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與談
[摘要] 班級管理工作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直接決定著該所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及各項活動能否有序開展。筆者就如何創新構建有特色的班級管理,圍繞精準定位:構建班級管理特色的旨趣選擇;和諧關系:構建班級管理特色的融情選擇;發揚民主:構建班級管理特色的機制選擇;科學評價:構建班級管理特色的激勵選擇四個維度進行了深入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 班級管理;班級管理特色策略;小學中高年級
在學校中,班級作為基本組成單元,是進行教學工作及其相關活動的重要載體。每一個班級都可以形成一個小的社會系統,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和社會化的發展。班級管理工作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直接決定該所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以及各項活動能否有序、順利開展。小學中高年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當積極調整工作思路,與時俱進,在管理理念、方式方法中進行創新、優化,構建富有特色的班級管理模式。
一、精準定位:構建班級管理特色的旨趣選擇
作為教師,應當把握班級管理特色的核心內容,以推動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為工作目標,恪守“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家校共育的合作模式,讓班級這個集體真正成為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載體。
教師應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多元化的課程與活動,使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特長,師生攜手共創班級管理特色。
第一,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借助興趣的作用影響其胸懷。愛好的作用在于陶冶情操,可以學到傳統學科課堂中沒有的技能。學生通常都有自身的喜好或特長,如愛好書法、繪畫、舞蹈、樂器演奏等,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匯總和梳理,并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動員和組織,在班級內部形成各類“授課”小組。例如,請擅長書法的學生上臺講解書寫技法、用筆技巧等知識,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共同學習,不僅能夠收獲更多的知識,對其演講能力、材料組織能力、合作能力等均可起到鍛煉的效果。
第二,帶領學生參與社團活動。通常小學階段有學校方面組織的各類社團活動,但由于學校學生人數眾多,很多學生未能加入自己心儀的社團。鑒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班級內部成立各類興趣團體,以吸引更多有興趣的同學加入其中,有效拓展學生展示特長的途徑。當社團成立之后,可以內部推舉負責人,同時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引和幫助,鼓勵開展各類團體活動。比如,班級中熱愛運動且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可成立足球俱樂部、籃球協會等團體;善于邏輯思維、心思縝密的學生可成立圍棋俱樂部;喜愛文藝表演的學生可成立合唱藝術團、舞蹈隊或演奏社等。開展種類繁多的團體活動,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興趣愛好,提升其相應水平;還有助于形成團結友愛的氛圍,使班級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在此期間傾注關懷,了解學生特質,幫助其養成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品格。
在班級管理中,科學、合理地定位班級特色需要教師對學生充分地了解,始終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學生的性格特點與班級發展要求相結合。
二、和諧關系:構建班級管理特色的融情選擇
為了獲得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教師應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主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互相尊重,使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更為親近。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主動換位思考,理解學生心中所想,打消與學生之間的心理隔閡,有效降低學生對教師長久以來存在的畏懼心理,從而為順利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產生推動作用。
增加有效溝通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優化管理,確保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效。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之初,一些學生會存在抵觸心理或配合度較差,主要表現為與教師的互動比較膽怯或抗拒。針對此現象,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原因,找到交流不暢的癥結所在,加強自身與學生溝通的能力,以便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有的放矢的策略。這樣不僅可以確保班級管理工作的效果,更能促進形成融洽親密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持客觀的態度,公平地對待班級學生。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應給予表揚,鼓勵其在今后的學習、活動中再接再厲。對于表現比較一般的學生,應多鼓勵少批評,使其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重塑信心。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正處在身心不斷發展變化的重要階段,對于此階段的學生,教師應當多一些關愛和關懷,以情感人,而非僅為了樹立威嚴而苛刻地對待學生。比如,在班級管理時,發現某位學生的學習狀態不佳,此時教師不應急于下定論對其進行批評,可以對該生進行觀察,是不是身體不適等原因。發現這種情況,應主動詢問和關懷學生,如輕微不適則為其提供休息機會,情況嚴重則需要主動聯系家長或醫生。當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后,自然愿意與其拉近距離。
三、發揚民主:構建班級管理特色的機制選擇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對其行為進行規矩約束很有必要。如果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缺少基本的束縛,使其一意孤行、隨心所欲,對其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對于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涉及范圍較廣且存在一定的隨機性等各類問題,班級獎懲制度不能完全覆蓋,需要根據實際問題對獎懲機制加以健全、完善。教師可以嘗試實行民主管理、學生自治,在制定班級獎懲機制時讓每一名班級成員參與其中、集思廣益,以確保相關制度的合理性、全面性。除了制定班級管理獎懲制度,教師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加入日常班級管理工作當中。
