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凡
摘要:國有企業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長期的實踐中,國有企業在國家政策和制度引導下獲得了飛速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國迎來了信息化時代,“互聯網+”開始在各行業得到廣泛應用,促進了行業的轉型與發展。國有企業也開始加強對“互聯網+”的應用,實現了創新發展。為此,本文就“互聯網+”在國有企業組織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希望給相關管理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國有企業
DOI:10.12433/zgkjtz.20232313
一、“互聯網+”概述
(一)“互聯網+”的概述
“互聯網+”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它充分發揮了互聯網技術在生產要素中的配置作用,將互聯網的成果深度融合到各個社會經濟領域,提升了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了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不同的傳統行業”,這并不意味著將兩種事物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在疊加的基礎上深度融合,從而產生新的發展生態。
(二)“互聯網+”的特點
首先,跨界融合。“互聯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跨界融合,它具有較強的兼容性,可與傳統行業中的任何一個行業充分融合,為不同行業注入發展活力。其中,融合也是自帶著身份的融合,消費者可以轉變成投資者,而投資者也可以成為消費者。
其次,創新驅動。我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依靠資源驅動社會變革,而這種驅動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亟需創新驅動模式。“互聯網+”則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驅動創新,實現自我革命和自我創新。“互聯網+”顛覆了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也打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以及社會結構、經濟結構,重塑了社會新的發展模式。
最后,尊重人性。人性是推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互聯網+”在應用過程中,也更加體現出了對人性的尊重與關懷,它為人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提升了生活質量和水平。
(三)國有企業加強“互聯網+”應用的意義
1.有利于樹立企業形象
形象對于國有企業發展十分重要,良好的企業形象可以建立廣泛的群眾基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過去,主要通過報紙和電視宣傳企業形象,建立品牌形象,但宣傳效果并不理想,人們并不能建立對國有企業的形象認知。而加強對“互聯網+”的應用,國有企業則可以將互聯網與傳統的宣傳媒介充分結合,擴大其宣傳范圍和對象,為人們提供直接、豐富的內容,這對于樹立企業形象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2.更加全面地介紹企業產品
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生產、加工的產品也不同,這就需要打開一個與客戶介紹產品的窗口。“互聯網+”搭建起了國有企業與客戶之間的橋梁,以“互聯網+”為載體,將產品信息宣傳給更多的人。比如:企業的簡介、廠房、生產工藝、研究機構、產品外觀、性能、使用方法等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渠道,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
3.有利于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系
“互聯網+”作為一種全天候不間斷的媒體平臺,可使國有企業更加及時、迅速地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以及對企業發展建設的建議,這對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互聯網+”在國有企業組織中應用的問題及成因
(一)“互聯網+”在國有企業組織中應用的問題
“互聯網+”具有眾多的應用優勢,但根據調查顯示,“互聯網+”并沒有在國有企業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制約著國有企業的發展。比如:人力資源管理是國有企業的重要工作,可以減少人才流失,但國有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對“互聯網+”的應用力度不足,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不能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服務。組織管理方面也是如此,黨組織協調著國有企業的各項工作,但國有企業在組織管理方面應用“互聯網+”的程度有限,不利于黨組織建設與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互聯網+”在國有企業組織中應用問題的成因
1.對“互聯網+”應用的重視程度不高
意識是指導行為的重要條件,“互聯網+”的應用也是如此。如果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忽視“互聯網+”的重要性,那么也不可能將其廣泛地應用到生產實踐中。當前,管理人員受傳統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影響,存在較為嚴重的觀念固化現象,沿用原有的信息化方式,對“互聯網+”時代的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設施等存在錯誤認知,認為“互聯網+”的應用并不能改善國有企業的經營發展現狀。而且,在加強“互聯網+”應用的過程中會增加企業的額外投入。同時,內部員工也沒有意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對其應用流于形式,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國有企業的轉型發展。
2.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
當前,國有企業開始加入“互聯網+”的應用隊伍,但與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而“互聯網+”的應用需要眾多基礎設施支撐。目前,國有企業在現代物流、寬帶等方面的應用還有上升空間,制約著信息經濟的深入普及和應用。基于此,國有企業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互聯網+”相配套的設施內容,從而提升管理效率,促進管理職能的落實。
3.技術創新體系有待更新
“互聯網+”的應用體現了我國技術的發展,但是,目前對“互聯網+”的應用還存在不足,主要原因是當前技術創新體系有待更新。在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的管理和組織工作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技術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這就需要創新技術體系,使現代化的技術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國有企業要充分利用創新體系為“互聯網+”的應用創造條件,為科研人員提供創新發展依據。
4.應用技術人才缺乏
應用“互聯網+”對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掌握“互聯網+”的相關內容,還要具備應用“互聯網+”的技術和能力。當前,國有企業缺乏應用技術型人才,現有的技術人才對“互聯網+”的研究力度不足,也無法將其更好地應用。另一方面,國有企業也沒有做好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培訓渠道,使應用技術人才能力長期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制約了“互聯網+”在國有企業中的應用和發展。
