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摘要:讓低年級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參與到課堂中,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從而提高低年級音樂欣賞課的實效性,而選擇合適的題材是做好欣賞準備工作的開始,創設音樂情境,從各種音樂要素激起學生的想象、聯想,讓學生不僅感受形象思維音樂,而且增加課程感染力,在音樂欣賞課中通過“聽與看結合”“聽與議結合”“聽與想象結合”“聽與唱結合”四結合,讓課堂有鮮活力,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意境、內涵,啟動聯想和想象,讓低年級的學生動起來、玩起來、模仿起來,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 ? 音樂欣賞? ?提高? ?激發興趣? ? 實效性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且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欣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學生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參與到課堂中,體驗、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提高音樂欣賞課的實效性。
一、選擇合適的題材,做好準備工作
由于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在選擇欣賞的內容上,可以選擇活潑、健康、動聽、向上的課外歌曲。比如一年級第四單元主題《可愛的動物》選擇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插曲《左手右手》導入,學生們一聽到音樂,開始跟著哼唱,不自覺地拍起手來,自然引入到單元的主題中來?!督】蹈琛贰洞箢^兒子和小頭爸爸》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動畫片插曲都可以作為欣賞課的延伸。同時教師要適時指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為樂曲畫畫,選擇樂器伴奏,給喜歡的歌曲伴舞,激發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為欣賞課做好準備。
二、創設音樂情境,增加課程感染力
音樂欣賞首先是從直覺感受出發的,通過各種音樂要素激起想象、聯想,從而進入形象思維過程。教師要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專注聆聽音樂和感受音樂,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如上二年級欣賞課《糖果仙人舞曲》時,可以通過童話故事導入,帶學生一起來到小女孩的夢境,來到糖果仙人的童話故事中,參加糖果王國的圣誕舞會,學生從中感受到仙子們的舞蹈是夢幻奇妙的。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音樂律動讓學生們參與其中,輕柔的語句描述童話故事,仿佛置身中,不同的場景轉換,學生們有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創設音樂情境,學生自然融入其中,從而提高欣賞的實效性。
三、“四結合”的欣賞課,讓課堂有鮮活力
(一)聽與看的結合。讓學生借助畫面感知音樂描繪的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欣賞《四小天鵝舞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了解教材中作品的插圖:頭戴紅色蝴蝶結,身穿白色短裙,腳穿粉紅色舞鞋的女孩在湖邊翩翩起舞,湖水中兩只自由游動的白天鵝,圖畫的下方顯示條上用字母注明段落。初聽后,分析該舞曲的音樂特點:以八分音符伴奏音型為主,音樂旋律十分有趣,生動地表現了小天鵝天真可愛的形象。隨后問學生你們想觀看現場舞蹈表演嗎?激發學生興趣后,觀看相關演出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記住了這首曲子的旋律、故事,并感受音樂特點,生動的視覺形象和優美悅耳的聽覺藝術直觀地展現在了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聯想,讓他們融于情境中,讓課堂注入活力。
(二)聽與議的結合?!白h”是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感受到的作品內容、音樂形象及音樂表現手段。低年級的學生語言表述一般,但是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在聆聽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三)聽與想象的結合。如《口哨與小狗》是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描繪了小男生吹著口哨和心愛的小狗漫步的情景。學生通過聆聽想象場景,有學生說:“我覺得主人公養了一只漂亮、可愛的小狗,他是一個活潑的小男孩,小狗成天圍著小主人玩,”有的學生說:“我能想象傍晚,小男孩帶著這只小狗,到林蔭道上散步,小男孩吹著歡快的口哨,可愛的小狗在身后搖著尾巴,開心極了,”有的學生說:“我感覺這個音樂聽著就很快樂,我也想學著這么吹口哨,帶著我家的小貓快樂玩?!蓖ㄟ^想象捕捉音樂形象,主動參與,感受音樂其魅力,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聽與唱的結合。一首樂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調是音樂主題旋律,在欣賞中,我們會通過不同的形式感受和記住主題旋律,在反復聆聽后,學生對主旋律有了基本的感知,在欣賞《會跳舞的洋娃娃》時,我讓學生跟著樂曲哼唱,當學生唱熟主題音樂以后,再聽到樂曲中出現主題音樂時,要邊唱邊表演。
聆聽《在鐘表店里》《玩具兵進行曲》《四小天鵝舞曲》時,最好能結合律動進行,引導學生在模仿中參與體驗音樂,聆聽《獅王進行曲》《土耳其進行曲》(貝多芬版)《波基上校進行曲》時,可以將音樂畫成圖形譜,使學生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進行表演。
總之,低年級學生在欣賞音樂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途徑和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意境、內涵,進行聯想和想象,發展他們的音樂思維,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