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東斌


教學評價是結合教學目標對教師的教學結果及過程進行判斷并為后續學生培養工作提供決策服務的關鍵過程。因此教學評價是探究“教與學”的重要舉措,包括對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內容、方法、環境及管理等要素的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與學生成績進行綜合性評價。擁有調節、激勵、診斷及教學等作用。其中診斷作用是教學評價的主體作用,能夠通過教學質量的判斷,明確教師教學中所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解釋問題原因,提升教學質量。而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現行的網球教學評價體系已經難以適應學生的發展訴求,需要高校教師通過創新評價體系的方式,提高“網球教學”與“時代發展”的適應性,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文以A校的網球課程為研究對象,設計調查問卷,并對網球教學、訓練方面的教授、研究員、專家進行咨詢和問卷,共發放問卷50份,有效回收47份。同時向在校學生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有效回收191份,回收了率均超過90%。隨后利用數據分析法,對相關數據進行歸納與分析,明確影響網球教學質量的具體因素,確定傳統教學評價體系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現代教育理念與思想,提出創新網球教學評價體系的策略和思路。此外,為提高實踐研究的有效性與實效性,筆者采用特爾菲法(歸納、整理、統計,并匿名反饋給專家,征求意見的方法),以此判斷網球教學評價指標的全面性和評價方法的準確性。
首先,通過對A校網球課程的問卷調查及實地訪談結果的數據分析,能夠發現,我國普通高等院校現有的評價體系主要以技術考核為導向,考核主體通常為教師,而學生基本不參與教學評價。在評價性質上,通常以絕對性、定量、總結性評價為主,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比賽的情況較少。而在學生參與評價上,高校通常以考勤為基準,難以切實發揮“參與評價”的功能和作用。其次,高校網球教學內容主要以基本理論、教學比賽、步伐、高壓球、發球、反手擊球與正手擊球為主。但重視程度卻有明顯的差異,其中正反手擊球、發球、基本理論的重視程度較高,而教學比賽、步伐、高壓球、截擊等重視程度較低,并且對學生學習態度、網球專項素質、合作精神的教學評價,依舊處于空白。最后,教學評價的功能難以凸顯和發揮,78%的學生表示現行的教學評價體系只能指出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在網球學習的激勵性與教學性上,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和作用。64%的網球專家及研究員認為,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能夠切實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與教學功能,但現有的評價體系卻缺乏相應的評價環節。
根據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結果,能夠發現我國傳統網球教學評價體系在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功能上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因此要想切實創新網球教學評價體系,就需要結合傳統的教學評價問題,確定評價的思路,并以此構建與之相對應的評價體系,提升我國高校網球教學的實效性與有效性,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階段我國高校普遍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與技能程度,強調網球教學評價中的總結性評價,進而忽視了學生對評價體系的反饋價值與功能。難以切實地調動學生參與網球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們應轉變傳統以總結性評價為主導的評價模式,創新出集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為一體的全過程評價,使評價體系的診斷功能、激勵功能與教學功能得到真正的彰顯與發揮。
網球教學是不斷發展與持續推進的動態系統,擁有鮮明的持續性、變化性特征。且網球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出推動我國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優秀人才。因此在該目標的指引下,應將網球教育的目標置于學生的未來進步與發展的層面上。所以在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中,我們應強調學生的不同狀態,應將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有機地融合起來,深入評價學生在網球學習上的心理、道德、情感等指標,使其與網球知識、網球技能等評價形成有機的整體。
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在教學評價中擁有著鮮明的反饋功能和作用,因此將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系統的結合起來,可以完善評價體系,增強教學評價的準確性、真實性和有效性。而在全員參與的評價體系中,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多元化、立體化、多層次的評價,激發和調動學生參與網球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學生能夠通過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的方式,明確自身學習的問題、缺陷及不足,使評價結果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完善、合理、科學的評價指標能夠切實保障網球教學評價的完整性、可靠性及準確性。因此高校網球教師應根據評價目標及任務確定相應的評價指標,系統、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成績。在本文研究中,筆者選取了網球技術、理論知識、運動技能、專項素質、合作精神、學習態度及情意表現作為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并根據網球教學方面的專家及教授的意見,“優化”“補充”“篩選”原有的指標體系,并將評價指標劃分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其中一級指標包括合作精神、情感表現、學習態度、進步幅度、理論知識、運動技能、專項素質。二級指標包括“合作交流”,“自我展示”“規則意識”“自我控制”“參與頻次”“競賽組織”“文化知識”“實戰”“正反手擊球”“發球”等。