三、“互聯網+”在國有企業組織中應用的優化策略
(一)及時處理和決策管理信息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在國有企業中的應用更加深入與廣泛,但也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在管理信息方面,存在信息處理不及時等問題。基于此,首先,國有企業必須及時處理和決策管理信息,發現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其次,要樹立風險意識,做好對管理信息的分析,保障管理信息的安全性。管理信息是影響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做好管理信息的處理工作。最后,技術人員要加強對管理信息的整理和記錄,動態化地跟蹤管理信息,保障其始終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服務。管理信息是十分寶貴的信息,如果管理信息處理不及時或決策不到位,很可能使國有企業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二)深化互聯網技術并有效使用
互聯網技術推動了國有企業的發展變革,所以,必須深化互聯網技術應用,使其在各個領域發揮作用。
首先,國有企業可以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黨組織建設工作中。比如:利用“互聯網+”優化黨建專業平臺。平臺模式是通過構建多主體共享的生態系統,進而產生網絡效應,最終實現多主體共贏的一種戰略。為此,將線上和線下黨建教育工作相結合,開通黨建工作公眾號以及黨建APP,進行黨組織宣傳和教育。
其次,將“互聯網+”應用到人力資源管理中。比如:國有企業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分析,從海量的數據庫中尋找有價值的內容,然后對人力資源數據庫信息進行建模,利用云計算的計算能力模擬人力資源管理過程,實現對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
再次,將“互聯網+”應用到人才培訓上。管理人員利用互聯網創新培訓形式,給內部人員展示更多的培訓內容,提高人員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人才培訓效率。
最后,將“互聯網+”應用到采購管理上。物資采購是國有企業的日常性工作,在傳統的物資采購中,經常會產生不必要的浪費,基于此,國有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對采購物資進行甄選和辨別,使更加優質的采購物資被應用到國有企業中,提升其采購效率。
(三)培養、引進相關專業人才
人才是國有企業最寶貴的財富。當前,國有企業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擁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就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一席之地。所以,國有企業在加強“互聯網+”的應用中要關注人才,充分發揮人才優勢。
首先,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一方面,定期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聘請專業人士向技術人員講解“互聯網+”的相關知識,豐富技術人員的知識儲備,提升技術人員應用互聯網的能力;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培訓體系,加強對內部人員的分析,針對互聯網應用對人才的要求,確定人才培訓的時間和內容,為人才的能力提升創設條件。而且,技術人員必須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利用工作之余主動學習互聯網的相關知識,提升個人素養和專業能力,深化其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
其次,要做好人才引進工作。人才引進是國有企業提升人力資源整體素質最快捷的方式,使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國有企業工作,為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一方面,要制定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比如:為深入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推動領軍人才、優秀團隊和高端項目的加速落地,助推天津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天津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發布《天津市“項目+團隊”支持服務實施辦法(試行)》,開辟落戶綠色通道,市級重點支持的“項目+團隊”,掌握核心技術并經團隊帶頭人推薦的60歲以下核心成員可不受學歷、職稱等限制,可直接引進落戶。團隊核心成員享受在天津市購買首套自住用房、參加小客車搖號競價等待遇。“項目+團隊”中的頂尖、領軍人才和A、B級團隊帶頭人的隨遷配偶,分別由市、區組織人社部門或人才所在單位,按其本人身份,本著對口原則協調安排工作;暫未就業的,連續三年給予每月不低于本市社會平均工資標準的生活補貼;協調安排隨遷子女入園及義務教育階段入學;隨遷父母享受優先醫療待遇;另一方面,拓展人才招聘的渠道,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從社會和高校中招聘現代化的技術人才,彌補傳統人才上的不足,為國有企業的人才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加強對“互聯網+”的應用。
(四)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沒有制度就沒有約束,對于國有企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來說也是如此。只有不斷完善管理制度,才能避免互聯網技術在應用中存在的不足,實現技術創新。首先,加強對互聯網技術在企業各個領域應用現狀的分析,針對互聯網技術應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將其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規范,為人員提供工作依據。其次,要完善監督制度,設立專門的監督部門,由監督人員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情況進行動態化監督,促使技術人員更加科學、規范地應用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在國有企業中的應用已成為必然,必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效果,為創新發展提供制度支撐。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在國有企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國有企業必須轉變工作觀念,加強對“互聯網+”的應用。雖然當前在“互聯網+”的應用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應用“互聯網+”技術的水平將會得到明顯提升,國有企業也能更加高效地開展各項工作。
參考文獻:
[1]梁林.“互聯網+人才”視角下國企人力資源管理的路徑思考[J].商展經濟,2022(01):141-143.
[2]熊雪茜.探究“互聯網+”下的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1(18):81-82.
[3]劉佳.“互聯網+”時代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1(13):43-44.
[4]杜智國.新時代我國國有企業“互聯網+黨建”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20(04):43.
[5]游俊花.“互聯網+”背景下國企黨建信息化建設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9(01):83.
[6]羅凡塵.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從體制改革到“互聯網+”[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7(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