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路徑探究

2023-04-20 21:21:54楊子禎葉險明
理論導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大學生

楊子禎 葉險明

摘要:公正自覺是公正價值觀的最高形態,既在微觀角度反映了個體公正價值觀的水平,也在宏觀角度標識了社會整體公正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國家強盛、社會文明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尺。大學生作為肩負重要使命的先鋒力量,加強對其公正自覺意識培育意義重大。然而,當前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面臨著公正認知片面化、公正情感淡漠化、公正信念模糊化和公正行為失范化的問題。從不同培育路徑著眼探察,家庭培育理念與模式的偏差、學校培育內容和方法的不足、社會培育作用的發揮有限和自我培育的動力不足,是造成上述問題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應充分發揮家庭培育的啟蒙功能、加強學校培育的主導功能、注重社會培育的保障功能、突出自我培育的動力功能,以實現各個培育路徑的相互支撐、相互關聯、相互補充,形成內外聯動、有機整合的培育共同體,推進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工作的常態長效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23)04-0124-0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復雜性與全球治理間關系的哲學研究”(20BZX020)。

作者簡介:楊子禎(1992—),女,呼和浩特人,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社會發展;葉險明(1954—),男,湖北紅安人,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公正作為人類社會朝夕以求的價值理想,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2]。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正義觀為指導,觀照現實需要和時代特點提煉出的公正價值觀,被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內涵。公正自覺作為公正價值觀的最高形態,是指個體在已有公正認知和公正情感的基礎上,自覺認同主流社會公正原則,自覺遵守公正規范,自覺作出公正判斷與反思,自覺落實公正行為,從而實現自我培育和自我完善的一種道德狀態。公正自覺既在微觀角度反映了個體公正價值觀的水平,也在宏觀角度標識了社會整體公正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國家強盛、社會文明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尺。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途上,作為國家人才資源的重要后備軍,大學生是肩負重要使命的先鋒力量?!缎聲r代的中國青年》指出,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廣大青年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走向[3]。因此,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刻省察當前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現存問題并探察其中原因,進而探索加強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實踐路徑,是培養以德為先、全面發展大學生的必然之需,是引領社會營造公正風氣的應有之義,也是吸引與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力奮斗者的題中之義。

一、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現存問題聚焦

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不僅指向公正認知、公正情感等認識層面的自覺品性,更強調在公正信念的理性層面和在公正行為的實踐層面的自覺行動力。當前,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總體上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多數大學生對社會公正問題的關注程度比較高,認同公平正義之于個人、社會和國家的重要作用,也自愿以公正作為價值準則指導具體的行為實踐[4]。但是,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大學生自身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各種培育路徑的現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社會主義公正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對新時代的立德樹人工作形成了挑戰,使得大學生在公正認知、公正情感、公正信念以及公正行為方面的問題日益顯現,進而陷入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缺失的現實困境。

(一)一知半解:公正認知片面化

公正認知是指個體在參與社會活動中,通過對某一現象進行公正判斷,而逐漸形成的對公正價值的基本理解和認知,是培育公正自覺的前提基礎。但是,當前一些大學生對于公正價值缺乏全面科學認識,存在一知半解的情況,常陷入諸多認知誤區,主要表現在:一是唯經濟主義的誤區,認為公正就是追求經濟維度上的物質利益公平,忽略了公正本身所包含的在文化和政治層面上的平等、共享、尊重等意蘊,未能正確認識多維度的全面公正。二是平均主義的誤區,將公正簡單地等同于“均等”“同步”或是“平均”,遮蓋了實現公正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未能立足國情實際認識到公正實現是一個漸進過程。三是雙重標準的誤區,公正標準只具有律他性而無自律性,只重視個人公正權利的實現,而不能正確認識對他人和社會的公正義務,無視社會整體的公平正義。

