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群
(安徽亳州新能源學校 安徽 亳州 236700)
新時代,隨著國際間交流頻率的提升以及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迎來了一定的發展空間,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也迎來了迅速發展的契機,相關院校和教師必須緊跟時代,做好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人才,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切實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為我國農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結合專業特點,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提升專業課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分析和解決農業機械化和自動化工程中遇到的研究、規劃、營銷等諸多方面問題的能力。本專業課程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課程覆蓋面廣。專業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生物測試與傳感技術、農業形態學、專業外語、農業動力與能源等多方面的知識,從而確保自己能夠充分了解本專業的基礎情況,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今后的發展方向。第二,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域廣。鑒于我國農業及相關教育、科研行業發展迅速,學生完成學業后,可以選擇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也可以選擇直接就業,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專業工作經驗。目前,部分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國家機關和很多企業都需要本專業的人才。第三,研究方向廣。精準農業、設施農業技術、生物材料技工技術、生物傳感與檢測技術等,都是本專業課程系統學習后學生可以選擇深度研究的方向。
2.1 幫助學生樹立目標,提升教學活動質量。很多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期間都缺乏學習目標,導致其學習活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這種現象不僅會影響其學習效果,還會導致其無法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1]。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在課程講解期間幫助其樹立學習目標,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引導其樹立專業學習目標:其一,結合社會需求引導學生思考。很多學生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鑒于此,教師可以幫助其意識到新時代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需要具備的品質,引導其以成為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發展方向,從而有針對性地參與今后的專業課程學習活動。其二,結合職業崗位引導學生思考。就業是每一個畢業生都應該認真思考的課題。教師要讓新生自入學起就明白本專業今后可以選擇的職業崗位,并充分分析崗位需求,有計劃地明確學習重點。其三,結合地域特色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可以調查學生的家鄉或畢業后想要生活的地點,從而結合地域特色講解課程內容,幫助其樹立明確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其四,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關注行業發展趨勢的習慣,并能夠意識到各行業對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從而設計相應的學習目標。通過以上途徑,可以讓學生全方面的了解本專業相關信息以及專業發展前景,從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目標,避免今后盲目、機械地學習,有效提升學習的質量。
2.2 科學調整課程內容,有效達成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是教師講解的知識、技能的總稱,能否科學設計課程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才培養的效果和質量[2]。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科學調整課程內容:其一,課程內容的難度。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多數學生都存在基礎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且其專業學習相關課程多,鑒于此,在為新生設計課程內容期間,要適當降低知識的難度,引入簡單易懂的案例輔助其理解理論知識。而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則需要適當提升知識的難度,使其能夠經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和訓練,在今后的工作中強化心理韌性,主動結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其二,課程知識的廣度。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研究方向廣,這就導致教師要在組織教學活動期間適當補充課外知識,適當引入跨學科課程,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使其能夠更好的參與到多方面的專業內容研究中,最終明確發展方向。其三,內容的前沿性及應用性。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內容選擇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其今后從事的實際工作脫節。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及時引入最新的技術,甚至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講解即將被淘汰或已經被淘汰的技術。鑒于此,教師必須關注最新技術,研究國外先進的技術與裝備,提升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內容的前沿性。
2.3 構建網絡教育空間,滿足學生發展需求。鑒于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生適應的工作領域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確定課程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學習。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積極構建網絡教育空間,讓學生在其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教師可以在網絡教育空間中引入以下板塊:其一,微課視頻板塊。微課視頻板塊中,可以開展校際合作和校企合作,各校專業教師或企事業單位的科研人員等都可參與微課視頻的錄制,從而使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有針對性地參與深度探究活動。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為其推薦基礎視頻或提升視頻。其二,留言板塊。在留言板塊中,教師回答微視頻中引入的思考問題,從而讓觀看留言的學生獲得一定啟發。同時,也可以由學生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問題開發更多的微課視頻。為督促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探索專業知識,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發展方向、學習習慣等成立自主探究小組,共同觀看微課視頻,并參與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收獲以及個性觀點,這樣,既可以提升其自主學習頻率,又可以強化其自主探究的深度。
2.4 設計實踐教育環節,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設計實踐教育環節,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提升綜合素養[3]。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落實實踐教育活動:其一,鼓勵學生結合專業參與創新創業類活動。近年來,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和跨學科研究能力等素養,越來越多的高校都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類活動。在參與活動期間,學生可以自主探究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相關的最新信息以及研究方向,并在設計項目策劃書、參與實踐活動和撰寫項目總結過程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其二,深化校企合作交流。校企合作是打造優秀實訓平臺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學生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和實習探究過程中,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專業相關的崗位工作進行結合,從而更好地使其成長為創新型、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需要注意的是,為進一步提升校企合作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可以引導學生完成實習活動后參與實踐匯報,分享自己在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論述自己在實訓過程中對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新看法,使其在分享經驗和收獲期間,獲取更多的實習知識。其三,定期組織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院活動,如講座、模擬訓練以及各研究方向相關的社團微型活動等。
2.5 科學開展課程考核,提升教師引導效果。課程考核是檢驗教育效果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檢驗學生是否高效參與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在開展課程考核期間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分享學習方法,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升教學有效性。傳統的高校課程考核過程中,教師都會采取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結合的方式。然而,通過對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多數學生的平時成績相差不大,其在班級的排名主要受到考試成績的影響。這種評價方式很難調動其積極性,教師也無法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取以下考核策略:其一,定期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考核活動的重視程度,還可以使其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更好地掌握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知識學習方法和策略。其二,結合學生學習狀態開展考核。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意識,對能夠主動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生提出表揚,并進行加分,同時,定期組織小測活動,將學生小測成績按照一定比例納入學期考核中。結合小測成績的變動,教師也可以設計“進步分”和“退步分”,從而將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進行有效融合,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狀態也會影響考核成績。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明確所學專業的特點,建立學習目標,并利用線上線下學習、實踐活動以及考核環節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成為符合時代需求的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方向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