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智滔
摘 要:出版的融合創新,需要文化界各專業領域通過交流、互滲或互補,不斷突破單一文化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優秀傳統文化和美術專業文化結合,能催生出更有品質、更有文化內涵的出版活動;通過相互借力轉化,創造出凸顯差異化的精品圖書。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美術專業出版 文化融合 創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出版成為近些年不斷創新和深度挖掘的主題和焦點,也成為橫跨大眾出版和專業出版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塊,并且在專業出版領域和大眾出版領域都有所建樹。作為美術出版社編輯,如何在新時代既能發揮專業出版優勢,又能融合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出版這條路呢?于是致力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出版,成為專業出版扣緊時代脈搏,踏準時代節拍的創新之路。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美術專業出版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文藝工作座談會等多種重要會議中發表了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反映了總書記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彰顯了國家要以文化復興助推民族復興的堅定決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版人應立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主題,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出版既符合主題性又符合專業性,既契合當代需求又貼合民生需求的新時代文化主題的圖書。
美術出版,本身就具有部分優秀傳統文化特征,主要包含中國傳統藝術和古代藝術理論的傳承、比較性研究與發展,如果將美術專業領域融合多領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更具文化張力和親和力。例如采用獨特的美術專業視角,交叉融合優秀的國學經典、古典音樂、建筑、文化、歷史等領域,再結合時代題材,創作出極具可讀性、感染力、符合當下讀者需求的圖書,以滿足廣大讀者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美術專業出版的策略
(一)發揮專業出版優勢,策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出版物
中國傳統藝術和國學經典的出版在當下可謂方興未艾,這與國家高度重視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普及,以及強調國民文化自信自強密切相關,使得廣大讀者對傳統文化日趨熱愛。美術領域里一項重要的優秀傳統藝術門類——書法,本身兼具文化和藝術雙重屬性,所以進一步挖掘中國書法與中華文學典籍互補的優勢,也許可成為專業出版領域新的探索方向。讓書法藝術不僅承載優秀文化典籍,而且密切聯系國家文化熱點,凸顯文以載道的優勢,必將會激發主題出版的創新活力。
例如2019年慶祝新中國七十周年華誕之際,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融合優秀傳統書法藝術和優秀古典文學,策劃了弘揚愛國主義題材的主題出版物——《中國賦》,這本圖書精選了反映我國自然、歷史、人文、藝術等燦爛文化的中國歷代經典辭賦,還包含若干篇反映當代社會發展、謳歌新時代、彰顯新氣象的精品賦作若干篇,全書不僅古今文學融合,而且全部內容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云女士以書法行楷寫就,使得本書呈現出傳統書法藝術與辭賦文學交相輝映、奇文共賞的特色。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該社又一次采用獨特的專業視角,捕捉與之更契合當代需求的傳統文化主題范疇,再次策劃了一部書法兼文注的藝術讀本——《運河頌》,此書也為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獻上了沉甸甸的精神文化食糧。全書從大運河開鑿、功能、自然、人文、治理、傳承六個方面提煉、篩選出文采優美并有時代意義的歷代大運河經典詩詞和賦文共六十篇,力圖通過古代文學與書法的力量,抒寫贊頌中華大運河波瀾壯闊的歷史。全書最大特色是以書法的魅力展現了這條充滿了自然及人文關懷的文本大運河,使讀者在閱讀詩文時,不僅重溫大運河的崢嶸歲月和大運河的文脈,更能親切感受到書法遒勁雋永、造微入妙的藝術魅力,深悟其蘊含的中國文化精神。
(二)拓展選題思路,創新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物
在選題思路上,如何致力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出版,成為專業出版和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出版深度融合的出路之一。書法類圖書是各大美術出版社的一個重要的專業出版方向,從大眾普及性到專業性出版、從技法衍生到理論創新出版等方面,已在美術出版領域極為豐富。同時,國學亦屬傳統文學板塊,細分已有原著版本或者釋讀版本等。這種平行并軌的出版已經在各自領域發展得極為豐富,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將書法藝術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道德建設的主題出版中,必將激發嶄新的創新活力;如果以書法的形式承載國學典籍的內容、以書法原本“書以載道”的方式展現傳統文學原汁原味的面貌,這也將對傳統文化的出版理念進行創新與突破。
