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文
摘? 要:微課是借助信息技術、基于學科知識點構建,并以微視頻為載體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已經在教育教學領域廣泛應用。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微課,能促進學生理解、掌握、鞏固相關抽象的物理知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質量。文章主要從課前預習、實驗教學、重點和難點知識教學、課后練習這四個方面進行簡單地探討與分析,以助力高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物理;微課;探索實踐
當前微課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的各個環節。微課能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易于學生接受,有效實現知識的拓展。同時,微課能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文章主要結合教學實際,探討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
一、微課概述
微課指借助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開展教與學的活動,主要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某一個教學片斷,或某個教學環節等錄制成簡短的微視頻,即有機組合了多種教學資源,把教學內容視頻化,重點包括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素材課件和教學反思,也可以是練習測試講解、學生的學習反饋和教師點評等相關輔助性教學資源,在課前、課中、課后供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清晰把握重點并掌握相關知識,拓寬知識學習視野,為學生高效學習創造條件。微課作為一種結構化的數字資源,非常適合師生開展線上線下等各種活動,如觀摩活動、評課活動、反思活動和研究活動等。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能有效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二、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
1. 課前預習中應用
預習在各學科教學中非常重要。高中物理知識點較為豐富且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進行科學地點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并掌握相關的知識點。這就需要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預習環節采用恰當的方式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課前獨立學習,以此促進學生了解即將學習的知識。應用微課開展課前預習便是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微課引導、啟發學生自主預習,能使學生直觀了解相關知識點,激發學生對物理的探究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物理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必修第一冊(以下統稱“教材”)“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這節課前,由于加速度的概念具有動態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將加速度的相關內容和高鐵提速的生活化案例提前錄制在微課中,在課前發布到班級群讓學生進行預習,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預習加速度的知識內容。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真實感受運動物體不僅是有速度的,而且其速度是有變化的,同時感受運動物體速度變化是有快有慢的,這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加速度的內涵,即它是描述運動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借助微課進行課前預習,激活學生學習物理的科學思維,拓寬其學習思路,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與掌握加速度的更多知識點,提高預習效果。
2. 實驗教學中應用
物理學是實驗科學。借助實驗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象化地了解相關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現象等知識內容。但受到現實條件的限制,盡管有的學校配備了物理實驗室,但是部分教師依然重理論、輕實驗,加之受實驗材料、實驗安全性等因素的影響,一部分實驗無法在實驗室中實踐完成。為使學生深入了解物理現象,教師可以發揮微課的優勢,將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通過微課的形式直觀、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全面展示相關實驗中涉及的實驗工具、流程、原理、目的等,還可以將實驗內容擴展到教材以外,使實驗更加細微化和深入化,以此豐富物理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和學習物理,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教學教材“共點力的平衡”這節課時,需要開展演示實驗來完成,由于實驗的條件與空間有限,會導致部分學生不能完整觀看教師的操作步驟。為了讓學生準確了解實驗的完整過程和步驟,教師可以將實驗過程和步驟錄制成微課,通過暫停、慢速播放,讓學生準確觀察。錄制微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對共點力平衡實驗相關內容的了解情況,在理解實驗現象的基礎上,展示自己設計的實驗內容和知識結構,引發學生深入思考與探究,理解并掌握共點力平衡的相關知識。借此,教師為學生積極創設微課演示實驗教學和翻轉課堂環境,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已有的實驗材料自主設計實驗,驗證三個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條件,促進學生深刻理解三個共點力的平衡,并掌握共點力的平衡條件,以及“一個輕質小圓環、三根細繩”實驗材料的利用規律,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3. 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應用
高中物理知識點繁多,存在學生不能深入理解的重點知識,或出現學生不易掌握的知識,或在課后練習時學生反復出錯的內容等。為了幫助學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教師可以將物理重點和難點知識錄制成微課來解決上述問題。錄制時,教師要注意掌握視頻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并厘清具體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深入理解與鞏固所學知識,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材“力的分解”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體現在對知識的應用上。應用時學生會有很多困惑,如不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的關系,不會判斷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不會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不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計算分力的大小等。為了解決重點和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后練習或復習環節有效應用微課。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后練習的實際情況,總結、分析、歸納學生遇到的問題,并結合生活實例分解相關知識點,將“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的關系”“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分力的大小”作為重點內容錄制微課。由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已經了解了合力、分力等相關概念,也初步認識了其實際應用,故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看微課,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學習中的重、難點知識。
4. 課后練習中應用
物理課堂學習時間有限,教師不能一一詳細講解所有知識點。如果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不透徹,便會影響他們后期物理知識的學習。基于此,教師在課后鞏固環節有效應用微課,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課后鞏固微課內容主要以重點知識或疑難問題為主,教師錄制好微課后共享到資源庫,方便學生隨時學習下載,及時查看、復習、鞏固,主動學習,作好查漏補缺工作,使物理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體系。
例如,在教學教材“摩擦力”這節課后,教師可以設計與“摩擦力”相關的微課,主要目的是鞏固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此節的重點內容是準確判斷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方向,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靜摩擦力的大小。制作微課時,教師要結合課堂重點知識進行制作,以“滑動摩擦力計算方法”“靜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等相關知識為主要內容,展開相關知識的物理課后鞏固練習。教師錄制好微課后,發送到班級微信群或公眾號中,讓學生課后自由觀看、學習,以復習鞏固重點知識,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借助微課鞏固重點和難點知識,幫助學生牢記公式內容,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摩擦力”方面的知識,提高復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應用微課,不僅突破了學習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還助力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掌握物理知識,為物理教學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優化了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物理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先進教育理念與新技術,錄制高水平的微課,真正發揮微課的優勢,為物理教學服務,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全安,田杰. 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與探討[J]. 物理教學,2020,42(2).
[2]陳國軍. 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2(24).
[3]張劍. 微課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高中數理化,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