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天君
(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 225200)
“練習環節”是數學課堂上教師講述完教學內容后,引導學生依據自身所掌握知識,自主完成相應鞏固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的開展過程中,不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將得到良好提升,他們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內容也將得到很好地鞏固,這對學生本身的綜合能力發展而言,具有相對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怎樣在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更好地發揮出“練習環節”的積極作用,是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本文從當前課程開展中的“練習環節”應用現狀角度出發,提出相應的問題解決措施.
從課堂練習環節中最為基礎的部分——練習題的角度來看當前數學課堂的開展現狀,練習題設計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導致學生在練習環節難以達成強有力學習目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我國曾長時間處于應試教育的環境之中,教師們本身的教學觀念也在該期間受到了較為深刻地影響,在他們看來最能夠體現出教學效益的方式便是課堂上的知識內容灌輸,所以在這一觀念的影響下,教師會將課堂上的大量時間都留給自己進行課程的理論講述,即使會借用相應的練習題完成課堂鞏固,也多會選擇部分現成的教材課后題、練習冊相關知識問題等內容.而這樣的練習內容設計,一方面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難以達成更為全面的知識內容深化,學生利用既定問題所學習到的知識內容覆蓋面也會相對片面,這并不利于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記憶能力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由于數學課程本身的知識覆蓋面相對較廣,對學生的學習綜合能力要求也會相對較高,所以缺乏設計的練習內容是很難幫助學生將思維加以整合,進而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練習內容的整體設計不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課程的開展.
從練習題內容的角度向外擴展,我們會發現,當前大多數數學課程的相關開展模式都會呈現出部分單一化的問題,即教師會在課程知識內容講述完畢后,更多地引導學生進行紙質化問題訓練,并在他們完成基本練習后,以講解正確答案的方式展開相應的練習,這樣的教學、練習模式非但難以激發出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學生的不良學習思維,即問題能夠直接利用該課程中單一知識點進行解答,長此以往,學生在進行綜合的自主練習時,便難免會因為知識點的冗雜而出現“無從下手”的現象,這顯然并不利于學生本身的綜合能力發展.除此之外,在單一化的練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難以得到充分激發,而且始終利用同樣的手段開展相應練習,教師沒有完全參與其中給予學生指導和評價,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形成一種偷懶的練習習慣,即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知識內容分析、練習,而是會將問題直接放在一邊等待教師的解答.從這一角度來看,這樣的練習模式不但難以充分將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鞏固能力加以提升,甚至會因學生的不配合導致課堂教學資源的大量浪費.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練習過程中的有效評價有所欠缺,也是導致練習環節效益發揮不完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學生大多都有一定的榮譽觀念,教師所給予他們的鼓勵與正向評價,會使其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而且在練習環節中展開的評價,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善其對學習內容的二次鞏固,所以教師在練習環節加大對學生的評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質量與效率.但就當前的數學課堂練習環節教學的發展現狀來看,很少會有教師能夠意識到加大對學生展開練習評價的重要性,使得課堂上的很多練習手段的開展效益都達不到最大化.
2.1.1 練習題量少而精
首先,教師在設計相關練習題時,要重視數量與質量之間的有效比重劃分,即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并非越多的習題教學內容越能夠鞏固學生的學習認知,大量的流水化習題訓練,所能夠達成的教學目的僅僅在于固化學生的解題思維,這樣的形式下,一旦習題的表達形式有所變化,學生的理解、解答能力便會隨之下降,這并不適合對學生展開綜合化發展的能力培養.要想切實保證練習環節中的習題質量,教師可以從減少習題數量、提高習題知識內涵的角度出發,優先強化習題與課程之間的有效關聯,之后再從習題的相關表達角度、內容內涵等方面加以設計,即保證同一道問題內涵中要能夠具有不同的提問形式與不同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并將本節課程內容作為核心要素,來達成發散學生思維,使其能夠認識到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決方式以及知識點之間的串聯關系的相應練習目的,這樣練習過程才能夠給予學生以更為豐沛的能力培養.