(二)冷眼旁觀:公正情感淡漠化

公正情感是指個體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有關公正認知對象的某種穩定感情,比如關懷、友愛、認同、反思等,是培育公正自覺的重要依托。然而,當前一些大學生缺乏基本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缺少“扶危濟困”“除惡揚善”的正義之感,主要表現為在判斷事件或是評價人物之時,對公正價值的崇尚與尊重被“慕強欺弱”的情感所取代。對于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或在面對校園欺凌等非公正現象時,既不制止惡行,也不施以援手,通常只表現出默然不顧的旁觀態度。而網絡的隱匿性又使一部分大學生躲藏在屏幕和鍵盤背后的虛擬空間,逐漸忽略了現實社會公正情感的體驗,弱化了正常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價值關懷和公正情感。這種事不關己、冷眼淡漠的情感,會促使大學生轉而成為“加害者”,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或是以痛點為笑點、戲謔玩鬧的姿態談論他人的不公遭遇,或是口無遮攔的引戰對立,甚而出現有意中傷榜樣、惡意歪曲事實的情況,這些都反映了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在情感上的明顯缺失。

(三)搖擺不定:公正信念模糊化

公正信念是指個體在參與社會活動時,形成的對某種公正觀點的自覺、自愿地堅信與堅持,是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價值支撐。但是,當前一些大學生在公正準則和公正規范的堅守上,表現出搖擺不定的狀態。這種公正信念的模糊化趨向,主要表現為一些大學生更為迷戀物質世界,過分關注個人享樂和個體發展。在他們看來,“重義輕利”“天下為公”等優秀傳統道德,“正義”“平等”“公平”“為人民服務”等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早應該被貶斥為愚蠢的、過時的理念,他人的公正利益和整個社會的公正實現,在一己私利面前往往不受重視。當這些大學生的利益與他人的利益發生沖突,或者與社會利益產生矛盾時,其價值立場往往不夠明確堅定,缺乏堅持公正原則的定力、堅守公正選擇的勇氣和排除困難干擾的意志力。一旦滿足利好條件和利己目標,便可能輕易地拋棄那些原本被公認的、值得永恒追求的公正價值,其對社會公正的信仰逐漸崩散,對于“正與邪”“善與惡”“對與錯”之間的劃分標準日漸模糊,而最終成為“自掃門前雪”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四)知行背離:公正行為失范化

公正行為是指個體參與社會活動時,所采取的具體公正行為及其行為過程,是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外顯表達,也是公正認知、公正情感和公正信念的邏輯演進結果。然而,當前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卻在公正行為方面面臨著“不知而不行”“重于知而止于行”“知易而行難”等幾個踐履困境,一般表現為兩種狀態:一是行而不知,由于在公正認知、公正情感、公正信念上的缺失與偏差,一些大學生未能正確理解公正價值的內涵,也未能深刻領會公正價值的意義,造成即使出現有違公正的行為卻難以自覺自察的情況;二是知而不行,一些大學生對公正知識的學習僅僅停留于思想意識層面,而無法將公正認知、公正情感和公正信念有效轉化為公正行為,使得在遇到公正難題時將個人利益凌駕于社會公正之上,以致出現見利忘義、見危不扶、學術造假、作弊欺詐、恃強凌弱等危害他人和社會的失范行為。

二、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現存問題的原因探察

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是依托于不同渠道形式和載體進行的,其本身處在分化多元不同層級的場域之中,是一項系統工程,與家庭培育密不可分,與學校培育緊密聯系,與社會培育關系密切,與自我培育不可分離[5]。從橫向上看,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主要包括家庭培育、學校培育和社會培育的不同載體,三者各具特點、各有側重,緊密聯系又交互作用,共同組成當前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有機整體。從縱向上看,作為達成大學生公正共識、涵養大學生自覺公正行為的育人活動,大學生的公正自覺意識培育主要指自我培育的過程,既包含了由外在培育轉向內在培育的路徑變化,又蘊含著從內隱認知走向外顯行為的形式轉化。然而,通過省察現狀,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存在的問題不是單方面的某一培育路徑的缺失所致,而是多方面的綜合原因所造成的。因此,基于當前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現存問題,有必要從不同培育路徑著眼,探察其形成的原因,以期更好提升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實效。

