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你遇到過手機App莫名其妙地被扣錢的情況嗎?近日,北京的鄭女士登錄優酷視頻App時發現一則會員扣費通知。原來,自2018午8月以來,優酷每個月都會從她支付寶中扣15元的會員費,已經持續扣費5年2個月,總計金額915元。相關消息被發布到網絡后,引發廣泛關注。
從法律角度說,App玩“悄悄扣錢”的套路屬于違法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理所應當退還多收的費用。我國《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網絡交易經營者采取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和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日期前五日,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由消費者自主選擇;在服務期間內,應當為消費者提供顯著、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的選項,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費用。
實際上,為優化服務供給,維護良好的信息消費環境,工信部在今年2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進一步規定,采取自動續訂、自動續費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征得用戶同意,不得默認勾選、強制捆綁開通。在自動續訂、自動續費前五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顯著方式提醒用戶,服務期間提供便捷的隨時退訂方式和自動續訂、自動續費取消途徑。
雖然法規和政策都明令禁止App"悄悄扣錢”,但不少App仍然玩“-哨悄扣錢”套路,就連優酷視頻這樣的知名平臺也不例外,儼然處于屢禁不止狀態。究其根源,利潤巨大,違法成本太低。一方面,App"悄悄扣錢”違法行為的處罰標準太低,起不到應有的震懾作用。根據《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App"悄悄扣錢”,最高只是處以3萬元的罰款。這如同罰酒三杯,不痛不癢。另一方面,由于維權成本高、維權難度大,個人維權耗不起,大多數用戶發現平臺“悄悄扣錢”,往往選擇自認倒霉,只是取消自動續費服務。即便有一些用戶較真,依法維權,平臺也只是退還多扣的費用,App并不會受到任何的損失和懲罰。
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遏制App“悄悄扣錢”現象,讓消費者開通App會員更開心,開通自動續費服務更放心,關鍵是監管需要鬧出大動靜,切實提高App“悄悄扣錢”違法成本,讓“悄悄扣錢”App傷筋動骨,逼得App自動續費不敢玩套路。
首先,大幅度提高罰款標準,并強化執法。App大多“不差錢”,罰款不該只是5000到30000元的標準,起罰點可以考慮提高到百萬元以上,并實行按案連續處罰機制。同時,網信、市場監管等部門有必要聯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打一場“運動戰”。其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顯著方式提醒用戶”的方式,既需要發送手機短信,也需要消息推送,而不是二選一。再者,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并配套懲罰性賠償機制,比如按照消費欺詐的“退一賠三”標準進行賠付。最后,完善手機支付賬號、銀行賬戶月賬單制度,自動扣費應在月賬單中予以顯著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