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孝敏
一、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
(一)小學生的動機。研究人員發(fā)現,在小學時期,主導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有:1. 為了不落人后,為希望獲得贊揚與鼓勵而努力學習;2. 為了完成社會所給予自己的使命,或為社會爭光而學。這說明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常常是直接與學習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年齡越小,動機就越具體,而動機則更多的與學習行為本身直接聯(lián)系。
(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對學校的內外教學活動喜歡,并逐步對所學的內容喜歡;從不分化到逐步形成了對各個學科內涵的初步分化;從具體實際和經驗現象的認識比較有興趣,到對抽象因果關系的認識比較有趣。
(三)小學生邏輯意識的主要特征。在整體小學教育過程中,小學生的邏輯意識正逐漸轉變?yōu)橐猿橄笫竭壿嬕庾R為主,但仍具有很大的具體性;小學生的邏輯思想從簡單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面臨了一個重要的“關鍵階段”;他們逐漸掌握了一個邏輯思想的整體框架,同時這種矛盾思維框架尚有待繼續(xù)成熟與開發(fā)。
二、趣味教學的必要性
新課改中提倡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師可根據課堂教學主要任務的對象而設置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但對于同樣的內容可能存在著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教學方法在同一堂課上也常常會發(fā)生變動。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表現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關注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能得到成功的滿足。而趣味性課程對小學低年級的學校學生而言也是十分關鍵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能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自覺參與,從而不斷地提升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教學品質和效果。
三、新課標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通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我們可以認識到新課程對當前小學數學的教育要求可以分為如下三個層面。
(一)教學需要反映出基礎性。在新課程背景下中需要反映出小學數學教育的基礎性,即教學所涉及的知識、專業(yè)技能和基本概念。
(二)教學必須反映出數學本身的意義。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活動中應注意數學本身的意義教育,即應注意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數學本身在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的作用。
(三)注意數學本身的實際運用。
四、營造趣味性課堂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興趣課程中,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和調動學生好奇心態(tài)特別關鍵。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育中,教師應該牢牢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為中心,以體現他們的價值為目標,積極認真地開展實施多樣化的興趣課程,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如此,才能夠讓小學的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更富有活力,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孩子的數學能力,讓學生在游戲教學活動中,輕松自在地掌握數字。數學是一個科學性高、邏輯性強的綜合課程,只要把數學知識通過游戲教學活動的形式展示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游戲之中,就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并且,教師要鼓勵學生學習,利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不僅愛學、會學,而且學得積極主動,學得活潑,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