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重點挖掘課文中的語文要素,加強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推動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幫助學生深化學習理解、突破學習重難點的同時,將課上所學知識轉換為實踐技能,達到知行合一。其中,語文要素涵蓋了多個方面,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所必須具備的全部基本素養內容與基本能力,如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語言知識,文化素養以及思維品質等基本內容。語文要素的挖掘與融入,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念以及使學生傳承中華美德的重要途徑。
語文要素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新課標要求,對語文要素進行詳細闡述與劃分,從而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指明方向。例如,在語言知識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文章中生字詞的音、形、義,培養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注重實踐活動與趣味元素的融入,引導學生利用重點詞匯或語句進行表達。而在語言技能的提升上,則要以培養學生基本能力為主,即聽、說、讀、寫。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行之有效的課堂互動模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言,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推動學生思維意識的提升。
一、教學內容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的主題為“美麗的校園”。教材為學生展示了三種不同形式的校園生活。本篇課文主要為學生描述了多民族融合的小學,共同在校園內生活、玩耍的美麗畫面。作為一篇抒情類散文,文章總共有4個自然段,學生在閱讀學習中一目了然,能快速明確每段主要描寫的內容。例如,第1自然段主要描寫了學生在上學路上與來到校園時的主要畫面;第2、3自然段則分別描寫了學生上課時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與學習,下課后在操場上嬉笑玩耍的美好畫面;第4自然段則以贊美性的語言進行描述,通過對校園景色的再次描寫進行結尾,留給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在腦海中構想相應的畫面,找到文章中描寫事物特點的語句,并學習文章作者的寫作技巧,體會各民族兒童之間的團結友愛。
二、教學目標
1.能夠認識文章中的10個生字,如“壩”“漢”等;學會用聯想以及找近義詞的方式正確理解文章中的難懂詞語;會讀、會寫文章中的16個重點詞語,如“早晨”“鮮艷”“摔跤”“打扮”等。
2.能獨立自主地正確朗讀課文,且語言流利、飽含情感,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中構想畫面。
3.正確理解課文主要描寫內容,能說出“大青樹下的小學”有哪些特殊的地方,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感和贊美之情,感受民族團結的積極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能對課文中描寫的主要畫面進行想象,在閱讀交流過程中能總結出邊疆小學有哪些特點,體會全國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
四、教學過程
(一)觀察比較,揭示課題
(多媒體展示不同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小學,學生在校園內認真學習與玩耍的圖片,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展示本校校園環境。)
教師:課文中的校園環境與我們的校園有什么區別?通過對圖片內容的觀察,你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嗎?
學生:圖片中的校園中有許多小動物,有小鳥,還有猴子,而我們的學校沒有;圖片中的小朋友穿著不同風格的衣服,這些衣服和我們日常穿的一點也不一樣。
教師:通過觀察圖片與尋找課文中的學校與我們的學校的區別,你發現這是一所怎樣的小學?圖片中穿戴不同的學生都來自哪里?這所學校具體在什么地方?(通過設置疑問,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欲望。)
學生:他們來自漢族、傣族、景頗族,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他們的衣服與我們的不一樣是因為他們穿的是自己民族的服飾。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引導與觀察比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學生性格特征與學習思維,合理設置學習問題,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找尋答案,在充分發揮積極性與能動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問題總結能力。)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在學生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與激發后,教師帶領學生齊讀課文內容,一邊閱讀一邊圈出文章中的生字。該環節教學時間相對較長,需要教師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激發,利用多種方法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靈活評價學生的識字效果。
1.出示自學提示,引導自主學習
為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鼓勵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文章中的每個字,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畫出文章中由不同生字組成的詞語,并標記好文章的自然段序號。
學生自主總結文章的生字有:壩、漢、艷、扮、揚、讀、摔、跤、鳳、潔。
為使學生正確地認讀以上生字,教師可采用如下方式。
(1)隨機抽簽的方式
由抽到的學生讀出以上任意一個生字的正確讀音。(通過該方式,給學生營造一種緊張感與刺激感。)
(2)“開火車”的方式
教師選擇一名學生作為開頭,按照生字的順序,第一名學生在說出生字的讀音后,第二名學生要快速地讀出第二個生字的讀音,以此類推。
(3)互相指讀與糾正
該方法主要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同桌或小組成員互相提問,要求被提問者讀出該生字的正確讀音,對出現錯誤讀音的情況要及時糾正,激發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在學生完成生字認讀后,教師給予學生5~8分鐘的時間相互交流討論識記生字的好辦法,提高學生整體識字的能力。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為進一步強化學生隨文識字的能力,教師可指定一名學生朗讀課文,在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適時糾正錯誤的讀音,如“絨”“裝”“摔”是翹舌音,“粗”“跤”是平舌音。同時,為緩解學生緊張的心理,教師可采用接龍的方式,由不同學生負責不同自然段的朗讀。在學生完成朗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形聲字進行歸類,通過探尋其中的規律識記字形、認讀字音。在完成初步的教學后,教師可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以達到熟練、流暢的朗讀效果。