(一)責任缺位:家庭培育理念與模式的偏差

作為個人成長的第一站,家庭培育是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家庭重要成員的教育理念、家庭成員間的相處模式等,都會對大學生的公正價值觀產生影響,而當前一部分家庭培育出現了責任缺位現象,阻礙了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的形成。一是家庭培育理念存在偏差,更注重智育的功利結果,而忽略德育的首要性;更關注個人價值而忽略利他的社會價值的實現。一些父母認為,相比于在公正自覺意識培育上投入時間精力,關注子女的應試能力、學業成績、未來成就以及物質財富才更為重要;相比于引導子女公正理性地評判社會問題、自覺遵守社會公正規范,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才更為重要。這種偏狹的培育理念會誤導大學生的公正認知和公正情感,使其慣以自我為中心而放棄公正標準。二是家庭培育模式存在偏差。在我國傳統的家庭模式中,父母等年長的家庭成員通常處于威權地位,大學生大多只能被動或消極地遵照家長的指令或要求。這種家庭成員間不平等的家庭關系或是不公正相處模式,既會對大學生產生一種反向的示范效應,干擾其對于公正價值的認知和判斷;又會限制大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制約其公正能力的發展。

(二)實效缺乏:學校培育內容和方法的不足

學校是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主要陣地,通常由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形式開展培育工作。但是,當前一部分學校培育在內容和方式上存在的不足,影響了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的培育效果。一是學校培育內容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有些高校對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多數情況下,有關公正價值觀的內容散見于其他教學內容之中,這造成了大學生公正認知的碎片化和片面性。二是學校培育方法較為單一,學校對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的培育,主要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多采用教師的理論講解、師生問答、分組討論等教學方式,其弊端在于:一方面,忽略了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和主體地位,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難以激發其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回避了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實踐性,培育過程既沒有觀照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公正訴求,也不能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培養其公正實踐能力,培育實效性大打折扣。

(三)環境缺失:社會培育作用的發揮有限

社會培育是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重要途徑,主要依托于道德規范的設立、政策制度的完善、社會輿論的引導、環境文化的建設等途徑。社會整體環境是否公正和人民的發展權益是否得到平等保障,都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公正認同和其自覺踐行公正的積極性。然而,當前社會培育作用的發揮有限,社會公正文化和公正環境的建設力度不夠,培育公正自覺意識的社會基礎尚不穩固。一是外部環境和國際形勢的復雜性導致了全球正義的發展速度放緩,我國在參與全球活動時仍面臨著“雙重標準”“差別對待”等不公正境況。二是國內改革發展狀況遭遇新舊矛盾的沖擊,社會成員對公正的評價標準不統一,公正發展還面臨著不充分、不均衡等問題,收入差距大、消極腐敗、生態破壞等不公正現象依然頻發。三是維護社會公正的保障機制和法律體系尚不健全,使得一部分大學生既不敢“為公正”也不愿“為公正”。與此同時,伴隨著全球化進程和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各個領域的公正實現還面臨著諸多挑戰,物化邏輯和物質利益成為一些人的行為準則。自由主義、個人主義、道德虛無主義思潮,裹挾著“慕強欺弱”“資本至上”“崇尚個人”的觀點,假以人們所感興趣的影視、文學、音樂等文藝作品之手,多變且不易察覺地阻礙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的培育進程。

