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俞華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落實,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其中,寫作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成為初中語文教師思考的重點課題。作為一種新型文學形式,微寫作最初來源于網絡,并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以篇幅小、靈活度高為主要特點的微寫作教學,既可以切實提高寫作教學的豐富度,也可以優化寫作教學效果。本文就微寫作的概念、特征及教育價值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總結了當前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優化策略和具體方法,希望能夠切實提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水平,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寫作習慣的同時,訓練他們的寫作能力和寫作素養,做到以輸出推動輸入,全面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困境;優化策略;具體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4-0130-03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一直都是四項最重要的組成板塊。其中,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只有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才能夠幫助學生盡快解決寫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突破寫作瓶頸,完成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夯實。就微寫作來說,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具有鮮明特點,更加富有新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也有廣泛的應用空間。故而,教師應當加深對微寫作教學的認識和了解,選擇多樣性、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實現對學生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與提升。
1.初中微寫作概述
(1)微寫作的概念
微寫作是網絡時代的產物,最開始是指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發表的文章。這類文章一般都篇幅不長,但具有突出的主題并且形式相對自由。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微寫作,是指從固定的話題出發,創作大約一百五十字的文章。與傳統的寫作模式相比,微寫作的切入面更小,且具有明確的目標。由于字數不多,也減少了學生的寫作難度,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對此,教師需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入微寫作,剖析其與傳統寫作模式和教學目標之間的契合點,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搭建一道橋梁,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訓練獨立的思維,逐漸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2)微寫作的特征
對語文教學來說,微寫作并非完全的創新性概念,在過去寫作教學中出現的隨筆練習、片段作文等都屬于微寫作的范疇,其主要特點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微寫作的篇幅較短,語言表達也更加簡潔生動。一般來說,微寫作的字數要限制在150字以內。學生在進行創作時,為了將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必須盡量以簡單、明確的文字完整地表述內容。其二,微寫作主題明確,形式也更加靈活。所謂“微”,并非指微小,反而有著深刻的內涵。例如,微散文、微小說等都屬于微寫作的表現形式,為學生創建了更開放的表達空間。其三,微寫作的教學方法相對多樣,無論是仿寫、續寫還是補寫等,都能夠成為微寫作的載體,實現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這一寫作形式既能夠為學生提供寫作的機會,也能夠避免為學生施加過重的心理負擔。
(3)微寫作的教育價值
與傳統語文寫作教學相比,微寫作在篇幅、體裁、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能夠靈活融入初中語文教學的各個步驟中,針對具體的知識點進行寫作教學,這是傳統寫作教學模式無法做到的。具體來說,微寫作的教育價值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有助于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語言運用空間。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在于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還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技能加以訓練。寫作訓練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傳統的寫作訓練模式局限性較強,只有在獨立的作文課上才能夠得到語言運用的機會。而微寫作可以在任何語文課堂上運用,全方位地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寫作能力。第二,有助于拓展初中寫作教學的方法和空間。傳統寫作模式在作文選題、材料運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固化性,學生的創作能力和靈感發揮都受到了一定限制。而微寫作能夠與最新的語文教學資源相結合,教師既能夠立足于學生的日常生活選擇寫作主題,也可以借助多媒體素材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思維,還可以鼓勵學生自行擬題,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寫作空間。
2.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面臨的困境
(1)教師的認知水平有待提升
微寫作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型教學模式,無論是教學體系還是教學方法都不夠健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微寫作的認識也相對不足,這都導致微寫作教學的實際運用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微寫作的教育價值,在課堂上很少應用微寫作這一教學模式。
(2)微寫作教學應用深度不夠
由于受到個體認知與教學體系的影響,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應用微寫作教學的教學經驗還不夠成熟,與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要素的結合深度還有待提升。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的實際應用較少,每堂課留給微寫作教學的時間很短。同時,微寫作教學的應用方式也不夠完善。
(3)微寫作的主題確定需要改進
微寫作教學具有較強的生活性,只有結合實際生活,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寫作素材,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但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的主題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之間有著較遠的距離,致使學生難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4)教學評價相對保守
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常常以固定的分數評定學生的習作,但具體的評價標準不夠健全,教師的主觀性更強。針對微寫作,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都沒有選擇固定分數進行評價,而是以“優秀”“良好”等形式做出評價。這一評價模式十分保守,不僅沒有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充分尊重,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這就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素養都難以得到切實提升。
3.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的優化策略
(1)提升教師認知水平
在微寫作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的認知水平和教學能力直接決定了最終的教學成果。因此,應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師的認知水平,充分發揮微寫作教學在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方面,教師應當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加強對微寫作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不斷總結自己過往的教學經驗,從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寫作能力出發,調整教學模式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個高質量的語文課堂。另一方面,學校應當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分享和交流的機會。不同學校之間可以積極合作,組織語文教師就微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探討,共同思考有效的解決辦法,分享并學習已經取得成功的教學案例,并將所學所得融入自己的教學活動中。