2.1.2 練習題管控難度
合理掌控練習題難度,對于學生的知識內容鞏固而言,具有相對積極的發展意義.如果教師過于追求教學基礎,使得課堂上的練習題難度較小,會使學生的思維運轉效益降低,進而形成課程教學資源的浪費;而教師要是過度追求思維培養與教學創新,部分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便會難以解答出相應的練習問題,進而導致其學習積極性下降,同時也會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教學資源浪費.因此,教師要想將習題的難度加以合理把控,就需要從了解課程深度、學生學習發展能力等角度同時出發,取其中更能夠激發學生練習欲望,并且能夠切實將學生思維加以培養的難度展開相應習題設計.
2.1.3 練習題趣味設計
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課程接受程度的強弱,以及其參與課堂練習的興趣大小,都與練習題的趣味性存在著相對密切的聯系.教師要想切實將練習環節的教學效益充分發揮出來,可以從強化練習題的趣味設計角度出發,在問題中融入部分趣味的表達或內容,這樣便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而在趣味知識內容的表達中,學生也能夠以更為輕松、自由的狀態展開相應學習,進而促進其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2.2.1 巧用小組練習模式,鍛煉學生思維
要在練習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首先應該想到能夠達成“群策群力”的小組式練習模式,即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對既定習題的深度有效探究,從而使其能夠依據同一道問題,得出更為全面且細致化的分析,這對學生的思維鍛煉能夠起到相對積極的作用.而在利用小組模式革新練習環節時,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分組的相關引導、干預,避免同層次學生“扎堆”,要實現幫扶性小組的成立,這樣才能夠在保證學生間具備彼此友好關系的基礎上,切實達成練習角度的二次教學目的.
2.2.2 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打破固有結構
從學生角度出發完成相應的練習環節革新后,教師還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積極打破傳統教學觀念中“教師教、學生學”的相關觀念,樹立起 “引導者”的練習觀念,即在練習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同時保證學生練習的自主性和教師指導作用的發揮,避免學生因知識理解不清導致習題解答難度大,或自主練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的出現.教師可以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拉近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夠利用更為平等的觀念與教師溝通,這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練習指導時,學生才不會出現相對緊張的心理,而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夠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更自然地提出,這對學生深層次學習能力的提高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2.3.1 從教師角度完善評價
完善教師角度的評價機制,需要教師革新教學觀念,意識到積極的評價與反饋能夠給予學生哪些學習優勢,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練習環節的參與熱情,并使其充分意識到自身對學習內容掌握的相關程度等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解答的練習題結果與成績、學生本身的性格特點,給予不同的評價.比如當相對敏感且較為內向的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避免學習積極性下降;而針對日常較馬虎的學生,即使其答對了相應的練習題,教師也要委婉地將其自身不足加以表達,這樣這部分學生才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發展中的優缺點,主動地進一步強化綜合能力發展.
2.3.2 從學生自身角度完善評價
完善教師角度的評價機制后,教師還要加大對學生自評的相關引導,即充分利用好學生對自身的相應評價,使其能夠反思自己的課程學習狀態、進度等.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將更深刻地意識到自身的發展不足以及知識內容儲備的相對單薄之處,之后教師在完善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便能夠將上述的問題加以解決,這對其本身的綜合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都具有相對積極的作用.
2.3.3 從學生互動角度完善評價
教師還可以從上述的“小組合作”式練習模式角度出發,讓同組內的學生對彼此展開相互評價,使其認識到他人的發展優勢與不足,進而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強化學習優勢摒棄不足,達成自身的能力完善.此外,不同小組間的互評,也能夠使其更好地認識“競爭對手”的相應實力,這對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意識也將起到相對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切實在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出“練習環節”的教學效益,可以優先從了解當前數學課堂中練習環節的應用現狀角度出發,充分認識到當前課程開展中存在的不足,為后續的課程開展革新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基礎保障.之后,教師便可以從練習題的相關設計、練習模式的有效革新以及練習環節中的評價機制完善等幾個不同的角度展開實際的教學革新,以達到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綜合能力發展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