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洲
摘? 要:如何依據幼兒園現有的資源,打造幼兒喜歡、樂意與之互動,并能真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公共環境一直是幼兒教師思考的問題。基于此,教師且思且行,摸索著、實踐著、優化著。文章先從幼兒園整體環境布局入手,接著將公共區域和墻面環境進行改造,完善活動室環境,以創設能與幼兒對話的環境。這些小小的改變,給幼兒帶來了大大的驚喜。
關鍵詞:幼兒園;公共環境;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可想而知,環境對幼兒的教育、發展和游戲等方方面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依據幼兒園現有資源打造真正屬于幼兒,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發展的環境呢?下面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實驗幼兒園的公共環境進行整體布局、合理規劃,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創設。
一、結合樓層設計,整體規劃公共環境
隨著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的不斷推進,教師教育觀、課程觀和兒童觀的不斷更新,資源意識的增強和各方面資源的不斷整合,我們對幼兒園的公共環境進行了立體、多維的規劃,重新調整、優化幼兒園公共環境布局。
第一,開闊、明亮的大廳。走進幼兒園,大廳是幼兒每天最先經過的地方。為了讓幼兒步入大廳就有我是小主人的切身體驗,我們與幼兒一起創設了以四根圓柱為背景,依據四季交替特征,結合幼兒園節日活動的開展,用幼兒都能理解的圖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環境布置,讓環境“會說話”。
第二,一樓拐角“幸福娃娃家”。一樓是小班幼兒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幼兒喜歡的“幸福娃娃家”。隨著游戲的開展,我們發現小班幼兒更喜歡平行游戲,所以我們擴大了游戲空間,增加了多個平行的娃娃家游戲區,豐富了幼兒的游戲內容。
第三,二樓寬敞的多功能廳。利用二樓多功能廳里寬闊的舞臺,我們和大班幼兒一起商量討論,把幼兒興趣不濃的“服裝工作室”改為“彩虹劇場”。從命名到材料的準備、區域的劃分與設置、裝飾與化妝、討論劇本、排練,再到真正上臺演出,都是幼兒自行安排與策劃,真正體現了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游戲精神。
第四,三樓陽光充足的平臺。三樓露天平臺陽光充足、空氣新鮮,非常適合植物生長。我們和幼兒一起開辟了露天種植區。幼兒通過觀察、探究、記錄,親歷了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
幼兒園公共環境的利用與創設,為幼兒開辟了更加廣闊的游戲空間。幼兒園公共環境的整體布局要遵循“巧、合、變”三個原則。巧用現有的物質環境,遵循兒童立場;整合幼兒現有的興趣愛好,堅持以人為本;改編適宜多樣的游戲內容,滿足幼兒需要。
二、對話幼兒,調整公共區域和墻面環境
幼兒園除了利用公共環境宣傳各項教育理念、辦園制度等,營造幼兒園的文化氛圍,更重要的是要為幼兒提供充分游戲和自主探究的活動空間。
1. 打造適宜幼兒的公共區域
我們通過幼兒調查、教師訪談,結合幼兒的活動情況,將幼兒園最初的一些公共區域進行重新規劃,并新增了一些公共區域。對園所的公共環境重新進行了立體、多維的劃分與調整。
例如,幼兒園最初在二樓長廊里設置了家鄉特色游戲區——青青茶園,我們根據茶園環境又布置了一系列游戲區域。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游戲,發現幼兒對此索然無味。之后,我們便將此處調整成幼兒園的特色數學思維游戲區——思維長廊,投放了大量有趣的數學思維游戲操作材料,并將二樓長廊充分利用,從桌面游戲到地面游戲,最后到墻面游戲,進行了大改造。幼兒在“思維長廊”里自主游戲、自由討論,非常享受。時間一長,我們又發現了問題:二樓長廊環境嘈雜,不利于幼兒靜下心來操作,于是我們開辟了三個數學思維游戲室,分別對小、中、大班幼兒開放。在安靜的環境中,幼兒靜靜思考,動手動腦,不亦樂乎。通過與幼兒商量,將一半空間布置成了他們喜愛的碳化建構積木區,寬闊的空間、豐富的材料、愉悅的游戲;另一半空間則是利用外長廊的優勢,改造成了涂鴉墻。