(2)深入挖掘教材資源
在應用微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盡量結合初中語文教材,從語文課本的知識內容出發展開微寫作教學。這既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也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有更新的認識,幫助他們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具體來說,教師應當對語文教材的基本內容有一個整體而系統的把握,保證教學內容有助于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以便于確定明確的微寫作主題。同時,在對教材文章進行整理分析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對文章的寫作思路、整體結構和謀篇布局等加以解讀。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模仿文章的行文結構和表達思路,并加入自己的個性化元素,從而創造出更具新意的文章,實現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和提高。
(3)結合學生日常生活
優質的作品來源于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開展微寫作教學也需要教師加強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結合,才能夠保證預期的教學效果。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應當走進學生的世界中,深入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情況。這既能夠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也能夠便于學生將自己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享出來,積極地與教師溝通,共同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明確學生的真實感受與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保證微寫作教學目標實現。具體來說,教師在確定微寫作主題時應當緊緊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從他們接觸的人、事、物出發,結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確定合適的寫作主題。
(4)不斷完善評價體系
科學的教學評價體是保證教學效果、完成教學反饋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應用微寫作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注意擺脫傳統評價體系的束縛,加強評價體系的優化和完善。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寫作訓練的興趣,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的狀態轉向為主動參與,教師可以積極引進互動式評價模式,激發學生的評價積極性,優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完成寫作以后,普遍渴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可,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建立如下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在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后,教師可以要求他們與同桌互換作品,在認真閱讀他人的作品并做出客觀評價以后,積極吸取他人的優點并發現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其次,教師還可以挑選出具有新意、文筆優美、思維獨特的作品分享到班級的社交平臺上,通過榜樣作用激發學生寫作的動力。
4.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的具體方法
(1)記敘性微寫作教學
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很多經典的記敘文,如朱自清的《背影》。在學習這類文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記敘性微寫作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好記敘六要素以及記敘文的基本寫作方法。具體來說,在帶領學生完成《背影》的學習以后,教師可以以“第二次背影的描寫”為例,引導學生總結作者的描寫方法,鼓勵學生模仿這一段的寫法進行微寫作創作。經過探討和總結,學生能夠發現作者在這一段里運用了肖像描寫和動作描寫兩種寫作方法。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幅生動的操作運動圖,要求學生運用上述寫作方法,在150字到200字的范圍內進行創作。
(2)說明性微寫作教學
說明性文章的基本要素為說明對象、說明特征和說明順序。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說明性文章的占比較小,主要包括《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等。以《蘇州園林》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對說明文的說明順序進行普及,但學生能夠發現本文選擇的并非常見的空間順序,而是邏輯順序。之所以會選擇這一說明順序,是由于本文介紹的是蘇州所有園林的總體特征,站在一定高度上從整體到部分、從小到大進行敘述。在學習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故宮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要求學生根據學到的說明方法,以這一宮殿群為對象進行微寫作。為了加深學生的了解,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查找有關資料,為微寫作的落實提供充足的資料支持。這一教學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的機會,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創作熱情,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說明性文章的寫作方法。
(3)議論性微寫作教學
議論文是初中高年段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如《敬業與樂業》《論教養》等都屬于議論文。就議論性微寫作教學來說,主要分為三部分內容:一是議論文需要具有完整的形式,二是內容上應當運用充實的例證,三是關注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以《論教養》為例,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深入理解何為教養和風度。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向學生展示貧困山區兒童上學路途艱難的情境,要求他們以此發表自己的想法,并舉例證明,以訓練學生對舉例論證這一論證方法的運用。應當注意的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適當結合自身經歷進行寫作,引發讀者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微寫作訓練,學生對議論三要素能夠有更深入的理解。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入微寫作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既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技巧和語言資料的運用條件,也能進一步拓展寫作教學的空間,不斷優化語文寫作課堂的組織結構。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微寫作教學的認識,加強對語文教材的挖掘和分析,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選擇寫作主題,加強對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與優化,真正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實現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和寫作能力的訓練。
參考文獻
[1]吳淑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微寫作”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22(33).
[2]劉學菲.初中小情境語文微寫作單元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藝術,2022(10).
[3]張建輝.初中小情境語文微寫作單元教學的踐行[J].教育藝術,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