第一,制定班級衛生制度。環境衛生狀況可以體現出一個班級是否具備良好的班風班貌。良好的衛生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立自強的道德品格。教室中窗明幾凈、井井有條對于學生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尤為重要,同時也對學生起到一種重視規矩、條理的心理暗示。比如,小學階段衛生值日通常為小組輪流進行,由教師對其衛生狀況進行評價。可以嘗試將班級紀律、班級衛生等評價和管理工作交給學生,使學生參與其中,意識到自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采取民主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強化班集體的凝聚力,使學生獲得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讓部分秩序感較差、衛生狀況較差的學生能夠自覺轉變,獲得集體榮譽感。
第二,實施黑板報輪流負責制度。黑板報是體現班容、風氣的一個有效載體。很多小學班級的黑板報由教師指派給擅長書法、繪畫的專人負責,這樣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黑板報的質量,但是由于很多學生無法參與,對班級黑板報呈現出比較漠視的態度。根據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對班級黑板報采取定期輪換制度。例如,對黑板報進行區域劃分,摘抄座右銘的區域每周一更新。或預留繪畫、手抄報區域,按照學號讓學生輪流進行更新。在此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書寫繪畫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使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接觸到多種不同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視野。教師應對在黑板報設計、制作中別出心裁、認真負責的學生予以獎勵,形成正向激勵。教師也可以將黑板報的部分區域用以制作表彰墻,對于班級活動中表現突出者,將其名字書寫在表彰“紅榜”上,如衛生月度之星、學習進步模范、各類運動達人、紀律標兵等,一方面便于教師對班級工作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積極爭先的熱情。
第三,對班級早讀制度進行規范。讀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為了使學生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內部設置讀書角,號召大家將家中喜愛的圖書帶到班級與同學共享。為保障書籍質量,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甄選,學生喜聞樂見且質量較高的圖書方可放入圖書角中,謹防書籍質量低下的讀物魚目混珠。班級內每周可以開展讀書活動,教師帶領學生共讀一本好書,介紹其相關知識并提供指引幫助;也可以采取由學生閱讀并分享書中內容,大家踴躍發表看法或見解,從而使學生完成由信息輸入至知識輸出的過程。良好的閱讀氛圍能夠使學生開闊眼界、提升寫作能力,對于提升學科成績亦有積極的助力。開展早讀時,教師可安排學生輪流作為早讀組長,帶領朗讀中英文文章,使學生重視閱讀和自主學習。
四、科學評價:構建班級管理特色的激勵選擇
在以往的班級管理工作中,通常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日常表現等進行評價,但是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而且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由于個人判斷的原因極易產生偏差,因此對于班級中學生的評價工作很難做到全面、客觀、準確。如果對學生的評價出現錯誤,則容易導致學生對教師的能力、公正性等產生質疑。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教師需要把評價工作的權利部分轉交給學生,為其提供進行評價的相關標準,使學生能夠對照標準內容進行自我評價或對同學進行評價,從評價結果中了解到同學之間存在的差異,對自己行為、習慣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反思和完善,最終達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除了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之外,還應當注意保留來自教師方面的評價,使評價結果能夠兼具客觀性和民主性,使學生能夠對評價結果更加認同。
上文所說的學生自身、同學之間和教師的評價均來自校內。為了豐富評價內容,還可以將學生家長的評價引入班級評價機制中,使家長能夠主動加入班級管理中來。對班級學生表現的激勵機制進行創新,可利用班級學生家長所從事的職業優勢進行優化。如,某些學生家長在銀行工作,可以指導班級學生成立“班級總行”,下設各分支銀行如“文明銀行”“知識銀行”等,將班級日常管理、主題活動、家校教育等有機協調起來。該機制進行運作時,可采取銀行管理模式,在相關“銀行”中設立獎勵機制、薪酬發放、貸款、貨幣兌換等制度,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其獲得自主成長的體驗。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互相配合的方式,激勵學生獲得樂觀向上、刻苦奮斗的內驅力,家長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在家庭教育中做出調整和改進。教師利用這些組合式的策略,充分發揮綜合性評價機制的教育功效,引導學生在多維度的評價中獲得學習和生活的信心,主動與班集體共同成長。
在小學中高年級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能否采取科學合理的辦法,直接決定著班級管理可否獲得理想的效果。小學中高年級教師應當根據學生此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學生創建能夠展現自身特色的班級文化,善于運用民主化的管理形式,激發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并實施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體系,使學生在班級環境中獲得良好的熏陶,為其成長為社會主義優秀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曉凡.基于“追尋釋放師生潛能”下的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實踐與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26).
[2]嚴藝.以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能力為著力點創建特色班集體的方法分析[J]. 考試周刊,2021(56).
[3]林傳,程翠香.創班級文化 促快樂成長——淺談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J].新教師,2021(04).
[4]楊靚.基于學校特色文化的班級文化構建——以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為例[J].江蘇教育,2020(23).
[5]江明忠.“和美育人”理念下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探索[J].江蘇教育,2021(79).
[6]石愛紅.淺談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之我見[C]. 2020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一),2020.
[7]楊虹.民主與自主背景下的班級個性化管理路徑——探微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學高年級班級特色文化建設[J].天津教育,2020(02).
[8]劉艷.創建開放教育環境構建小學班級管理的研究[J].進展:科學視界,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