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探索符合時代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挖掘項目式學習的應用價值,重構對項目式學習的全面認知,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供支撐。據此,文章從學生學習動機變化的角度出發,分析在項目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學習動機的變化趨勢,以期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和素養。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英語教學;學習動機
作者簡介:梁雨明(1982—),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第十七中學。
項目式學習是基于項目管理衍生的產物,可實現對教學活動的科學分割,涉及教學前期規劃、教學計劃實施及客觀教學評價等內容,由教師針對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有針對性地增強學生各方面的英語能力,確保教學質量和效率。項目式學習的核心在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因此教師對學生學習動機的關注就顯得尤為必要。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入手,大幅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讓其在項目式學習中主動思考,端正學習英語的態度,獲得全面成長。
一、項目式學習的優勢
(一)效果及可控性好
項目式學習更加關注學生的想法、表現及態度,助力營造優質的課堂教學氛圍,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顯著增強,更加契合當前的教學需求[1]。從教學效果及可控性方面看,項目式學習法周期性較短,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及空間內開展,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全程跟蹤和觀察,適時給予學生指導和評價,有助于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和針對性,及時發現、分析和解決各類問題。
(二)理論結合實踐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廣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開始以培育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因此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匹配極為關鍵[2]。利用項目式學習法這種創新的學習模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思考在項目式學習中該做什么、怎么做,確定行動流程和驗證方法等,使學生的自主性與項目式學習深度融合。這種學習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三)目標指向多重性
項目式教學法在教學環節中具有較高的靈活性,教師可基于項目式教學法主動對教學理念及方式加以優化,圍繞人才培育的特點和要求靈活安排教學課程。在理論方面,能夠落實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的教學,確保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在實踐方面,有助于推動理論向實踐的轉化,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致力于學習創新和實踐創新,逐步沉淀和積累經驗,切實提升教育成效。
二、項目式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動機變化情況
(一)項目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學習動機的變化因素
1.學生內在因素
為探究項目式學習模式中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變化情況,筆者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梧州市第十七中學所任教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訪問,發放問卷50份,回收45份,調查結果如下。
從表1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項目式學習保持著較高的認同度和參與度。但在項目式學習的作用認知上,認為“項目式學習比傳統教學更輕松”和“項目式學習并不比傳統教學更輕松”的學生數量差距較小,能夠獨立完成項目式活動的學生數量較少。但如果能順利完成項目活動,學生會獲得較高的成就感,對該學習方式的興趣也會提高。
由此可知,在學生因素方面,學習自信心及學習成就感是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由于學生獨立完成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難度較大,教師就要從降低難度的角度入手,通過合理引導和互相協同的方式推動學生進步。順利完成項目活動后,學生會獲得成就感和學習自信心,此時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會增強,參與下一次項目式學習活動的欲望也會增強。
2.課堂外在因素
為探究項目式學習模式中外在因素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筆者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梧州市第十七中學所任教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發放問卷50份,回收45份,調查結果如下。
從表2的調查結果來看,課堂環境、教師看法、他人意見等外在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大部分學生希望能在項目式學習中感受正面的學習氛圍和評價,同時比較依賴于主流看法,即根據主流意見來調整自己的學習傾向。因此,教師若能夠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同時給予學生正面性的引導和評價,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欲望將有很大幫助。
(二)項目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學習動機的變化特點
1.穩定化的動機轉變
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的學習動機變化相對穩定。學生根據自身參與項目式學習的情況,以及外界對項目式學習的影響情況來改變自己的學習動機。如果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并在參與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足夠的成就感,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望將會提高。因此,學生是否能在參與和完成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得到正向的學習體驗,是決定學生學習動機強度的關鍵。學生在參與項目式學習時得到的正向體驗越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就越強,參與度就越高,取得的學習成效也就越好。
2.個體差異帶來的動機差異
