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
沙丁魚肉質鮮美,體內脂肪多,營養價值高,很多人都愛吃。但是運輸它卻是一個大難題:它太不愛動,捕撈的鮮活沙丁魚被運回漁港時,大多都口吐白沫,缺氧而死了。死了的魚自然就賣不上價了。怎么才能讓這些懶家伙活著到漁港呢?人們嘗試了一個辦法,就是將鯰魚與沙丁魚放在一起。漁民出海捕魚時,先準備幾條活躍的鯰魚,只要把捕獲的沙丁魚放入水槽中,就把鯰魚也放入其中,鯰魚不停游動尋找食物,遇到沙丁魚就無情追殺。沙丁魚為了逃命就得不停游動,帶動得水面也波動起來,水活起來了,氧氣充分了,沙丁魚就不會死了,自然就能賣上個好價錢,這便是著名的“鯰魚效應”。在自然界中,“鯰魚效應”普遍存在,對沙丁魚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對現實生活里的人更是如此。上層管理者為了增強職員的危機感,不斷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經常引用一些優秀的外來人才來攪活企業工作這潭水,提高職工的競爭力度,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從而不斷促進企業的革新與發展。那么,這鯰魚效應可否用在語文課堂上呢?我便在近幾年的工作實踐中,也試著運用“鯰魚效應”,結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首先,在課堂氣氛上,初中生身心相對成熟了許多,個性都比較內斂,上課認真聽講的有,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卻不多。這就使得課堂氣氛較為沉悶,這就需要“鯰魚”們上場了,在課堂上適時地調動性格活潑、思維活躍的學生積極舉手,暢所欲言,老師再抓住時機表揚鼓勵,再時不時地開展比賽,這樣一來就活躍了班級的氣氛,原本一些有想法卻不打算說的學生也不甘示弱了起來,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
在學習興趣上,我發現班級里的一些學生學習興趣逐漸減弱,動力不足。為了激勵學生銳意進取,我巧用“鯰魚效應”引入外來競爭,我和兄弟班級達成協議,定期給班級間的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平臺,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他們的斗志,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在作業上,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學生在寫作業時能把字寫得非常工整、漂亮的是很少的,大多數的學生寫得一般,還有一些學生態度不認真,書寫不工整,老師提醒多次,效果也不夠明顯。于是我就經常開展作業評比活動,把一些優秀的作業展示在班級的展示欄中,組織大家欣賞學習。在欣賞的同時,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然后老師根據具體情況趁熱打鐵,引導優秀的學生跟寫作業馬虎潦草的學生結成對子,一對一、一幫一,這樣在書寫漂亮的學生的帶動下,他的同伴會受到影響,慢慢地提高自己的作業質量。一個學期下來,效果已經非常明顯了,班級整體的作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一天,我驚喜地發現,班級中許多學生的書寫質量都有了進步??粗槐颈緯鴮懝ふ?、認真的作業,每次批改作業都成了一種享受。這真是意外的收獲!
在小組學習中,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組都安排一到兩個學習習慣好、表現優秀的學生做小組長。這樣,在課堂上討論問題、自主學習時,小組長積極主動地去做,而且還做得非常棒,往往讓那些學習不夠主動的學生坐不下去了,不好意思敷衍了事了,他們自然而然地跟隨著小組長進入學習的狀態,一起討論、一起研究。最后小組合作順利完成需要學習的內容。有的學生還因為小組的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而感到非常驕傲,就連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在課堂展示環節中也積極主動地到講臺前面向全班學生展示。自己全身心地去參與了、去學習了,學習怎么能不提高呢?
在背誦課文上,初中經常有很多需要背誦的古詩詞、文言文。特別是到了初二下學期和初三,有的文言文又長又拗口,對優生來說還輕松些,一些基礎不佳的學生讀起來、背誦起來比較費勁,于是在初學一篇文言文時,我先和學生一起解決生字詞、朗讀停頓等,引導學生自己讀,然后請班級里接受能力快、朗讀水平高的學生朗誦給大家聽,師生一同欣賞、學習,并給他們找出不足,這樣在無形中教了那些能力不佳的學生讀了多遍課文,他們再讀起來問題就不大了。而在給同學糾錯的時候,其他學生也學到了知識點。背誦文言文一直是很多學生頭疼的問題,我就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朗讀,然后讓會背的學生請舉手,然后“唰唰唰”有一部分學生把手舉起來了,其他學生也坐不住了,于是專心地朗讀起來,只要他們用心去讀,不用多久,一篇長長的文言文也能搞定了!
作為老師,自己隨時也要做一條“鯰魚”來帶動學生。在學生讀書累了的時候,我也會時不時地給學生背誦一下課文,力求準確感人。學生們很驚奇:“老師,也沒見你讀過多少遍呀,你怎么能背得那么好呢?”我便給學生講:像《出師表》之類的文言文很長,老師還沒有你們讀得次數多呢,但是能準確地背出來,是老師經常聽大家讀、背,聽得多了自然就會了。所以你在讀煩了、讀累了的時候可以靜下來用心聽一聽同學們讀,同桌互相讀,然后你就會發現,你自己讀書時容易開小差,聽讀的時候卻要全身心地投入,這樣一來,往往更容易記在心里,背得又快又好。在黑板上板書時,有時候我寫得工工整整,經常有學生說:“老師,你的字寫得真漂亮!”我便跟學生開玩笑說:“不求大家寫得多么好,只要能跟我差不多就可以了!”每當這時,學生就會哈哈一笑,我想他們在笑的同時,心里也許在想,我也要好好努力向老師學習!但是有時我也故意把字寫得很潦草,當他們皺著眉頭、伸著脖子,費勁地記筆記的時候,便適時地提醒他們一句:我這已經不錯了,你們還能勉強認識,有的同學的作業比老師寫得潦草多了,我都不認識呢!這時候往往有幾個學生會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接下來他們的作業總能有一定的改進。在平常的課堂上,有時候講得興奮了,我也會隨時隨性地給學生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有時還極力要求老師再講一個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們:去讀書呀,老師都是在書上看到的。特別是在名著閱讀上,有的名著學生不太感興趣,于是我就有意識地在課堂上提取其中的一個個有趣的小片段,特別解讀其中非常小的細節,讓學生在無形中意識到:哦,原來讀書那么有趣!還得讀那么細致!這樣在讀書的時候,他們就知道要抓住一些重點章節的細節部分了。我試了多次,這種方法比老師耳提面命地說“一定要多讀書,細讀重點部分”,效果要好得多。
當然,在“鯰魚”的選擇上,教師需要慎重。教師要學會把握好所引進的“鯰魚”的活躍度,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運用符合他們心理特點的方法去引導他們,教育他們。然后抓住機會大膽創新,勇于開拓,善于在自己的班級中挖掘培養出一條條的“鯰魚”,時不時地在班級中濺起一波又一波的水花,那么班級的學習氣氛定會更加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