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定楷(富順縣板橋鎮中心衛生院)
痔瘡是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從發生擴張和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痔瘡依據位置可以劃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痔瘡的早期癥狀包含便血、疼痛、肛門瘙癢等,是飲食、不良排便習慣等導致的疾病。當前對于痔瘡診斷治療存在一定的誤區。
痔瘡因為較為常見,通常不被人們重視,認為不需要治療。不需要治療對于并未產生出血、疼痛等表現的患者具有適用性。但是拖延,不進行對患者的治療,會使患者的痛苦增加,影響其健康。伴隨著對痔瘡研究的不斷深入,治療痔瘡的科學方式不斷增加,大多患者都能夠得到痊愈。對于痔瘡出血一定不能忽視,當出血嚴重時,就可能發生貧血。在貧血產生后,僅靠自己恢復需要較長時間。貧血會導致患者發生乏力、心悸、頭暈等,對患者健康產生嚴重負面影響。
在痔瘡治療中,癥狀不嚴重者一般不需要采取手術。只有在出現以下癥狀時才需要手術痔核發展到一定程度,已經脫出肛門無法歸位,或者是在咳嗽、用力時脫出,影響患者生活,且患者自己也希望手術時采取手術治療。在發生出血嚴重導致貧血,采用其他治療方案不能止血的情況下,需依據患者意見確定治療方式。醫生不會要求強制手術,而是交由患者決定。有些痔瘡患者不敢手術主要是由于害怕疼痛。因排便需要,肛門局部的神經豐富,對多種刺激敏感,無論是患病還是治療,疼痛感較為強烈。其實,在近年來,隨著治療方法的改進和鎮痛方法的優化,痔瘡手術已經能夠基本達到無痛狀態。
手術不當可能會發生大便失禁等表現。但是,通常情況下,在正規醫院進行治療,不會導致肛門狹窄。
痔瘡不會導致癌變產生,痔瘡也不是直腸癌的初級階段。痔瘡會癌變這一誤區,是因痔瘡容易和直腸癌發生混淆,將直腸癌出血以痔瘡出血進行治療。通常情況下,在發現患者為直腸癌后,就會誤會其和痔瘡有聯系。痔瘡雖不會出現癌變,患者也要對便血加以重視,盡快前往醫院檢查,明確發生便血的原因。
人們一般對手術存在畏懼心理,在了解到可以涂藥治療后,患者會嘗試以這方式治療。其可追溯到中醫枯痔療法,將腐蝕藥制作為酊劑,插入痔內使其壞死脫落。對于其作用原理分析為腐蝕?;颊卟扇∵@方式還是會有疼痛,也不具有安全性,在產生腐蝕潰爛的這一過程中,患者會感知到持續疼痛。而且,由于受到涂藥定位差的影響,經常會發生患者痔瘡與周圍皮膚一起破損潰爛的狀況。
在近些年的發展中,痔瘡治療方法不斷更新其中包含微創等。但是,這些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產生的效果往往與患者的預期不符,可能導致發生大出血、肛門皮膚破損、疼痛等不良反應。
了解了痔瘡方面的相關誤區,患者在患病后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治療,以便盡快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