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芳
摘要: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水污染、土壤污染問題加劇,再加上隨意砍伐樹木,導致我國林業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同時,在各類自然災害的影響下,林業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增加了林業管理難度,對林業財政投入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生態保護視域下,我國在積極創建生態文明社會的過程中,應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本文就此進行了論述,希望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財政投入;林業可持續發展;生態
一、林業財政投入概述
在我國,林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市場競爭疲軟、生長周期長等問題,難以自內向外刺激經濟發展,只有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才可以發揮其真正的經濟價值。林業財政投入是一種專用于發展林業的資金投入方式,是農業經濟發展資金投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以管理主體對林業財政投入進行劃分,可將其分為財政專項投入和基礎建設投入兩個部分。其中,基礎建設投入的資金,主要用于林業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林業經營管理,同時還涉及其他資金,如專門用于水土保持、涵養水源、防護造林等項目的綜合開發資金。財政專項投入主要是用于造林補貼、森林撫育補貼、林木良種補貼等方面的資金投入。
二、林業財政投入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林業本身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且林業發展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擾。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得到充足的資金支持,通過財政投入的方式才能實現健康發展的目標。林業財政投入主要是政府在滿足社會需求的目標下,基于公共財政體制對林業公共產品供給的一種經濟行為。從林業財政資金的來源來看,主要可以分為中央政府投入和地方政府投入兩種。其中,中央政府對林業的財政投入,主要集中在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點工程領域,具體可以細分為林業救災、自然保護區、林業技術推廣、天然林保護、森林防火、濕地保護、林業貸款貼息等各項財政資金需求。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林業財政投入,主要涉及林業事業機構投入、森林防火與巡護經費、林業干部培訓經費、商品林保護經費等方面,對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有較強的保障作用。
林業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開展林業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確保森林生態系統持續具備生產和更新能力,且不會對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造成破壞。通過對森林綜合開發、培育利用的方式,更好地發揮森林的多樣性功能,保持空氣、水土質量,保護森林動、植物的良好生存環境。
森林是具有重要價值的資源,能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諸多好處,同時,森林也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資源,對加強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大意義。林業可持續發展要求森林生態系統的遺傳多樣性、再生能力、生產力以及物種的可持續發展,以滿足對森林資源的需求。林業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基礎,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生態平衡這項原則,實現環境與經濟的有效協調,這充分說明林業可持續發展并非只是林業本身的問題,也是社會生產、生活等層面的問題。
三、林業財政投入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林業發展和人們的生活十分密切,在維護生態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據2021年自然資源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林地42.6億畝,森林蓄積量超175億立方米,已經成為世界上森林資源增長較快的國家之一,充分體現了森林資源保護成效。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森林分布不均,資源總量、質量還有待提升,再加上林業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還不夠,部分地區仍然存在過度、盲目開發森林資源的問題,因此,林業發展形勢依然嚴峻,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林業財政投入與可持續發展屬于典型的供需、附屬關系。一方面,林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主動繳納相關稅費;另一方面,政府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的財政資金可實現對林業發展的支持。因此,財政投入可以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公共財政是否給予某一行業相應的扶持,取決于個別資本投入的邊際效益和資本投入的社會效益之比,在缺少政府干預和調解的情況下,倘若個別邊際效益偏小,但社會邊際效益偏大,則會出現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進而對該行業的發展造成影響。而林業的邊際效益恰好是不一致的,因此,為彌補林業發展過程中的經濟損失,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總量擴大下產生的公共效益,就要通過政府介入的方式提供財政資金支持。
現階段,我國林業正向著生態、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過去以木材生產為主的作業方式逐漸向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轉變。過去盲目砍伐天然林的方式得到有效遏制,發展正在經歷歷史性的轉變。這一轉變是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下對林業發展提出的需求。不過,在林業改革與創新的關鍵節點,又因為資源、資金有限,缺少自我發展能力及先進技術,需要通過財政投入的方式承擔改革發展所需的成本,實現對林業發展的統籌規劃。此外,我國一直以來對林業多目標與多功能的特性缺少足夠的關注,在財政投入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近年來,我國為彌補這一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加強了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大了對林業的財政投入力度。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林業財政投入都將與林業可持續發展掛鉤,二者將形成密切的供需關系。
