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2019年度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ZJZB2019035)。
作者簡介:歐樂佳(1988—),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hysical Health Test Score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Score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OU Lejia, etal.
(Changsha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Changsha 410000, Hunan, China)
摘要:通過測試法獲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體質健康指標相關數據,將體測指標數據、體測成績、體育課成績做相關性分析,得到以下結果: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在合格區間,整體得分處于中下水平;不同教學內容的體育課,體育課成績與體測成績相關性不同;高一和高二的4個學期體育課成績之間沒有相關性。結論:保證學生的運動量是保障學生體質健康的關鍵;中職階段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上有不穩定性;體育教學內容可能是影響學生體育課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
關鍵詞:體質健康測試;體育課成績;相關性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是學校每年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中職學生在校期間每學期都開設體育課程。本文探究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質測試相關指標與體育成績的相關性,為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體育成績的評定等提供相應的身體數據支撐,同時也為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促使學生達成更好的鍛煉效果提供研究思路。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教育部體質測試安排,每年對長沙幼兒師范學校全體學生進行了測試,年齡15-18歲,總測試人數3678人,從2019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836人中選取312名女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體質測試法。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頒布實施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版),運用長沙幼兒師范學校現有的體質測試儀器,對312名學生進行體質測試,測試的主要項目有:身高、體重、肺活量、50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女)、800m跑(女)、1000m跑(男)。
數理統計法。運用EXCLE和SPSS 20.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采用T檢驗,Pearson相關性進行數據分析,檢驗標準為0.05。
2研究結果
2.1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測數據特征性分析
表1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2019年和2020年體測數據與國家體質健康標準對比。
從表1可以得出,2019年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BMI屬于正常范圍,體測數據的平均數都在及格區間,這也反應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整體體質健康狀況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從2020年的體測數據來看,除了坐位體前屈的平均數(19.0 cm)達到了良好水平,其他體測指標均在及格的區間。
表2為2019年與2020年體測指標對比情況。對2019年和2020年的體測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P<0.05的項目有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800m跑,表明這3個項目在2019年和2020年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立定跳遠項測試學生的下肢力量素質,立定跳遠項目2020年的均值(159.7cm)小于2019年均值(164.1cm),表明高一學年學生的下肢力量素質是屬于下降的狀態。800 m項目是測試學生的心肺耐力素質,2020年的數據平均值是4′30 \",大于2019年的4′20\"的均值,表明學生在高一學年學生的心肺耐力是處于下降的狀態。坐位體前屈項目是測試學生的柔韌性,坐位體前屈2020年的平均值是19.0cm遠遠大于2019的平均值11.7cm,表明高一學年的課程促進了學生的柔韌性的增長。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高一學年身體的活動量是有所下降的,2019年是19級學生進入高中學校的第一年,因為湖南地區的體育中考有800m項目,學生在初三為了應對中考的體育考試,會有大量的800m訓練,所以2019年的800m成績是學生較高水平狀態,同時也表明在高一學年學校開展的體育活動在發展學生的心肺耐力方面是不足的。同樣也反應學校體育在發展學生下肢力量的教學內容和體育競賽也是非常欠缺的。學生的坐位體前屈成績有顯著的提升,其根本原因不一定是體育課程的效果,因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中有每個星期2節的舞蹈課程,高一的舞蹈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發展學生的舞蹈基本功,其中就包含柔韌素質。由此可見長沙幼兒師范學校開展的學校體育活動不充分,學生的運動量不足,導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處于下降的趨勢。
2.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高一學年體測成績與體育成績相關性分析
長沙幼兒師范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是按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理念選擇的,在高一第一學期為了讓學生盡快地參與到學校的陽光體育活動(班級5分鐘排球墊球和3分鐘跳繩)和體育大課間活動(第八套廣播體操)中,高一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著三個項目展開。高一第二學期到高二第二學期的教學內容,都是在幼兒園觀摩和調研后確定的教學內容,這些項目在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中經常運用,為學前教育學生在幼兒園實習和工作時開展身體活動領域的課程教學積累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體育成績的構成是每個項目20分,例如高一第一學期,排球墊球20分、1分鐘跳繩20分、第八套廣播體操展示20分,一共60分。其余40分由課堂表現和出勤決定。高一第二學期由于疫情原因,教學時間縮短,本學期只有2個教學項目,每個項目30分,平時成績40分。表3為2019年和2020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期末考試項目。