(四)意識欠缺:自我培育的動力不足

自我培育是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最終落腳之處,與家庭、學校、社會提供的外在培育相對應,這一路徑強調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調節。但是,有些大學生自我培育的意識欠缺,以致內生動力不足。一是自我培育目標模糊,一些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公正自覺對于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無論是接受學校還是家庭與社會的外在培育,其目的僅是為了獲取高分或他人的認可,因而缺乏自愿對公正知識的深層學習。二是自我培育能力不足,有些大學生只習慣于被動接受來自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灌輸”式的單向輸入,主觀省略了自發的主動學習的過程,缺乏問題意識和批判性的獨立思考能力。三是背離了自我培育的“認識—實踐”規律,一些大學生在公正自覺意識的自我培育過程中,既不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也不能主動聯系我國的公正實際,缺少在具體實踐中踐行和調整公正認知的過程。以上三點使得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不僅無法完成外在培育效果真正入腦入心的內化任務,也不能順利推進內隱認知向外顯行為轉變的外化過程。

三、培育共同體: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實踐路徑

作為一種道德品質,公正自覺包含了自主“知公正”的道德認知、自發“親公正”的道德情感、自愿“尚公正”的道德信念和自覺“為公正”的道德行為。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起點在家庭,重點在學校,落點在社會,難點在個人,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個人四方面共同發力,積極構建“家庭培育、學校培育、社會培育、自我培育”四位一體的培育共同體。加強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有效性,不僅需要學校培育、家庭培育、社會培育和自我培育各自發揮應有的培育功能,更需要四者之間保持協調與聯動。要充分發揮內外聯動的培育合力,使大學生養成社會主義公正自覺意識,為國家、社會和個人的進步發展提供重要的價值動力。

(一)充分發揮家庭培育的啟蒙功能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第一課堂,也是培育個體公正價值觀的萌芽之地。因此,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應以家庭培育為起點,重視家庭培育的基礎性地位,充分發揮其開蒙功能。一是家庭要自覺承擔起培育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的責任,深刻認識公正價值觀對子女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善于利用并有意創設涉及公正價值的情境,將公正自覺意識培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之中。二是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將德育置于家庭教育的首位,引導子女將“集體主義”作為道德原則,公正客觀地評價所遇問題,尊重和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鼓勵其積極向社會和他人履行公正義務。三是注重家風家教,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公正自覺意識,借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推己及人”“扶貧濟困”等公正理念,以及歷史人物和典故中所彰顯的公正品質,來涵養家風、教化子女,強化其公正認同。四是構建平等融洽的家庭關系,破除傳統的“威權式”大家長形象,摒棄家庭成員間不公正的相處模式,以相互尊重為前提,通過友善傾聽與積極溝通,構建融洽公正的家庭氛圍。唯有此,才能幫助家長了解子女公正價值觀的發展動態,加強大學生對家庭的信任感與歸屬感,讓他們在遭遇不公正問題時愿意向家庭求援。