3.多樣化的識字效果、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自信,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保證。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注重語言文字的使用,控制語氣、語速。例如,在學生能正確識記字詞后,教師可肯定學生的自學成果,并給予表揚。而對能熟練、流利朗讀課文不同自然段的學生,教師則要提出重點表揚,如“×××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全部內容,說明他在自學時做了很多努力,讓我們一起為他鼓掌,并請他分享一下學習經驗?!倍鴮τ谠谡J讀生字出錯或朗讀課文中卡殼的學生,教師不能急于批評,而要通過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如“××應該是太緊張了,讓我們再給他一點時間準備一下。”
(三)再讀課文,梳理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內容,思考:文章中描寫的大青樹下的小學,里面都有什么?要求學生一邊朗讀一邊畫出來。
2.展示文章主要描寫的內容,學生思考交流。
小學生 小鳥 老師 國旗 大青樹
銅鐘 蝴蝶 猴子 松鼠 山貍" 鳳尾竹
(出示以上詞語相應的圖片,學生將以上詞語與圖片進行關聯)
3.熟練運用句式
學生運用如下句式嘗試總結:
大青樹下的小學里有" " ,有" " ",有" " ",還有" " "。
4.學會抓住事物的特點
教師:如果將這些事物都放在同一幅畫面中,那么大青樹下的學校一定是一個非常美麗、熱鬧的小學。請同學們思考,如果讓你們來畫的話,你們會如何凸顯大青樹下小學的美麗景色呢?
學生:我認為應該合理安排不同事物的位置。
學生:我認為應該重點畫其中的一兩個內容。
學生:我認為應該抓住所有事物的特點。
教師:沒錯,就是抓住事物的特點,無論是寫作還是畫畫,要想使文章內容或畫作更具吸引力,就需要學會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重點刻畫?,F在,讓我們再次回到課文,認真朗讀,嘗試總結課文中不同事物的特點,并完成下列填空。既可以用文章中的語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
(" ")的同學 (" ")的老師
(" ")的小鳥" (" ")的國旗
(" ")的大青樹 (" ")的銅鐘
(" ")的蝴蝶 (" ")的猴子
(" ")的山貍 (" ")的鳳尾竹
(" ")的粉墻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概括總結能力,強化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運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重點詞語交流,畫出心中的小學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不同民族的小學生進行重點交流,思考:文章為什么要再次說明不同民族的小學生?不同民族的小學生有著怎樣的特點?讓學生結合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提供的學習資料進行總結。在學生完成學習交流后,留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進行繪畫創作。
(四)分段評議,加深感悟
1.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評議,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每個自然段的主題思想,感受作者對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熱愛之情。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第1自然段描述了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哪些特點?第2自然段又描繪了哪些景象?以此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感悟。教師可以提問:大青樹下的小學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
3.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選擇一個自然段進行朗讀表演,并在學生表演結束后,對每個組的朗讀進行點評,指出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隨后進行課堂小結。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自己從中學到的知識和產生的感悟。
4.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啟發性問題,如“如果你是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學生,你會如何描述你的學校?”以此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表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五、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發現通過對多種閱讀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對語文課文的閱讀學習以及課文朗讀表現出極高的熱情與期待。尤其是在分組朗讀與指名朗讀環節,學生不僅表現出極高的參與熱情,還能在小組閱讀中相互配合,分享識字經驗,交流學習方法。同時,引導學生自主總結課文內容,畫出心中的小學,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鍛煉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但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在識字教學環節,部分學生對生字認讀的重要性認知程度不足,對生字的掌握不夠熟練,這直接影響了學生閱讀全文。同時,在課堂互動環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教師以及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較強的依賴性,自己很少主動進行思考。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計劃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同時,通過設計更多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此外,我還將繼續關注學生的學習進步,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平涼路小學)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