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度取決于學生對項目式學習的完成度和完成后獲得的成就感,這代表學生的學習動機會因為個體差異而改變。例如,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對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完成度要弱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那么,學困生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的成就感也會比學優生更弱,由此產生的學習動機強度也會低于學優生。因此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時,教師要確保參與的學生能獲得平等的學習體驗,如此才能確保所有學生在學習動機上保持一致,讓項目式學習對所有學生都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三、項目式學習模式下增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建議
(一)充分聯系實際,確定項目主題
明確項目主題是項目式教學法的核心之一,教師作為項目式教學的引領者和主導者,首要任務必然是分析學生學情,包括生活實際、需求特點、個性特征及興趣愛好等內容,確保所設計的教學項目主題與學生學情相互適應,能夠做到全面覆蓋和深入滲透,從而打造實用性和操作性強的項目式教學主題。并且,教師應加強對教材的分析,全方位掌握教材的要求和教學規律,采取更豐富多元的方法拓展英語教學范圍,形成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實踐的項目結構,最終使英語核心素養根植于學生內心[3]。
如教學“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這節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運用手機等智能設備記錄下自己的周末生活片段,然后借助多媒體工具播放學生的日常記錄短片,以學生自己的生活情況作為入手點,組織學生提煉自己周末生活的主題,并用英語表述,然后對該主題加以延伸,引導學生補充對應的單詞。
如“weekend”的生活主題是“sleep late”,學生處于“sleep late”這一生活模式時,心情是“laziness”,而選擇以“sleep late”度過自己周末的原因是“tired”,學生要結合自己周末的生活狀態、細節進行描述,這樣就可以加深對相關英語詞匯的理解和認知。
總之,在項目式學習模式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基于學情的分析結果確定項目主題,增強項目主題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學習小組,落實分工合作
在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時,學習小組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更好地推動項目式學習模式發揮作用,教師要在英語教學環節做好籌劃設計,按照每組4~6人的結構科學分配小組成員。分配小組時,一般按照強弱搭配的方式劃分,保持小組學生的水平大體一致,以平衡各小組的項目實施能力,構建相對完善的項目學習小組機制,突出項目式教學法的優越性[4]。
比如,在教學“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這篇課文時,教師可按照上述原則分配小組成員,讓學生組隊學習,用小組討論或興趣分享的方式向組員介紹自己喜歡的電影以及電影情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內容,圍繞項目式學習主題組織各小組進行內部的探討和交流,通過觀影分析和學習新詞匯,提升項目式學習的成效。
(三)實施項目計劃,發揮引導職能
在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突顯學生的主體性,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在項目式學習的各個環節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在關鍵時刻為學生答疑解惑。那么,英語教師應當如何發揮引導職能呢?
通常來說,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掌握學生項目式學習的實施進度,做好引導和糾偏工作,適時提出正確的引導性建議,確保項目計劃的順利實施。
如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教學中,該課主要探討學生上學的交通方式,路程有多少,需花費的時間等內容,是一節典型的聽說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上班乘車路線圖作為項目主題,提煉課文中的關鍵知識點和注意事項,再模擬日常上班的相關場景,以問題引導的方式要求學生思考并制訂相應的項目計劃,以增強學生的情境意識和學習體驗。
教師要根據學生制訂的項目計劃及實踐過程,及時指出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調整和改進,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四)注重成果展示,給予合理評價
教師要通過項目式學習模式全面錘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確保項目式學習模式的靈活性和實效性。其中,成果展示是項目式學習模式應用效果的具體反映,教師可以通過成果展示掌握學生的狀態,分析教學存在的缺陷和問題,以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整體躍升。另外,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同樣關鍵,這有助于學生找準自身的定位,改善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的弊端,真正讓英語教學服務于學生的能力成長。
當學生完成項目內容的學習與實踐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有效方式展示學習成果。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讓學生就項目學習成果進行分享和探討。
比如,教師可適時開展班內辯論賽,組織學生圍繞共同的項目主題進行成果交流,并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求同存異,保持學習借鑒的謙遜態度。
同時,教師也應積極參與其中,及時指出成果展示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展開分析和評價,如表達方式、思維方法、理解能力、實踐技能等方面。當學生表述不清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加強表達及發音方面的訓練;當學生的成果存在立意不明的問題,教師可要求學生注重邏輯思維的整理和觀點的提煉,以提高學生項目式學習的成效。
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式學習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教學改革成果的一種延續,其旨在借助新事物、新方法、新模式的應用,給予學生耳目一新的體驗,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同時,項目式學習模式中豐富的活動平臺,有助于讓學生盡情參與到項目式學習中,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娟.基于項目式學習驅動下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學生英語,2020(44):67.
[2]王燕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實施模式及引導策略[J].讀寫算,2021(17):117-118.
[3]林立芬,李婧.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英語項目式學習模式探索[J].智力,2021(23):41-42.
[4]湯少蕓.項目式學習驅動下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思考[J].校園英語,2021(48):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