2019年體測成績和高一第一學期體育成績的相關系數為0.345,高一體測成績和高一第二學期體育成績的相關系數為0.382,都處于相關性顯著的等級。從相關性上來看,高一學年體測成績與體育成績的相關性較高,體測成績與體育成績成正相關,意味著體測成績得分高的學生,其體育成績也大概率是高分。體測得分高的學生在學習相關體育教學內容時,相對更加容易掌握所教學的內容。另外來看,高一學年所教授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一定的要求。表4 為高一體測成績與高一學年體育成績的相關性分析。
根據表5,高一第一學期體育成績與學生的800m時間、立定跳遠距離、肺活量等成正相關,與學生的仰臥起坐個數成負相關。反應了具備較好的耐力素質和下肢力量素質能更好地掌握跳繩和排球墊球技術。高一第二學期體育成績與學生的800m時間、立定跳遠距離、等成正相關,與學生的仰臥起坐個數、50m時間成負相關。
2.3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高二學年體測成績與體育成績相關性分析
表6為高二體測成績與高二學年體育成績的相關性分析。2020年體測成績和高二第一學期體育成績的相關系數為0.005,高一體測成績和高二第二學期體育成績的相關系數為0.212,都處于無相關性等級。高一學年體測成績與體育成績沒有相關性,意味著體測的成績所反映的身體素質并沒有在學習高二學年的教學內容中發揮作用,高二學年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身體體質的相關性不大,而是其他方面的因素決定了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好壞。
2.4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課成績相關性分析
高一學年的體育課成績有較強的相關性(表8),因為兩個學期的體育課成績與同年的體測成績具有強的相關性。其他幾個學期體育課成績之間沒有相關性。
3討論
2020年學生的體測成績和部分體測指標均低于2019年的,表明學生由初中階段進入高中階段,體質健康指標是處于下降的趨勢。調研顯示,高中階段的運動量明顯低于初中的運動量,其原因可能是學業的壓力增大,學生的運動時間不足,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不足,沒有相應的大型體育測試等。要保障學生的體質不下降就要保障學生要有一定的運動量,中職學校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提升學生的運動量,第一是課課練提升體育課運動量。中職學校的體育課是選修課性質,學校和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都不高,但是作為體育教師應該要勇于擔當體育課質量的守門人,不把選修課當成了“放羊課”。為了保障體育課的運動量,在完成體育教學內容后,體育教師應該根據課程的運動量安排相應的身體素質課課練。第二是選擇更大運動量的體育項目作為體育大課間和陽光體育活動的內容。一般的體育大課間是做一套約4 min的廣播體操,學生的運動量是不足的,可以增加做操的時間,大課間時做兩套操,或者在秋冬春季讓學生進行跑操(跑步距離1200m左右)。陽光體育選擇一些運動量大的項目和各種球類運動,如果受到場地器材的限制,也可以變成繞學校的越野跑,現在普及的電子計步器也可以規定每周完成一定跑步距離來確保運動量,增加運動量。第三是豐富學校的體育競賽來增加學生的運動量。除了一年一度的校運會外,各種體育俱樂部還可以舉辦各種體育競賽(如氣排球競賽、羽毛球競賽等),既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也保障了學生的運動量。
對2019年和2020年四個學期體育課成績的相關性分析顯示,高一學年的體育課成績有較強的相關性,其他幾個學期體育課成績無相關性。學生體育課成績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學生、教師、學校、家長等方面。研究對象在教師和學校方受到的影響是相似的,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教師教學。家長對體育成績的影響主要是來自于家長是否愛好和參與體育運動來影響學生,這種因素也是相對穩定和持續的。因此,主要因素應來自學生本身,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學習態度、成就動機等。根據前面的分析,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與體育課成績的相關性并不大。王丙振的研究認為“成就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生學業成績的關系是極為復雜的,成就動機與學習態度及其協同作用對學業成績具有重要影響”。學生四個學期的體育課成績是有較大的波動的,學生在不同學期在成就動機、學習態度上有較大的波動,在中職階段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上具有不穩定性。
數據分析表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出現不穩定性引起了體育成績的不穩定性。關于影響學生體育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的因素,通過對四個學期的觀察,教學內容是其中的最大變量,體育教學內容是如何影響學生的體育課學習態度以及在體育課上的成就動機,需要繼續探究背后的機理。總之,體育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體育課成績有一定的影響,體育教師為了達成體育課程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是一項重要的能力。
4 結論
保證學生的運動量是保障學生體質健康的關鍵。中職階段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上有不穩定性。體育教學內容可能是影響學生體育課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王丙振,馬曉軍.影響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學業成績的主觀因素[J].體育學刊,2003(3):94-96.
[2]戴園園,葉合雙,林潺,等.非體育專業學生肥胖率與體質健康指標的相關分析:以池州學院為例[J].池州學院學報,2018,32(6):94-97.
[3]高玲娣.北京某醫科大學學生體育鍛煉態度與體質健康相關性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1,24(10):10-11+14.
[4]屠秋越,國偉,龍梅,傅謝宙.體育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Wingate各項指標相關性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
(17):35-36.
[5]覃立嵩. 江蘇大學大學生國家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分析[D].首都體育學院,2014.
[6]陳元福.淺談影響學生體育成績的幾點因素[J].青少年體育,2017,(1):95-96.
[7]李海鵬,郭芙茉.學生體質健康抽測排名背后身體素質單項指標貢獻系數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18(10)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