表1 高校網球教學評價指標
應用對比排序法能夠確定每個評價指標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賦予其相應的權重,以此使網球教學評價體系的評價質量與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首先,根據每個評價指標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關鍵性程度對其進行逐對判斷,并賦予特定的必要性數值。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用“1”表示兩個指標的貢獻程度相同,擁有相同的重要性。用“3”表示一個指標比另一個指標稍微有利,用“5”表示一個指標比另一個指標更為有利。而用“2”“4”“6”表示“判斷折中”。其次,將所有指標作為橫坐標,并取相同指標作為縱坐標,在中間區域中,分別利用上述判斷法,確定不同指標的重要程度。比如橫軸的合作精神與合作精神,同等重要,取數值“1”,橫軸的合作精神要比縱軸的“情意表現”更為重要,則用“5”表示,隨后利用特爾菲法(歸納、整理、統計,并匿名反饋給專家,征求意見的方法)確定相應的指標權重,確定網球教學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并將其應用在實際的教學評價中。

專項素質的評價內容應包括30秒擊球、跳繩、負重揮拍、單足跳、扇形跑等;運動技能評價包括比賽實戰、發球、正反手擊球、截擊等;理論知識則包括技術原理、文化知識、裁判規則及競賽組織等;進步幅度應以期中、期末兩次技能測試為主。第一次,設置在期中,第二次設置在期末。并用“期末成績/期中成績”的方式,明確學生的進步幅度;學習態度評價則以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1”表示積極,“2”表示較為積極,“3”表示良好,“4”表示消極;在合作精神和情感表現評價上,與學習態度評價相同,但需要提高教師的評價權重。

表2 高校網球教學評價內容
為更適應新時代對網球教學評價的要求,發揮教學評價應有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及教學功能,網球教師應將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地融入到網球教學評價的不同環節及過程中,延伸教學評價的影響性。首先,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及特征,構建學生數據庫。并將不同的評價結果置于數據庫中,隨后以折線圖的形式,呈現學生的發展趨勢。其次,發揮學生自我評價及小組互評的作用,使“情意評價”“態度評價”及“合作精神評價”得到更好的彰顯。最后,網球教師應在數據庫中,構建信息反饋機制,使學生的反饋與教師的反饋,完整地呈現在計算機網絡平臺中,切實優化教學評價的教學功能與激勵功能。此外,還要明確不同評價指標之間的關系,診斷學生在網球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譬如學習態度指標下降與否,是否與專項素質指標、理論知識指標及運動技能指標存在關系,并幫助教師確定之下來的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案。
為驗證新網球教學評價體系的有效性,筆者選擇AB兩個班級作為對照班和實驗班,要求實驗班采用本文的評價體系,對照班采用傳統的評價體系。并在實驗后期,混合采用兩種不同的評價體系,明確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即在試驗后,用兩種評價體系同時同期評價高校學生的專項素質、運動技能、學習態度等內容。首先在專項素質、理論知識上,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后,并沒有顯著的差異,所以新評價體系不能提升學生的專項素質。其次,在運動技能、學習態度、集體合作上,兩班差異顯著,且實驗班成績要優于對照班,說明新評價體系,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態度及集體合作精神。最后,對于新教學評價體系的態度上,實驗班有79%的學生持有肯定態度,并表示新評價體系能夠更好地診斷自身的學習問題,確定網球學習方向,并使網球學習更加輕松、更加靈活。但還有6%的學生表示,新評價法在理論知識上的效果,不夠明顯。因此該教學評價體系在整體上擁有較強的可行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習動機、情緒控制等層面上,效果還不夠明顯。
為探究傳統網球教學評價體系的不足和弊端,創新出全新的教學評價體系,本文以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的方式,探究傳統教學評價體系的不足。并根據實驗結果,確定新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路,明確新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路徑,如確定評價指標、指標權重、評價內容及構建評價機制等,最后以教學實驗的方式,論證新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和實效性,以此為我國高校提高網球教學質量與效率提供依據和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