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曉萍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思政要素
一、誠實
可靠性是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第一要素,誠實是保證會計信息是否具有可信度的前提,而會計從業人員缺乏誠實信用,其可信度便會受到影響。因此,必須確保會計從業人員的誠實信用。然而,我國近年來出現的財務欺詐案例層出不窮,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由于會計從業人員違背了誠信原則。所以,在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中,在講授到第一章時首先需要把“誠信”理念融入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培養他們誠實、可靠的品質,把“以誠為本、以信為本”理念貫穿于每一名會計人員的生命之中。
二、遵守法律
在企業的日常核算中,各種成本在采購、生產和銷售等各個方面都會發生,這些成本的歸集和核算方式將直接影響公司的財務報表,從而影響公司在相應的會計年度內的應稅義務。所以,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工作者,必須始終堅持“誠實守信、不做假賬”的原則,以會計準則為基礎,正確地處理各種經濟活動,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職業道德。
三、廉潔紀律
作為未來的會計工作者,會計專業的學生往往要面對金錢和其他利益的誘惑,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自己的會計職業道德,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要學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法制觀和道德觀,抵制一切不正當利益的誘惑。在教學中,通過一個真實的案例——“小收銀員大腐敗”,讓同學們認識到貪污、挪用公款的危害,從而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無論面對什么樣的誘惑,都要始終堅持廉潔自律,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會計工作者。
四、致力于革新
會計在進行會計核算時,要全面、完整、系統地反映出會計主體的資金流動過程,其本質是反映企業的各項業務安排和業務本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經濟環境無時無刻不在改變,所以,為更好地體現中國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本質,我們每年都對會計準則進行修訂和更新,以適應中國國情,逐步縮小兩種不同的會計標準之間的差距。作為一名新世紀的財會工作者,我們的任務是樹立國際化的眼光,把先進的國際會計理論和方法引進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把中國的會計實踐和會計理論聯系起來。在教學中,要重點強調新時期會計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上要積極發揮創新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會計工作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級財務會計目前在上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上課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價值的引導。中級財務會計這門課程既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也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中級財務會計任課教師會將重點放在以上兩個方面,目的是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具備在財會行業中生存的本領。但是這樣的結果是學校培養出的學生是應用型人才,但卻不一定是合格的應用型人才。近幾年來,財務造假事件不斷發生,尤其是一些職業道德較低的財會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通過篡改、偽造單據非法挪用公款,導致財會人員非法侵占公司財產的行為發生,這就使得社會對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產生了懷疑。因此如果在上課過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和傳授,輕視對財會專業學生思想價值的引導,從長遠來看,對學生是不利的。
中級財務會計作為財會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的專業性與實操性均較強。為了滿足社會對于有用性的需要,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更多地偏向于重點培養學生的技能,積極幫助學生通過初級會計師的職稱考試和注冊會計師考試以及研究生入學考試等,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目前我校采用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材為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級財務會計》,該教材融合思政元素的部分也比較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僅限于緒論部分和第一章總論的財務會計的目標與社會環境、財務會計規范、財務會計法律等方面。緒論和總論以后的章節更多的重心在于會計核算的理論知識,基本不再涉及思政元素,從而導致教材形成頭重腳輕的現象,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自然不理想。
我校將基礎會計學的開設時間定在大一的第二學期,共計68個學時。該課程的目的在于介紹基本的理論、方法和基本的技巧,因此,經濟業務比較簡單,會計處理的方法也比較復雜,對會計的基本理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實踐中,學生往往忽視了對自身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培養,只注重記賬。在基礎會計學期末評估中,借記法在考試中的比重也很大,因此,學生只要把最基礎的生產經營流程的會計科目死記硬背,就能通過。所以,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時,往往會遇到內容多、課時少、知識點瑣碎而復雜的情況,使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所學的知識一知半解,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大打折扣。即使一些學生的基本功比較扎實,但在中級財務會計這種變化巨大的經濟業務科目中,也容易出現各種情況,導致期末考試不及格的情況。
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三門專業的教學內容要逐層深入,相互協調,避免重復。但是,由于我國會計準則的頻繁修訂和頒布,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進行修正和補充,使得中級、高級財務會計的劃分沒有一個權威的規范,導致不同的教科書、專業圖書的分類不一致。比如,我校的中級財務會計選用了東北財經大學的教材,而高級財務會計則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材,但這兩本書都涉及債務重組、資產減值、所得稅會計等方面的問題,所以這兩門課很有可能都是重復的。雖然學校有統一的課程安排,但每個老師和每個班級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另外,中級財務會計的實際利率和增值稅等內容與財務管理、稅法等相關課程的內容有一定的重合,因此,中級財務會計中的教材是否應該教授,以及教授到哪個階段,都是一個問題。
