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肇澎濤,楊娜


隨著北京成功申辦冬季奧運會,京津冀地區的冰雪體育產業迎來發展新高潮。多項體育政策的落地實施以及相關部門的成立,將京津冀體育產業的發展連接的更加緊密。冰雪產業作為我國新興的體育產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借助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以及京津冀區域協同戰略的實施,依托三地較強的經濟基礎和人口優勢,京津冀冰雪體育產業將迎來爆發性增長。因此,通過深入了解和探訪京津冀部分地區的冰雪發展狀況,指出發展困境,立足現實發展情境,提出相應的破解思路,為京津冀地區冰雪體育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出謀劃策。
京津冀地區利用交通優勢,實現了有效的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借助北京國際化優勢和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京津冀地區近年來的體育賽事層出不窮。上到國際性的冰雪體育賽事,下到群眾性的冰雪體育賽事,開展的都如火如荼。相關資料顯示,2016—2019年三地共舉辦了各類冰雪國際賽事58項[1]陳明輝, 王慶偉,張樹敏,曹慶雷.北京冬奧會背景下京津冀冰雪賽事協同發展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04):441-448.DOI: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21.04.008.。其中,單項世界杯和世錦賽14個,包括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花樣滑冰等國際性的世錦賽、世界杯賽等,此外還有不同層次的邀請賽和友誼賽等。由此可見,京津冀地區借助冬奧優勢,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積極與國際接軌,在冰雪體育賽事產業發展方面為全國冰雪賽事的發展起到了高效的示范作用。
京津冀擁有豐富的體育場館資源,為冰雪體育賽事的有序開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顯示,京津冀三地體育場館數量有10萬余個,受益于冬奧會效應,場館建設、維護、運營等都面臨新的發展機遇[2]宋秋喜,齊華,杜丞博.冬奧會背景下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現狀分析及路徑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14):154-155.。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是體育產業集群發展的高級化形態,是體育產業集群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政府行為。目前,京津冀已有4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2008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設立“龍潭湖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2016年設立“崇禮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和“團泊湖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

盡管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出的時間較早,國家也在大力推進實施進度。但由于歷史原因和經濟原因的影響,以及冰雪體育產業自身項目的特點,三地之間的冰雪體育產業發展存在不均衡、不協調的現象。比如北京依靠自身的地位和價值優勢,每年吸引的冰雪內國際和國內體育賽事多達百起,而河北雖然地處遼闊,氣候適宜,自然條件資源豐富,但是囿于財政壓力,以及自身名氣的不響,很難吸引到高規格的國際冰雪體育賽事落戶。另外,在冰雪產業消費上,主要消費力是以北京和天津為首的人群,河北的冰雪體育產業消費人群較少,呈現出明顯的人群分化。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相關政策配套也不成熟。尤其在市場化急劇改革的背景下,市場資本的快速涌入也給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意見》出臺,群眾性體育賽事蓬勃發展。尤其以馬拉松賽事為主,出現急劇增高的現象。受益于冰雪體育產業晚起步、季節性、基礎弱等特征,冰雪體育產業的現行法律政策配套仍不健全。如果缺乏專業性的冰雪體育政策以及與體育產業發展配套的法律法規,將制約當前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阻礙當地經濟提升速度。
市場投資人進入體育領域是個“老大難”問題。尤其在疫情之下,體育相關活動進入封閉期,長久投入下的回報可能不及預期而使投資者望而卻步,以及政府部門只專注自己利益的思維模式使投資人進入冰雪體育產業更是難上加難,加上冰雪體育項目特有的季節性特征,扎推在冬季,春夏季冰雪體育項目幾乎消失殆盡,使冰雪體育產業表現出明顯的時間分布特點,夏季高投入成本使投資者苦不堪言。加之地方部門意識缺乏,將產業發展僅集中在第一、第二產業上,以冰雪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的動力不足,資金扶持力度較小,未和社會資產形成相應的合力,投融資體系不健全,審批控制較為嚴格,使冰雪體育產業出現零星分布,后勁發展不足的趨勢,導致社會資本持觀望態度,甚至難以吸引社會資產的持續投入和運作。
雪場服務設施是關系冰雪產業等級優化的基礎性紐帶[3]邢鴻,柴王軍.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相關概念辨析[J].浙江體育科學,2012,34(01):1-4+35.。以技術創新為著力點是推動冰雪體育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冰雪體育產業起步較晚,體育專業人才相對國外冰雪體育強國還處在劣勢,以冰雪體育運動員、冰雪體育經紀人、冰雪體育組織者、管理者為主導的人才隊伍嚴重缺乏,且后備人才發展存在斷層現象,后備冰雪體育人才不足;冰雪體育科研項目研發能力不足,助力冰雪體育器材的研發力度較低,我國在冰雪體育制造業的發展中處于中下游,只能承接一些無需技術含量的低端制造,核心技術含量較低(圖1);相關體育產業研發的人才較少,冰雪體育產業的技能人才嚴重不足,專利技術相對較少。在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專業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只能聘請外國專業人才,本土技術人才占比不高,急需大量培養。

