和展示,了解自身前期自主學習存在的不足;根據課前準備,現場進行PPT講解,闡述對于線上資源學習中小組選中知識點的理解;開始針對老師提出問題以及課前的學習,進行分組討論,并且在線提交討論結果;第十組選中代表發言,闡述組內討論結果。(學生活動)
(2)土地增值稅計算
內容:結合案例講解土地增值稅計算的四步法。通過學習通隨堂練習,檢驗學習成果;根據做題結果,進行點評分析,并且提煉講解土地增值稅計算中用到的知識點;布置案例,進行鞏固練習。
活動:結合ppt講解土地增值稅的四步;在學習通發布針對剛才講解知識點的隨堂練習以及分組任務,檢驗學習成果,通過學習通反饋的數據,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知識點的盲區;根據學生通做題結果,發現學生對于扣除項目掌握不太好,所以進行深化總結;扣除項目,也就是為了土地花的錢一共有五項,分別為買地的錢、開發成本、開發費用、稅金、其他;然后通過對案例分析的講解,掌握土地增值稅的計算方法。(教師活動)
認真聽講,把重要知識點在課本重點標出,并且通過記筆記,掌握增值稅四步法;通過學習通提交答案;跟著老師思路進行深化記憶。然后根據線上線下學過的知識,完成課堂習題,并且聽取老師習題講解,不會的課下與老師溝通。(學生活動)
3.課后拓展
內容:課后30分鐘利用超星直播功能,與學生進行課后交流,對學生學習效果以及相關疑問進行30分鐘的答疑和交流。根據課程內容,安排實務學習,要求學生課后完成學習并撰寫學習報告。并且觀看課前準備的其他小組的視頻講解進行評價。
活動:通過開通直播間,及時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反饋,對后續的教學進行調整,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上傳國家稅務總局廣西壯族自治區稅務局網址,要求學生觀看電子稅務局操作輔導視頻,并且撰寫學習報告;同時要求學生觀看其他小組視頻講解并給出評價分數。(教師活動)
參與與老師的直播交流,積極參與互動;按時按量完成規定電子稅務局操作輔導視頻學習,撰寫學習報告并上傳;觀看其他小組視頻講解進行評價。(學習活動)
教學評價
(1)課前準備:小組視頻主要通過教師評價、小組互評、自評三方結合進行評價。
(2)課中學習:考勤與隨堂練習為系統自動考核,分組討論為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案例討論為老師評價。
(3)課后拓展:對學生完成規定視頻和資源的學習,按照完成進度系統自動考核;對學生上傳的學習報告,采用學生自評和老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
教學效果
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實施,教學效果明顯,表現在以下幾點:
(1)體現了由“教”為主轉向重“學”為主。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學生變成主體,學習主要通過課前完成,課堂中老師教學作用弱化,啟發學生主體意識和創造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形成互動的“理實一體”。
課程教學中堅持“理實一體、學做合一”,將課程與工作結合、教室與實訓室合一,并根據最新稅收法律政策采用口訣記憶法、關鍵詞記憶法教學,實現教學做一體化課程教學。
(3)提高學生稅務處理能力。
學生通過線上線下混合課堂學習,同時結合稅局官網仿真性強的電子稅務局操作輔導視頻學習,學生深刻感受了稅務處理的流程,掌握到方式方法,提高了稅務處理能力。
教學反思
(1)要重視教學過程的監控。
傳統教學以課堂為主體,教學監控相對單一,混合式教學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會給教學監控增加難度,尤其是自主完成的環節,很難把握是否為自主完成,有無作弊現象。
(2)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創新。
混合式教學融入很多創新的教學方法,方法是否能獲得相應的結果,需要一定的指標進行反復檢驗。
(3)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不偏移。
學生在混合教學中主動性很明顯,如何在混合教學中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是關鍵,在混合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學生需求,掌握學生興趣點進行知識點融合,從而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在目前疫情以及大數據的大環境下,軟件平臺更新速度慢,疫情不穩定,常規的稅法課堂教學已經很難滿足學生需求。而現有的線上教學,學生缺乏一定的約束力,學習效率比較低,線下教學靈活性差,所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尤為重要。
首先,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相融合,打造稅法金課。目前社會上偷漏稅事件頻出,尤其是娛樂圈尤其突出。偷漏稅案例引入課堂,并且通過結合稅法相關知識與運用混合式教學方法進行線上任務發布,線下討論交流,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納稅意識并且能夠誠信做人,刻骨銘心,影響深遠。
其次,課程共享,豐富線上資源,優化線下環節。線上通過大學生 MOOC以及超星學習通示范課等形式,共享課堂,共享教學資源,提供更多的動畫類資源以及稅局的相關政策資源,提高學生對于線上學習的積極性;線下通過優化教材,充實案例,加強互動,發揮學生主動性,加強成果演示。
最后,應用性為導向的混合式教學。納稅是公司必備的流程,納稅申報與納稅籌劃是公司需要重點處理的事項,而二者的順利進行是建立在相關人員有充分的稅法知識,所以稅法的應用性教學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