(二)加強學校培育的主導功能

學校是大學生成長的主陣地,也是培育公正自覺意識的重要場所。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要以高校培育為重點,強化學校培育的主導功能,優化高?!按笏颊备窬謪f同育人的創新性與實效性。一是明確社會主義公正價值觀的培育內容。社會主義公正價值觀是以馬克思主義正義思想為理論依據,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公正理念為文化土壤,借鑒西方社會正義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在中國共產黨人正義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社會價值共識,具有深刻、豐富的思想內涵。學校培育應充分調動社會主義公正價值觀中所內蘊的思想資源,尤其要凸顯習近平關于社會公正的重要論述在新時代培育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的指導意蘊,注重整合和利用,通過顯性的理論教學和隱性的校園文化及管理服務,引導大學生全面準確地把握社會主義公正價值觀的內涵,形成正確的公正認知。二是創新優化培育方式和手段。一方面,要把牢思想政治理論課培育公正自覺意識主渠道。思政課教師要明確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以校園中可能出現的公正情境或社會上的公正熱點事件作為案例,以問代講、以問追問,引導學生沿循核心問題展開思考并運用所學加以分析,通過設置如小組討論、主題辯論、課題研究等不同的合作與競爭模式,最大限度創設學生表達觀點的有利環境,提高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互動性,激發大學生對公正問題的情感共鳴和興趣。另一方面,要重視專業課程的隱性培育功能。專業課程在承擔專業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肩負著道德育人的責任,特別是像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公正價值既是專業知識中所涉及的具體內容,也是這些學科培養合格人才的內在要求之一。故而,專業課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特點,有意識地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引導公正認知,培養公正情感,使大學生將公正價值與所學專業緊密結合。此外,高校還要善用“互聯網+”載體,實現對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的智慧培育。各高校應著力建設本校的思政類微信公眾號和自媒體賬號,日常推送大學生關注的社會公正熱點,鼓勵他們展開廣泛討論;還可以將公正自覺意識培育融入大學生所喜愛的音樂、動漫、文學等藝術形式中,創作一批具有參與度、創造力和感染力的網絡作品,增強學校培育的實效性。三是推動校園公正文化建設。首先,從程序與實體兩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凡是制定關切大學生公正權益的重要制度,都要遵循民主公開的程序,健全學生參與渠道并聽取其公正訴求。制度內容的設定要符合民主平等、公正合理的原則,以平等對待所有學生為核心,落實和體現師生平等、性別平等和民族平等,消除任何不合法、不合理的分類及區別對待,營造和維護公正的校園環境。其次,將公正自覺意識培育貫穿于師德師風建設全過程,不斷提高思政工作者的公正素養,發揮身教的引領作用。最后,注重校風建設,堅持以公正文化涵養師生,既要敦促大學生遵守學術規范,維護學術公正,建立公正嚴謹的學風;又要在學校陳設、學校管理與服務的各環節中,挖掘校內公正文化資源,從整體上為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提供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四是突出高校實踐活動的公正意蘊,為大學生踐行公正自覺意識提供實踐平臺。首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日常實踐,在關涉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班級管理、評獎評優等事務性實踐中,不斷檢驗并修正自己的公正認知,做出公正選擇。其次,積極開展以自覺踐行公正價值觀為主題的校園實踐活動,把公正自覺的內涵理念滲透到校園活動中,依托體育競賽、演講辯論、話劇展演等多種文體形式,充分利用世界社會公正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五四青年節、抗戰勝利紀念日、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從歷史動態和全球視野的宏觀維度引導學生獲得科學的公正認知、樹立堅定的公正信念。最后,定期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深入基層,開展社會調查與志愿服務活動。鼓勵大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借理論宣講普及公正知識,經調查研究了解公正現狀與公正訴求,教育引導更多人樹立公正自覺理念。通過“三下鄉”“四進社區”等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大學生自主自愿地將專業所學轉化為公正行為,為廣大民眾尤其是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提供科技、文體、法律、衛生等方面的相應幫助,在實踐中增強公正情感,堅定公正信念,體悟公正價值。

(三)注重社會培育的保障功能

作為人的本質屬性,人的社會性內在規定了每個個體需要通過參與社會活動,與周圍的人與事物發生聯系。社會就是人們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類生活的共同體[6],融入社會是每個大學生成長的必由之路,影響著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的形成。同時,大學生也終會在社會活動中,檢驗并踐行其公正認知。因此,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的培育要以社會培育為落點,注重社會培育的保障功能,通過引領社會公正之風,加強經濟、政治、文化、制度等多領域的公正建設,為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提供良好社會環境。一是大力弘揚和宣傳公正自覺,引領社會公正之風。首先,充分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多重傳播途徑,及時報道有關公正的新聞事件,并在社會主義的公正價值觀視域下加以正面引導、反面警醒,增加公正價值在大學生中的曝光度,以提高大學生的公正意識,抵御錯誤社會思潮的不良影響。其次,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獎懲機制,在全社會積極開展道德模范、先進人物等榜樣評選活動,設立公正楷模專項榮譽,對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和守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公正行為以及公道正派的高尚品格,予以表彰。同時,對于那些為一己私利而破壞社會公正的不公正現象,予以法律嚴懲和道德譴責,幫助大學生不斷明晰公正標準,提高其公正評價的水平。最后,充分發揮公正榜樣的輻射帶動作用。作為社會主義公正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公正榜樣尤其是其中的青年榜樣,對大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深入挖掘和宣傳公正榜樣的優秀品質、先進思想和模范事跡,更加具體生動地體現公正力量,為大學生樹立學習標桿,引發其強烈的公正情感共鳴,強化其公正認同。二是加強社會各領域的公正建設,構建公正的社會環境[7]。堅持把公正價值貫穿于社會各領域的發展之中,要在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整體水平的同時,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推動分配公正的實現,逐步縮小城鄉、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為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打牢物質基礎;要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回答好“誰的公正”問題,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價值取向;要構建社會主義公正文化,尊重他人的文化身份,尊重每個人共享精神文明成果的平等權利,為大學生營造公正和諧的社會氛圍;要以社會公正為基本理念,完善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法律體系[7],在制度層面體現公正權威,促進社會不同群體間的公平正義,約束和激勵人的公正行為,保障責權的公平性與一致性,夯實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社會基礎;要以公正價值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國際交流交往,推動形成公正國際格局,開闊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世界視野。