2. 將公共墻面還給幼兒
我們可以蹲下來,跟隨幼兒的視線,一起去看一看幼兒園的公共墻面,一起聊一聊心中所想,從而知道幼兒在這些墻面中可以看懂什么,讀懂什么,喜歡什么,以及他們看不懂什么,對什么不感興趣,再跟隨幼兒的眼光和他們的興趣,調整幼兒園公共墻面的布置。
我們在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公共墻面時,發現他們對文字過多、過高的宣傳板,以及自己不熟悉的、裝飾性較強的物品毫無興趣。在與幼兒的對話交流中,我們發現幼兒希望幼兒園的公共環境中有自己的影子,希望可以將自己參加過的、有趣的活動呈現出來。于是,我們對幼兒園墻面進行了調整。
首先,將幼兒園墻面整體下移到幼兒視線內,并將幼兒園內的每個拐角樓梯、教室外墻和走廊墻面進行了劃分,由班級教師帶領幼兒進行布置。其次,結合幼兒園主題活動,由各班教師負責根據墻面規劃進行環境布置,展示內容主要為班級幼兒的作品和參與各類活動的照片等。再次,將幼兒參加各項活動的精彩花絮照片放大后裝入相框,展示在樓梯墻面上。最后,充分利用幼兒園拐角處“角落”的優勢,將幼兒參加園內做花燈、放風箏等活動的作品進行展示。除此之外,教師的優秀作品也會展示在其中,供幼兒欣賞與交流。
幼兒園公共環境中的墻面布置,更多的是為幼兒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間。這樣的墻面中,幼兒的參與度更高,可供幼兒談論的話題更多,幼兒與墻面的互動頻率逐漸增加。
三、結合游戲興趣,完善活動室環境
在幼兒園里,專用教室和班級教室是為了滿足幼兒在園生活學習需要而特別打造的各個活動室,是幼兒園公共環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多元化專用活動室的創設
前期,幼兒園創設了幼兒閱覽室、美術室、恒溫游泳池、科學發現室、建構室等。后期,根據幼兒的活動興趣投入了扭扭建構和碳化建構積木區;結合幼兒園數學思維,新增了小班、中班、大班數學思維游戲室;融合STEM特色項目,創設了STEM活動室、木工坊等。這些專用活動室的開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場所,深受幼兒的喜歡。
在專用室活動中,可以充分體現幼兒的計劃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幫助幼兒進一步發展多項技能,同時幼兒在數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裝飾與造型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高。更主要的是通過專用室活動,培養幼兒積極主動、認真思考、不怕困難、專注堅持、敢于探究和嘗試的良好品質。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是材料和環境的觀察者和指導者,更是幼兒在游戲結束后的經驗梳理者。
2. 班級環境的自主設計與參與
在班級里,我們根據班級空間環境,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進行布局。為解決空間小、人數多的問題,我們從墻面、地面、桌面、柜面出發,立體化布置教室游戲環境,室內外自然延伸拓展。同時,以課程為依托,與幼兒一起構建學習環境,如主題墻打破原來的照片墻、作品墻的布置形式,以幼兒海報、游戲故事等內容進行展示,呈現了幼兒的學習過程和活動軌跡。
綜上所述,幼兒園環境的創設要不斷追隨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生活經驗,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成為享用環境的主人,打造真正適宜的、有價值的環境。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幼兒身邊,細心觀察、耐心傾聽,給予幼兒恰當的支持和有效的指導,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完善環境布置,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張亞琴. 跟隨孩子改造幼兒園環境[J]. 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