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應更多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具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還能夠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將學生發展放在核心位置的單元整體教學,更能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單元整體教學強調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來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討論、實驗、項目式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
一、注重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隨著鈴聲響起,教師走進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學生用滿懷期待的眼神注視著老師。教師帶著微笑開始了這堂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數學課。
師(展示幾個日常用品,如鞋盒和骰子):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嗎?看看這些物品,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
學生互相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氣氛活躍。
生1:老師,這些東西都是盒子形狀的。
師:非常好!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今天,我們將一起探索這些形狀的數學世界。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應用。
師指著鞋盒和骰子繼續講解,生動地描述這些形狀的特點。
師:看這個鞋盒,它是一個典型的長方體。而這個骰子,則是一個正方體。你們還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東西是這兩種形狀的?
學生踴躍舉手,分享自己的想法。
生2:書架是長方體的。
生3:我的小鬧鐘是正方體形狀的。
師:很棒!現在我們知道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不僅在我們的課本中,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們的存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序和美觀。接下來,我們開始學習它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學生興奮地點頭,表示準備好了。
師:那么,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奧秘,并學習如何計算它們的體積和表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生動的師生互動,教師成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個數學概念上。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學生不僅理解了這些形狀的實用性,而且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整個導入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也為學生深入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引導探索學習,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在成功激發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的興趣之后,教師準備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探索這兩種形狀的特性。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更深入地探討長方體和正方體。請大家觀察這些模型(老師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思考它們邊、角、面的數量和位置關系有何不同。
學生認真觀察模型,開始討論。
師:我將大家分成小組,每組討論后分享你們的發現。請記得,我們的目標是理解這些形狀的特性,并培養空間想象力。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各組,鼓勵學生積極交流。
生1(小組討論后):我們組發現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是矩形,而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2:對,而且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12條邊,但它們的長度不同。
師:那么,關于它們的角有什么發現呢?
生3:兩種形狀都有8個角,但它們組合起來的方式看起來不一樣。
師:很棒!你們通過觀察和討論,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F在,讓我們來總結一下你們的發現,并且進一步熟悉這些特性。
教師在黑板上總結學生的發現,并詳細解釋長方體和正方體邊、角、面的數量和位置關系。
師:你們知道這些特性對我們理解空間和形狀有多重要嗎?
學生點頭,表示理解。
師:為了進一步加強你們的空間想象力,我準備了一個小游戲。我們來做一個“閉眼想象”的練習。請大家閉上眼睛,根據我描述的特性,在腦海中構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
學生興奮地參與游戲,嘗試在心中構建這些形狀。
師:現在大家可以睜開眼睛了。你們能夠清楚地在腦海中想象出這兩種形狀嗎?我們來制作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表格吧?。ㄈ绫?)
表1
■
(設計意圖: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性,促進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和數學理解能力。設計的核心理念是將學生置于主動學習的位置,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感。課堂活動著重于使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如盒子和建筑物,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小組討論和互動游戲,學生被鼓勵去深入思考和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如邊、角、面的數量和位置關系。此外,設計“閉眼想象”練習,可以加強學生的空間理解能力。)
三、動手操作實踐,加深數學知識理解
進入課堂的下一階段,教師準備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深入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結構。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理論知識,現在讓我們動手制作這兩種形狀的模型。我給每個人都準備了紙板和剪刀。
學生聽到動手制作的消息后,非常興奮。
師分發材料,同時講解安全注意事項。
師:在制作過程中,我會指導你們如何剪裁和組裝。這不僅是一個制作活動,也是一個學習空間結構的好機會。
學生開始按照教師的指導剪裁紙板。
生1:老師,長方體的每個面都要是矩形嗎?
師:是的,長方體是由矩形面組成的。請確保你們剪裁的每個面都是正確的形狀和大小。
隨著學生的制作,教室內氣氛活躍。
生2:老師,我的正方體模型做好了!
師:太棒了!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你的作品。告訴大家你在制作過程中學到了什么?
生2:我發現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一個正方形,而且每個角都是直角。
師:通過親手制作,你們不僅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結構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動手能力?,F在,請大家互相展示并討論你們的模型。
學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討論在制作過程中的發現和挑戰。
(設計意圖:通過理論學習和動手實踐的結合,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理解,并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和師生互動,學生能夠在探索和發現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實際操作部分特別強調學生通過親自制作模型來體驗和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結構。這種方法旨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對數學學科的認同感,并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知識實際應用,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在學生成功完成模型制作后,教師準備引導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特別是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方面。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結構,現在讓我們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請拿出你們的筆和紙,我們一起計算這些立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
學生準備好筆和紙,專注而期待。
師:首先,讓我們計算這個長方體模型的體積。我會告訴你們它的長、寬和高,然后你們自己計算體積。記住,體積是長乘以寬乘以高。
學生開始計算,老師巡視課堂,鼓勵和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
生1:老師,我計算出來的體積是150立方厘米。
師:很好,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同學的答案是否一致。
學生互相核對答案,討論計算過程中的不同方法。
師:接下來,我們來計算這個長方體模型的表面積。你們記得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嗎?
學生點頭,開始計算表面積。
生2:老師,我發現計算表面積需要分別計算每個面的面積然后加在一起。
師:這是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關鍵。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計算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
通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復習了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通過實際操作加強了他們的理解。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通過這些練習,你們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你們對此有什么感想嗎?
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想,表達了對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新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的結合,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動手實踐和解決具體數學問題,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從而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這種教學方法旨在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學習動力。同時,通過實際應用,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五、課堂小結與反饋,鞏固知識點
隨著課堂的臨近結束,教師準備對今天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并收集學生的反饋,以便鞏固知識點并為后續教學做出調整。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誰能告訴我長方體的特點是什么?
生2:長方體由六個矩形面組成,有12條邊和8個角。
師:非常好!那正方體的特點呢?
生1: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也有12條邊和8個角。
師:正確!我們還學習了如何計算這兩種形狀的體積和表面積。請大家記得這些計算方法,因為它們在數學乃至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
學生點頭表示理解。
師:在課堂結束之前,我想知道你們對今天的課程有什么感想或建議。你們覺得哪部分最有趣或最有挑戰性?
生3:我覺得動手制作模型部分很有趣,它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形狀的結構。
生4:我喜歡解決實際問題的部分,但我發現計算表面積有點難。
師:謝謝你們的反饋。這對我來說非常寶貴。我會思考在未來的課程中如何更詳細地講解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互動和參與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全面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數學概念,并將這些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中。課程設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鼓勵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解決具體問題來加深理解。此外,通過課堂小結和收集反饋,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問題,從而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這種方法旨在創造一個支持性和互動性強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提升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數學應用技能。)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建昌小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