圖1 京津冀地區冰雪體育產業結構功能圖
此外,京津冀地區體育產業的專業人才配比失衡,大量人才集中在北京、天津等地,河北部分市縣的冰雪體育人才相對較少,可服務大眾鍛煉的冰雪休閑服務人才、社會體育指導員、教職人員缺口大,場館運營管理與維護人員不足,體育產業基地、體育產業園區相對較少,專業人才的匱乏成為制約這些擁有優厚的冰雪資源但是經濟發展不佳的偏遠地區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進入新時代后,國家開始重視體育各領域的發展。隨著《體育強國綱要》的出臺,體育產業發展迎來新的春潮。冰雪體育產業因其新穎性、娛樂性、與大自然高接觸性而受廣大讀者喜愛,并且在冬奧會的舉辦之下,京津冀冰雪體育產業發展速度快速提升。但是通過梳理發現當前京津冀冰雪體育產業還存在一定的發展困境,進而提出加大冰雪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擴大培養冰雪體育產業的消費市場;繼續強化京津冀三地互聯互通,持續出臺冰雪體育產業相關政策;積極扶持市場主體地位,打通多元主體參與體育產業的壁壘;響應新時代發展的技術技能訴求,提升科技數字化供給冰雪產業水平等破解思路(圖2)。

圖2 破解京津冀冰雪體育產業發展困境的邏輯思維圖
冰雪體育運動在國外,尤其是歐洲等地發展迅速,傳到我國也是率先在北京、沈陽、哈爾濱等經濟較發達的省會城市展開,接觸的人群主要也是學生等年輕群體,其基礎參與人員數量和質量并不是很豐富,導致冰雪運動產業持續性發展的動力輸出并不強。
進入新時代,借助發達的傳媒手段,加大冰雪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是提高冰雪體育產業消費市場最有效的手段;賽事是最好的宣傳。要借助冬奧會的影響效應,舉辦京津冀精品冰雪體育賽事,借助賽事的聯動影響,擴大當地的知名度,從而吸引群眾參與賽事、觀賞賽事;政府和社會資本,如冰雪體育場館擁有者、社會體育運營公司、體育社團、學校等組織、聯合舉辦冰雪體育賽事,提共豐厚物質獎勵,激勵大眾參與,帶動冰雪體育產業的附加消費;最大限度發揮需求輻射和場館輻射的帶動效應,以張家口、秦皇島、石家莊為重點,將冰雪產業做強做大;利用其他產業的發展空間,比如旅游、教育、拓展等活動,帶動冰雪體育產業的發展。
京津冀地區擁有天然的優勢地位和國家政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出臺為京津冀冰雪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冬奧會的即將舉辦實現了京津冀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的時代契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強大的經濟基礎為京津冀冰雪體育產業發展打下來物質基礎;北京、天津、河北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強大的交通網絡為京津冀冰雪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主導因素。
近幾年來,京津冀多條鐵路開工建設,實現了三地高鐵聯通“半小時”的區域圈,乘坐高鐵出門可實現“當日來回”,有效實現了三地的互聯互通。而冰雪體育政策的持續出臺則為京津冀冰雪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的《京津冀健身休閑運動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5年)》、京津冀三地體育局協同發布的《深入推進京津冀體育協同發展倡議書》等政策,有效推動了冰雪產業的發展。
扶持市場主體的發展需要借助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政策、資金、技術都需要政府部門重點關注和積極投入,才能激活市場活力。首先,政策保障到位。以國家體育總局為首的體育政府部門要加大政策投入力度,積極出臺冰雪體育產業相關文件,組織專業技術培訓,借助國家隊、高校、俱樂部等現有組織和集體,大力發展冰雪產業。其次,資金保證到位。由國家體育總局牽頭,聯合財政、教育等部門,出臺冰雪產業相關綱要,設置專項資金,供給市場需要。最后,打通冰雪體育產業內部發展壁壘,暢通各級管理渠道,簡化審批流程,積極扶持冰雪小企業發展。
冰雪體育產業的高效發展還需要科技的持續助力。隨著全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為主導的新興數字產業蓬勃發展,各行各業都在實現產業變革和技術創新。高科技冰雪體育場館、冰雪體育器材的不斷演化都表明對技術的高訴求。而擁有先進的體育場館,提供優質的便利服務,不僅可以方便參與者,吸引更多人群參與,還會節省成本。注重科技創新,鼓勵各類體育企業加大冰雪研發,設置專項資金予以支持;推動冰雪產業數字化轉型,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管理效率;利用現代化傳播媒介,實時轉播冰雪體育比賽、冰雪體育旅游和冰雪體育培訓,增大傳播效應,做大做強冰雪體育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