(四)突出自我培育的動力功能

任何教育目標的實現,歸根結底,都要依靠教育者與受教者相統一的自我教育,一旦脫離,教育效果幾近于零[8]??梢哉f,自我培育是新時代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最高階段,也是整體培育的難點所在,因此,必須確立自我培育的核心地位,注重其主動性,突出自我培育的動力功能。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的構建,需要依照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目標及要求,從接受家庭、高校以及社會的外在培育,逐步轉向自己去反思公正認知與調整公正行為的內在培育,進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公正自覺理念。自我培育的過程是其他培育路徑無法取代的,在該過程中,大學生要認清自己在公正自覺意識培育中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一要系統學習社會主義公正價值觀的重要意義、思想淵源、豐富內涵和基本內容等理論知識,主動了解社會公正熱點,學思并重,擴充公正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公正素養。二要積極踐行公正認知,強化公正情感和認同,廣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自主落實公正行為。當出現自身或他人的平等權利和正當權益受到侵犯的不公正情況時,要有意識地運用公正自覺意識指導自己剖析和解決問題,敢于以合理合法手段抵制不正之風,自覺爭取和維護社會公正。三要加強自律自省,通過比照公正自覺的目標要求與模范人物的公正知行,檢視剖析自己的公正價值觀,在自勵自警的過程中不斷培育公正自覺意識。

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新時代,繼續推動這一培育的常態長效發展,既要立足于當前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的現存問題及原因,關注各培育路徑的不同功能;又要引導家庭、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個人,在公正自覺的目標指引下,做到培養目標相統一、培育內容相匹配和培育功能相協同,實現相互支撐、相互關聯、相互補充,形成內外聯動、有機整合的培育共同體,保障大學生公正自覺意識培育工作的全面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2]韓震.公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追求[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6): 74-78.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國青年[EB/OL].(2022-04-22)[2022-04-26].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422/c64387-32405755html.

[4]郭永園.新時代大學生公正觀的協同育人體系建構:基于全國2400份問卷的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8(1):111-125+128.

[5]余加寶.大學生道德自覺的生成機制探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9(5):34-40.

[6]侯丹娟.論社會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產生的基礎、條件和過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3):20-22+35.

[7]趙潔.習近平關于社會公正重要論述探析[J].科學社會主義,2020(2):65-71.

[8]張有武.社會主義公正價值觀的培育路徑[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25):49-51.

【責任編輯:未央】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今日農業(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06
國際大學生節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大學生實習“注水”誰之過
教育與職業(2014年7期)2014-04-17 18:46:57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中國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
媽媽背出來的大學生
中國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超碰色了色|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亚洲精品777|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国产天天色|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1青青草视频| 日韩性网站|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2021国产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aaa视频| 福利视频99|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jizz国产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不卡色老大久久综合网|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在线观看视频99|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2021国产精品自拍|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资源|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午夜国产小视频|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在线欧美一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国产一级毛片yw|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欧美三级自拍|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迷奸在线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