四、林業財政投入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林業資源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過度開發是導致森林資源大量流失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國要注重林業資源的完善,以建立健全林業資源管理機制的方式,在嚴格落實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比如,針對木材的使用問題,必須在管理制度中嚴格規定,明確資源開發申請條件、開發數量及用途,圍繞森林采伐行為不斷完善申請和審核程序,進一步規范林業實踐活動,并定期對資源儲量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明確資源保護中存在的不足。此外,還應對資源屬性予以明確,根據不同林木品種,設置相應的采伐限額。針對林木生長周期存在的差異,要求地方林業部門進一步加強林木采伐的監督和管控,保證森林資源的可再生能力。林業部門要加強與林業企業的聯系,輔助企業制定科學、完善的經營方案,加強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督,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隨意砍伐、破壞森林資源等違法行為,保證我國林業資源的可持續性、可再生性。
在地方林業部門的主導下,要進一步完善林業資源績效評價價值,對管理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和考核,強化參與林業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的積極性。除了要加強對人為因素的管理外,還應認識到自然因素對林業資源造成的影響,加大森林病蟲害防治、火災消防管理,這是保護林業資源的必要措施。林業部門首先要加強對森林的檢疫力度,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采取科學、有效的檢疫管理手段,避免外來、有害生物對林業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其次,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注重提升企業、群眾的防火意識,利用線上、線下兩大宣傳渠道,讓群眾認識到森林火災的危害性,在日常生活、生產中自覺承擔森林防火職責。林業部門可以加強與消防部門的合作,走進社區、學校、企業,組織開展森林消防宣傳工作,普及森林防火技能,全方位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管理,保證林業發展的安全性,為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加大林業財政投入,提高經營能力
林業財政投入主要建立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在積極推動林業發展的過程中,結合積極創建生態文明社會的趨勢,結合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制定財政投入的工作計劃,注重森林旅游發展、特色經濟林建設、特色化林業產品出口,有針對性的投入財政資金,以提高發展的整體經濟性,不斷夯實資金基礎。尤其是要加強對林業基礎建設方向的財政投入,構建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性與合理使用,便于實現對財政收支情況的把控。
此外,地方財政部門應加強對基礎建設方面的財政資金投入,為提高林業的經營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提高相關產業發展的規范性,保證財政資金投入的有效性、合理性,促進投資項目多樣化。
林業財政投入必須遵循相應的規章制度,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此過程中,要適當提高管理人員的薪酬待遇,以績效考核為基礎,做好森林保護工作,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林業部門可以邀請專家開展實地調查,明確林業管理與森林保護的重要事項,制定完善的林業管理制度體系,定期向上級部門匯報,有針對性的調整管理制度。另外,可以設置專門的執法機構,強化各部門之間的合作,通過嚴格落實執法監督的方式,實現對林業資源的有效保護。
(三)完善林業財政投入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土地補償
為實現林業經營集約化、產業規范化的目標,各地應注重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加強財政投入力度的方式,保證基地建設得到充足的資金支持。在此過程中,針對林業資源的開發情況,在地方政府為主導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土地補償機制,制定完善的土地補償方案。在征用林業土地前,政府部門要公布相應的信息,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企業的監管,避免在征地范圍內出現搶栽、搶種等問題。同時要明確,各部門、各單位不能隨意挪用、侵占土地補償費用,避免在林業開發過程中發生損害他人利益的情況。
為避免在林業開發的過程中因土地補償導致爭議糾紛,可以合理、適當地擴大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標準。在補償范圍上,將林農林地使用權喪失的補償及剩余承包期內生產經營之和作為補償,著重將之納入土地征收補償范圍;針對土地補償標準的提高,參考我國耕地補償標準,解決土地經營、種植情況,合理修訂土地補償標準,有效處理好林業開發過程中存在的補償困境,通過落實土地補償的方式,適當解決林農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林業財政投入和可持續發展有著緊密聯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有較強的促進和保障作用。林業發展對維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減少自然災害等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我國要充分認識到林業財政投入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可持續的發展目標,不斷加強保護和管理,為構建生態文明社會、構建和諧美好社會、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董春陽,趙鵬舉,何長流.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1(22):119+122.
[2]白明,布仁門德.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的生態林業建設對策[J].林產工業,2021,58(04):81-83.
[3]李明娟,馮曦,田國雙.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信息透明度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以農林業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為例[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21,49(04):132-136.
[4]朱麗,方法林.森林生態旅游推動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探析[J].林產工業,2021,58(0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