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妍,樊 帆
(長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2021 年“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中國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積極推動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產業鏈多元化,打造各地區擁有自身特色的現代鄉村產業。報告中還指出要加大對農產品加工行業的重視,鼓勵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要結合鄉村周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引導農村二、三產業集聚發展[1]。通過報告可以看出,國家對未來農村振興的總的發展路線是大力發展以農業為融合基點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等多領域多業態融合滲透的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業是朝陽產業,它以農村特有的自然地理風貌、人文歷史風情以及民風民俗吸引大量游客,為農村發展注入了動力源泉。近年來鄉村旅游業迅速發展,加上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許多有關鄉村旅游的支持政策,鄉村旅游業逐漸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支柱產業[2]。此外,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度研究與目前國內的政策要求和農村的實際發展需求都緊密相關。本研究以河南省為例,基于耦合協調度模型對其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情況進行了分析。
河南省位于中國中部地區,是中國重要的文化發祥地,歷史底蘊深厚,四大發明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皆起源于此。由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據歷史記載,自夏朝的建立以來有近20 個王朝選擇在此建都,106 位帝王在此定都。河南省因此有眾多名勝古跡,如人文始祖遺跡李崗文化遺址、軒轅丘、最古老的天文觀測臺、最早的關隘函谷關等。由于河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給河南省帶來了豐富的旅游資源[3]。
河南省的鄉村旅游發展大致可以分為3 個階段,一是萌芽階段,主要以城郊農戶自主建設的農家莊園為主,為一些想要體驗農家生活的城市居民提供簡單農家餐食和住宿服務;二是發展階段,一些農戶逐步整合周邊的資源,在原有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農產品采摘、垂釣等項目,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三是成熟階段,河南省的鄉村旅游服務已經進一步融入了鄉村的文化與特色,讓游客不僅能夠獲得身體上的放松,更能感受到鄉村的自然魅力。在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的同時,政府也在不斷推進鄉村旅游制度與管理建設,促進鄉村旅游規范發展的同時確保游客的利益[4]。河南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 年河南省全年接待的游客人數已經超過78 500 萬人次,實現收入達8 120 億元,且還在持續高速發展中。
在選取指標時為保證客觀性與真實性,盡量避免選取到具有主觀臆斷的影響指標。為保證指標的全面性、科學性以及實踐性,結合已有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科研成果等擴大范圍對指標進行篩選。為方便計算分析,本研究對一些難以獲取的指標進行了剔除。通過查閱河南省鄉村旅游及鄉村振興的相關數據和報告,參考文獻[5-7],再結合分析鄉村旅游及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特征和影響因子等初步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針對指標的數據,采用頻度統計法對指標頻度進行篩選,留下關聯性更高的指標。再結合篩選指標咨詢相關研究人員、旅游事務工作人員及鄉村事務工作者,最終確定了河南省鄉村旅游及鄉村振興耦合評價指標體系,詳見表1。

表1 河南省鄉村旅游及鄉村振興耦合評價指標體系
2.2.1 數據標準化 由于系統中指標的量綱或數值存在較大數量級的差異,因此有必要進行數據的標準化以消除這種差異,轉化成為0~1 區間內可比較的數據組。指標通常又分為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為避免正、負指標差異對計算結果造成影響,對正、負指標采用不同的歸一化計算公式,如式(1)、式(2)所示。
式中,Uij為第i個系統的第j個指標的歸一化后的數值;Xij為第i個系統的第j個指標的原始數值;max(Xij)、min(Xij)分別為X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i=1,2,…,n,為收集到的年份數;j=1,2,…,m,為指標數量。
對原始指標數據進行歸一化操作之后,計算該指標在對應指標數據組中所占的比重(Pij),如式(3)所示。
2.2.2 熵權法確定權重 首先,計算第j項指標的信息熵(Ej),如式(4)所示。
其次,確定第j項指標的信息冗余度(Dj),如式5所示。
最終得到各指標權重(Wj),如式(6)所示。
由于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是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系統,為了能對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兩個系統進行耦合關聯分析,因此要求對這兩個系統的指標進行全面客觀的綜合評價,從而得到一個綜合評價得分函數[8]。本研究利用得到的指標權重線性加權來刻畫兩個系統中各指標對系統的貢獻,最終得到兩個系統的得分函數。其計算公式如式(7)所示。
式中,Qk為第k個系統的綜合評價得分函數為第k個系統的第j項指標的權重為第k個系統在第i年第j項指標標準化后的值。
物理中,容量耦合模型可以定量分析很多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9],多系統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如式(8)所示。
式中,C為耦合度。
本研究借鑒此方法用以研究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這兩個系統之間的耦合度。由于分析的是兩個系統,故此時k=2。對于雙系統的耦合度計算,有很多學者運用該模型進行計算,但是劉春林[10]通過研究發現在這些運用中有很多文獻和報告都沒有正確地使用該公式,本研究參考劉春林[10]的報告,引用正確的公式,給出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度計算公式,如式(9)所示。
式中,Q1為鄉村旅游系統綜合評價得分函數;Q2為鄉村振興系統綜合評價得分函數;C為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度,C∈[0,1],C越趨于 1 表示兩個系統的關聯程度越高,反之C越趨于0 時表示兩個系統關聯程度越小。參照文獻[11],根據C的大小,將系統的耦合程度劃分為5 個階段,如表2 所示。

