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梅
語文教學應起到使小學生修身明理,培養其人文關懷和情感價值的作用。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應注重用語言塑造小學生的品質,用文字培養學生的精神內涵,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精神,這才是語文教育的真正意義。在語文學習中,小學生可以體會到文學大家的浪漫情懷,也能領略到厚重的歷史積淀。如何在教學中利用好這些豐富的資源,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人文課堂,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一、樹立人文典范,深化小學生的人文理解
在當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示范和引導角色至關重要。尤其是針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思維和認識都處在發展的階段,此階段的人文教育會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為了讓小學生受到充分的人文教育,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學習,增強人文教學的本領,在課堂中以身作則,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始終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另外,根據語文學科的感性特征,引導小學生從情感的角度感悟教材中的人文氣息,理解其中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領略語言文字的蘊味。
二、舉辦文化主題活動,深化小學生的人文實踐
對于小學生來說,參與文化主題活動有更大的吸引力,另外,文化活動的舉行也能調動學生更多的感官,有利于潛移默化的人文教育。例如在小學口語交際《用多大的聲音》中,教師可以圍繞此主題設置不同的情境,比如在圖書館和人交流、在課堂中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等,讓小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和情境融入,在身臨其境中體會,從而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學會人文交流。出文化主題活動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帶領學生參與人文實踐,在現實生活的社會場所中獲得體會,加深對社會、對周圍人的情感和關懷。
三、創新人文教育手段,渲染小學人文課堂氛圍
當今時代為小學課堂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工具和資源,能在更大程度上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在小學語文的人文課堂上,我們也應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創新教學手段,迎合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和要求,為小學生接受人文教育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小學生們進行體會和感悟時加入恰當的背景音樂,用音樂和語文內容的契合創造良好的體驗環境,讓學生沉浸于其中,從而增強他們的人文感悟。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構建人文課堂是進行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滿足小學生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在小學語文人文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盡力樹立人文典范,加強教學實踐,創新教育手段,努力提升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小學生的人文底蘊,為發展小學生的健全人格和綜合素質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