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改革的思考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思維
中級財務會計內容豐富,課時少,變化快,實踐性強。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方式,將賬目記在教科書上,那就是死記硬背了。在教學觀念上要有創新,要做到理論與實踐、講授與自學相結合。中級財務會計是一門以計量、記錄和報告為核心的專業基礎課程。文章從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準則的應用三個角度,對準則的六個基本要素進行了論述。理論的功能在指導實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非其本身的價值。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既能避免空洞的理論演講,又能避免在實際操作中出現技術演示。因此,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不能一味地灌輸計價、分錄、核算等會計知識,而要將相關的理論知識導入課堂,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指導實踐。比如,在介紹存貨的發出計量時,我們不但要使學生認識到貨物的價值,而且要使他們明白,在不同的商品定價方法下,企業的財務報告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在討論資產減值的過程中,既要理解其會計處理方法,又要理解其利弊及變化的原因。例如,在教導學生不了解的責任與義務體系時,先舉一個實例,讓學生設想一下,自己在一個快餐店上班,10月有2000元的收入,應該怎樣做賬。接著,他又花500元買了一份新的報紙。因此,本文提出了權責發生制和現金支付制的內涵。在教學中,基于學生對應計制與付款實現的基本認識,筆者并未將重點放在課程的傳授上,而是讓學生對下列問題進行思考:第一,權責發生制的社會背景;第二,企業的會計標準為何有應計制;第三,現金付款系統有哪些優點。此外,亦讓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做功課,收集相關資料,并探討為何將責任發生制引入非營利組織,對未來政府會計制度的變革將產生何種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理論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提高教育質量
會計教學方法包括創造教學法、發現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實證教學法、實驗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地探索、試驗多種教學方法,采取小組協作、個案分析、仿真操作、角色扮演、論文討論等方式,以發現問題,進行多樣化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意識和批判意識。
三、提高教學設計水平
加強和完善教學設計,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是會計學專業從初級會計學走向高級會計學的主要學科,也是今后學習各門專業課的重要基礎。所以,按照國家提出“課程思政”的要求,第一步要認真完善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教學進度表、教案等。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把誠實守信、廉潔自律、積極奉獻、勇于創新、遵規守紀等思想政治要素有機地與中級財務會計知識相融合,將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
四、課程思政課師資隊伍的培育
專業課程師資是專業思政工作的中流砥柱,要充分利用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必須有一支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較強的專業素質的師資隊伍。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體,應合理地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通過利用線上線下進行課程思政專題培訓、舉辦課程思政專題講座、集體學習課程理論、集體交流會等方式來提升專業課教師的道德素質。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使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把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為培養的一環,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引領等有機結合起來。
五、充實教學手段與方法
中等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包括資產模塊業務處理、負債模塊業務處理、所有者權益模塊業務處理、收入業務處理、利潤業務處理、編制財務報表、調整會計處理等。這就造成了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充分地參與和討論,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學習效率達不到理想的水平。在“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為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方式創造了更多的可能與機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化教學內容,增加案例教學和翻轉課堂,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并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的興趣。與此同時,大學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結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分析典型案例、最新準則等,并制作教學錄像等。這樣,既能教授學生專業知識,也能開闊學生眼界,真正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專業教學。
會計核算方法的不同,將會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這將直接影響到股東權益的取得與行使。所以,開展中級財務會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培養一批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金融人才。作為課程思政工作的核心,專業課教師要不斷加深認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思維能力,充分挖掘思政要素,將思政內容隱性融入課堂,把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學生的內心,引起價值認同,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基金資助:麗江文化旅游學院2022年度課程思政教改項目(項目編號:XYSZJG202211),云南省2022年課程思政教改項目(項目編號:SJSZJG202203),云南省教育廳2021年度課題“本科高校財會類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21J0814),麗江文化旅游學院第四批校級一流課程《中級財務會計(下)》課程(項目編號:YLKC202128)。作者單位:麗江文化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