表2 耦合程度劃分
耦合度反映的是兩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程度,但相互作用也有好壞之分,好的相互作用對雙方是良性的促進,但壞的相互作用則是惡性的阻礙,僅采用耦合度不能夠很好地刻畫兩個系統的協調程度,因此需要采用刻畫良性相互作用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具體如式(10)所示。
式中,F為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度;C為兩個系統的耦合度;T為兩個系統的綜合評價得分;Q1為鄉村旅游系統綜合評價得分函數;Q2為鄉村振興系統綜合評價得分函數;α、β是兩個待定系數,且均介于[0,1],α+β=1。由于在實際中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同等重要,因此本研究取α=β=0.5。
參考趙敏[11]的方法,將耦合協調度劃分為10 個等級,用以區分系統協調大小,詳見表3。

表3 耦合協調度劃分
從圖1 可以看出,2010—2019 年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發展總體上均呈穩步上升的趨勢,說明經過各項政策的支持和群眾的努力,河南省的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發展態勢較好。但是到了2020年,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綜合評價得分均發生大幅度的回落,其原因是受2020 年暴發的新冠疫情的影響,旅游業受損較重,因此鄉村旅游各方面指標數據均大幅度下降,進而導致了綜合評價得分的大幅下降。2010—2014 年鄉村旅游的綜合評價得分均低于同期的鄉村振興綜合評價得分,但兩者均呈緩慢增長趨勢;2014—2015 年,鄉村旅游發展態勢出現急速增長狀態,僅用了一年時間在綜合評價得分上便反超了鄉村振興綜合評價得分。這是由于2014 年以來,城鄉一體化、新農村建設以及相關旅游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與實施為鄉村旅游注入了新鮮血液,為鄉村發展提供了一條光明道路,促進了鄉村旅游產業的規范化,從而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2015—2016 年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綜合評價得分出現了小幅度波動,主要是由于2016 年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的出臺導致了旅游業營收的下降。

圖1 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綜合評價得分走勢
從表4 可以看出,2010—2020 年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度較高,一直處于較高水平,除2010 年處于磨合階段,此后均處于高水平階段,尤其是從2014 年開始耦合度均在0.990 0 以上。這說明兩個系統相互作用強,耦合互動非常緊密。

表4 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
從長期高水平耦合中發現,雖然耦合度能夠反映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兩個系統之間的互動程度,但是卻不能甄別這種互動是否是良性的互動,并不能夠很好地體現出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實際情況。因此,需要在耦合度的基礎上調整為耦合協調度模型規避不正確的結果。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度結果見表4。
從表4 可以看出,2010—2020 年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度介于0.327 0~0.883 2,整體呈穩步提升勢態,并且在2013 年耦合協調度越過0.5 這一分界線,由瀕臨失調狀態轉變為協調狀態,再到2019 年的良性協調狀態。雖然2016 年和2020年因為政策和突發事故的原因致使發展受到影響出現了回落,但是由于政府及時調整戰略補救,保證了總體耦合協調度繼續平穩增長。同時還可以看到,2010—2020 年耦合協調度增速后期有所下降甚至還有負增長,說明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發展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結合圖 1 和表 4 可以發現,2014—2018 年耦合協調度由2014 年的初級協調進入到2018 年的良性協調狀態,實現了兩個階段的大躍進,而同一時期鄉村旅游綜合評價得分恰好在迅速增長,由此不難看出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整個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系統的發展。2015 年以前鄉村旅游的綜合評價得分一直低于鄉村振興的綜合評價得分,2015 年以后由于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鄉村旅游的綜合評價得分超過了鄉村振興的綜合評價得分,隨后也持續明顯高于鄉村振興。由此可以推斷出,鄉村振興相對于鄉村旅游具有滯后性,它的收益周期更長。但同時也說明,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離不開鄉村振興的前期支撐。
根據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兩個系統在經濟與社會方面的高相關性,對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發展展開研究,得到如下結論。
1)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具有較高的耦合度,雖有輕微波動,但一直都穩定在較高的水平。
2)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度在2010—2012 年為失調狀態,到2013 年轉變為勉強協調,2014 年進入初級協調,2015—2017 年為中級協調,2018—2019 年進入較高協調發展水平的良性協調階段,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緣故回落至初級協調狀態。
3)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經過多年的發展,耦合協調度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后期增速下降甚至負增長。隨著系統的逐漸完善與成熟,到達一定階段后提升難度會越來越大,故需要加大力度促進兩者的融合發展,更好地落實美麗新農村建設,實現產業轉型發展,深度挖掘鄉村潛在的價值,完善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系統發展體系的建設。
1)盡管本研究按照一些原則規律對指標進行了多次篩選,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指標并不適合或指標缺失的情況。指標的確定關乎到最后結果是否具有實際意義。因此,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指標體系的構建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更具代表性的數據指標。
2)本研究從時間角度對河南省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兩個系統的耦合展開研究,而對于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這類時空都具有研究價值的系統還可以從空間即地域的角度展開研究。
3)本研究僅從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這兩個角度進行了耦合研究,研究的廣度有待進一步提升,還可以從農業、漁業、牧業等多個角度出發建立多系統的耦合研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