為此,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從2015年到2022年陸續策劃了“孫曉云書中華國學德育經典”系列叢書的《道德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歷代家規家訓》以及《詩意江南》等傳統經典,通過借助書法藝術形式,把艱深晦澀的傳統文學以書香墨美的形式悄悄浸潤到讀者心田,使之成為書法藝術和深奧的國學文化融合創新的典范。同時也通過借助當下書法學習熱度和著名書法家的影響力,帶動全民書法學習和國學閱讀,將傳統文化以“一書一文”的形式普及落地,讓讀者以嶄新的閱讀角度接觸傳統文化,既能感受到傳統國學精髓的力量,又能感受到傳統書法藝術的熏陶,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閱讀效果,進而提升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2022年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不斷在這種專業融合創新的道路上深耕細作。《日讀論語》一書通過“國學書法讀本”的融合形式,更為自然地體現出創新性轉化的優勢:一方面以書法閱讀的視角切入,入古出新,讓國學典籍以輕松、愉悅、高效的方式普及大眾;另一方面以一種清新舒緩、細水長流的方式,將大部頭的《論語》二十篇拆分成一年三百多天的閱讀計劃,立足原典,配以簡潔通曉的釋義,將孔子教學言論與師徒行事的龐雜哲理拆解為每日的啟悟。這種用典雅的書法藝術,以及與書法大家親密接觸的設計方案和閱讀體驗,拉近了現代人閱讀經典古籍的距離,讓古文不那么高深晦澀,既可巧學古文,也可品習書法。
因此,中國傳統書法與傳統國學的默契聯姻,成為新時代融合出版的創新之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中華優秀文化的書法讀本”將進一步使中國傳統文化接地氣,增強讀者的參與感、認同感、獲得感,營造有利于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創新出版形式,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產品
印刷行業的進步,使藝術圖版的清晰度和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同時也產生了同質化嚴重的問題,甚至出現價格戰。要跳出這個怪圈,需要在出版形式方面另辟蹊徑。
美術專業出版社可采用獨特的專業視角,以及結合時代題材,創作符合當下讀者需求的圖書。如以圖釋文、圖說經典等文質兼美的出版方式,將傳統文化和藝術題材有機融合,將大大提高廣大讀者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也為讀者走近傳統經典、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途徑和方式。例如《高二適手批歷代書法經典碑帖》就是通過當代名家手跡評騭歷代經典碑帖名跡的專業視角,將古今傳統文化的多重價值融合在一起,增加了書法字帖的創新性價值。因為碑帖名跡的出版屢見不鮮,任何一個版本只要圖版清晰、編排細致,都可以分得市場字帖銷售的一份羹。但高二適手批的這些帖子不一樣,一方面它是高老在世時常臨常伴的歷代書法碑帖名跡,就其碑帖本身也具有堪比市場上的各類常備或鮮見碑帖的版本價值,屬于傳統文化經典,為我們學習傳統書法提供了優秀的范本;另一方面字帖的空白之處布滿或零星批注了“當代草圣”高二適臨習時的感悟和獨到見解,為我們深入解讀書法經典提供獨特的視角;同時手批墨跡也呈現了高老精湛的草書功力,也為全面研究高二適的學術、藝術和人生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貴資料。從這幾點來看,多重的資料價值把名家手批歷代經典碑帖的特色凸顯無遺。這種融合既是對傳統文脈的追尋,也是藝術家心靈感悟的碰撞,使出版形式獨具特色。
又例如《中國繪畫神品系列》,這套古代名畫賞析性質的圖文書,則是以傳統拉頁的形式,前一面呈現原作全景,后一面對畫作進行詳細的剖析和內容解讀,讓廣大藝術愛好者既能欣賞高超的繪畫技法,也能通曉畫家及畫作背后的歷史文化、人文軼事,甚至傳奇故事。諸如類似,還有《敦煌歲時節令》,這本書用敦煌里的古人智慧啟發現代人的生活,將中國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與敦煌壁畫、塑像等藝術相結合,深入詮釋敦煌多元的文化價值。不但讓古老的敦煌壁畫“活”了起來,更是讓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感悟敦煌之美。總而言之,美術專業領域的出版不能故步自封,要不斷嫁接多元文化、融合優秀傳統文化的多維角度,才能策劃出凸顯差異化、趣味性更強、富有特色的精品圖書。
三、結語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美術專業出版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融合的成功案例來看,各種創新出版模式歸根結底都是基于“文化融合”的創新模式。文化融合是文化界各專業領域通過交流、互滲或互補,不斷突破單一文化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在具有很強包容性的新時代,傳統文化和專業文化結合,能催生出更有品質、更有文化內涵的出版活動,通過互相借力轉化,創造出一種凸顯差異化的精品圖書。跨業融合出版給新時代的美術專業出版注入了多元的創新思路,美術專業出版應該憑借得天獨厚的藝術優勢,踏準時代節拍,在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出版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作者單位系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