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炳萍
摘要: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幼兒正式接受知識教育的起步階段,幼小銜接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在幼兒園階段,教師要為幼兒今后的成長做好各項入學準備工作,讓幼兒通過教師的引領獲得更好的發展,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學會獨立生存、自主學習,促進其全面發展,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并且增強自信心。
關鍵詞:幼小銜接 勞動教育 實施策略
一、從自理能力入手,與幼兒的成長軌跡相結合,逐漸提升勞動興趣和難度
首先,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幼兒的生理發展特點,先讓幼兒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如對于小班幼兒,可以教導他們自己洗手、自己上廁所、自己找專屬標記收放物品等。只有幼兒掌握了簡單的動作之后,才能夠學習更加復雜的動作。從易到難,從簡到繁,不斷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與勞動能力。其次,幼兒教師應當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如當幼兒可以自己動手勞動時,教師要不吝夸獎,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并充滿信心,進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復雜的勞動。當然,如果幼兒沒有完成特定的勞動目標,教師也要有足夠的耐心,積極地引導并鼓勵他們。在必要的情況下,教師還要給予幼兒一定的幫助,提高他們的勞動積極性。最后,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對于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幼兒園可以提高要求和標準,而對于自理能力比較弱的幼兒,則應當適當地降低標準,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1]
二、教師應拓展勞動場域,豐富勞動體驗
在幼小銜接的教育理論下,教師開展勞動教育不應該將場所局限在幼兒園內,而是要拓展勞動領域,豐富幼兒的勞動體驗,讓幼兒可以在教師所創設的真實情境中去展開勞動,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和勞動意識。教師讓幼兒園的園內認領屬于班級內的種植場所,在種植場所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植物種植下去,如有的幼兒會選擇種植辣椒,種植番茄等等。種植結束后,教師要時刻引導幼兒關注自己的勞動成果,讓幼兒除草,并且關注自己所種植的蔬菜的成長過程,觀察是否有病蟲的危害等等。在此過程中,幼兒能夠感受到生命的成長,并且體驗到勞動所帶來的喜悅。當種植的蔬菜獲得豐收的時候,教師可以隆重地開設一個慶祝豐收的活動,讓幼兒可以在獲取自己的勞動果實的過程中體會到豐收的喜悅以及勞動所帶來的滿足感。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園外進行勞動教育。例如,教師可以輪流帶領不同的幼兒在每天早上的時候,和保安一起在門口維持幼兒園的秩序,讓其他幼兒有序入園,并且保證自身的安全。在此過程中,幼兒能夠體會到保安每天勞動的辛苦,同時也可以逐漸具備秩序意識,這對于幼兒之后的學習和成長以及生活具有非常大的幫助。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了解勞動的重要意義,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還可以帶領幼兒在校園內參與勞動,及時鼓勵并且教導幼兒,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并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2]
三、日常勞動善運用,培養“習慣+責任”
從幼兒園開始,幼兒就進入了班集體模式。為了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能力,教師可以注重幼兒“習慣+責任”的培養。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幼兒進行值日勞動,發揮其班級小主人的能動性。在日常勞動的內容設計上,均是由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確定,并在此基礎上列出不同區域的勞動崗位清單及崗位職責,幼兒自主分工并認領勞動崗位。為確保幼兒更好地履行分工合作,教師將各區域的勞動崗位及人員分工呈現在展示板上,值日生每天按照分工自覺完成。幼兒在參與勞動過程中認識新伙伴,在交往合作中萌發積極參與勞動的興趣。為發揮日常勞動的教育效果,值日結束后,教師會安排全班互動,開始“精彩回顧”。請值日生講一講進行勞動時分工合作的好方法和新發現,說一說勞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大家幫忙分析解決。當幼兒看到值日生辛勤勞動,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時,會表達感恩之情;幼兒從勞動中不斷認識自己,在提高勞動能力的同時,也學會了團結合作、珍惜勞動成果,實現了科學銜接的目標。除了每天的班級值日,每周五是幼兒園勞動日。勞動日當天,幼兒會參與到公共區域的勞動中,共同完成擦拭墻面與樓梯扶手、清掃樓道等任務。幼兒快樂地參與勞動,保持環境衛生,體驗勞動快樂,并在合作中互幫互助,逐漸融入新集體,增強了責任感。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勞動經驗,鍛煉了意志品質,增強了責任意識。
結語
勞動教育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且積極的影響。它能夠帶給幼兒美好的體驗和感受,它是助力幼小銜接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利于加強學段銜接,促進學習目標連續性和進階性,也為幼兒下一階段的學習與發展做好準備、奠定基礎。它也是實現全面、終身發展的重要載體,為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在簡單勞動、復雜勞動、創造性勞動的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倩莉.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學習習慣培養的實踐與研究[A].《“雙減”政策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第十一輯[C],2022.
[2]羅裕珍.“五育并舉”視野下幼兒園幼小銜接活動的實踐與探究[A].廣東教育學會2022年度學術討論會暨第十八屆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論壇論文選(二)[C],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