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霞
小學數學教學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把課堂知識灌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空間的新型教學,讓數學教學適應當前教育發展需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不斷豐富教學手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從情境教學角度分析,探討情境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融合生活情境的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的影響
融合生活情境的數學教學能夠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師能夠切實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和基本技能。融合生活情境的數學教學課堂有著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獲得生活必備知識的同時掌握相關技能。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教學,考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數學教學的,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讓學生愛上數學知識學習。融合生活情境的數學教學有助于進行教學方式的更新,使學生能夠真正將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教師要重視課堂情境的創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完成數學知識體系建構,進行情感培養,并且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反饋,幫助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高效性。
二、融合生活情境的數學教學具體策略
小學數學中適當地融入生活情境,可以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
(一)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活躍,數學教學要結合這一特點,給學生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盡快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知識的接收上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把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遷移。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扇形統計圖》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統計自己一周的早餐,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做出統計圖,提升學生對于統計圖的直觀形象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統計圖帶來的便捷。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能夠引起學生的探究和思考,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提升。
(二)增加課堂上多媒體輔助手段的應用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課堂融合多種技術設施,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同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了切實達到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直觀的動態演示,讓學生能夠調動多種感官,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這也有助于在課堂教學中降低教學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像或視頻,也能增加教學趣味性。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圖形的平移、旋轉與對稱》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進行直觀的演示,通過動態的展示讓學生充分思考,保持思維的活躍性,理解平移、旋轉和對稱是怎樣變化形態的,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魅力,提高對于圖形變化的整體認知。
(三)強調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完善評價機制
為了真正實現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情境相融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學生之間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發展前景的預設和規,幫助學生揚長避短,適當地開展教學合作,通過學生之間優勢互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任務的合理分配,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正方體》時,在計算體積這一問題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長分門別類地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善于細心的學生記錄物體的長、寬、高,讓活潑的學生進行數據測量,讓嚴謹的學生進行體積運算,最后由小組共同進行步驟檢測,促進問題的高效解決,提升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學完知識后還可以讓學生以身邊的事物為參照,自主選擇物品進行體積計算,提高實際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教師作為數學課堂的引導者和知識的傳播者,需要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升教學水平,正確使用語言進行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評價積極正面,能夠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交流,幫助師生提高交流和反饋效率,促進教學設計的完善和因材施教的實施。客觀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在認識到自身不足的同時鞏固數學知識,促進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要從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出發,讓學生重視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完善教學設計,利用多層次、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