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摘要:創建我國第一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濟南有明確的目標和強勁的腳步。2020年10月18日,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提出,要把濟南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科創金融服務高地,這是對濟南未來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21年11月25日經批準成為我國第一個科技創新金融改革試點城市后,濟南市啟動試驗區建設工作,圍繞“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完善涵蓋科技創新全周期金融生態鏈,試驗區建設開局穩健。
關鍵詞:研發統計;科創濟南;發展歷程
隨著研發統計需求和企業研發特點的發展變化,國家統計局確定對企業研發統計的體系作了較大的修改和由“項目歸集法”向“財務支出法”的轉變。我國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工、農、醫及文化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中已明確表示,要推動科技創新活動進入一個嶄新階段。研發統計數據對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更好地發揮研發統計數據的作用,進一步加強研發數據的收集、整理及統計分析工作。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將面臨許多困難與阻礙。本文針對“科創濟南”現狀,提出了聚集創新資源進而實現科技和產業融合發展,由此引出研發統計和“科創濟南”之間的聯系。
一、“科創濟南”的發展歷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濟南的定位,“科創濟南”被放在“五個濟南”之首,凸顯了科技創新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2008年,在關于省會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有關規劃中,就要求濟南要建設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
2013年,《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再次提出,要加快建設具有較強國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區域性科技人才中心。
2015年6月中旬召開的“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上,時任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明確提出,要打造全國的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
2020年5月12日,濟南市兩會召開,打造“五個濟南”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科創濟南”成為五大目標之首。2020年7月24日,中共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明確提出,打造“科創濟南”,建設創新引領活力迸發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至此,濟南一直尋求的科技之城有了清晰明確的創城路徑。
作為一座有著幾千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很長一段時間,濟南留給外界的印象是溫和、保守,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大潮的到來,這座城市也快速從歷史背負中覺醒,各級黨政班子“北上南下”,重新尋找城市定位,“科創濟南”的提出預示著這座城市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二、“科創濟南”的建設形式
(一)時代之“心”:通用超算平臺、AMS數據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通用超級計算平臺是超級科技園的科研和服務平臺,將建設國內領先、國際先進通用超級計算機、人工智能計劃、超級計算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科學裝置。
平臺由高性能計算、智能計算、云計算等子系統和平臺支持基礎設施、安全等兩大支持系統組成,通過云服務為新舊動能“前十大”產業提供科學計算、工程計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計算服務。
目前,通用超計算平臺機房裝修、冷卻、消防、配電、高性能計算集群等各施工企業已有序開展業務。項目建成后,平臺將發展成為“立足濟南市、面向山東省、輻射東北部地區”的聚合計算服務、交叉研究、產業創新三位一體的主要科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為各領域的科技創新帶來重大機遇,加快山東“大超算”格局的形成。
AMS全球數據中心是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最早建設的大型科學平臺,根據省級建設方案要求,將提前規劃和建設30000個計算核心、2PB可用存儲和40MB/s高速國際網絡通信。AMS全球數據中心為AMS實驗提供計算和存儲資源,成為AMS全球主數據中心。
同時,AMS數據分析中心將開展大科學裝置實驗的計算機科學研究,包括超高速、低延遲、敏捷化網絡技術和體系結構研究、廣域網網絡性能優化技術研究、EB(106TB)級大數據存儲技術研究、人工智能和科學數據處理。同時以AMS數據中心為基礎,搭建科學大數據分析開放平臺,努力成為科技部國家科學數據中心。
不僅如此,濟南還以AMS數據中心和空間熱科學、空間探測技術為基礎,積極建設山東省實驗室,努力在空間超導磁體和空間芯片電子學兩大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研制太空輻射主動屏蔽科學衛星,從而在全球首次實現超導磁體的宇宙應用。
(二)未來之“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
目前濟南市已有15個“中科系”科研機構落地,濟南市與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共建“碳中和北方中心”項目順利推進;出臺《濟南市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試行)》,泉城、微生態生物醫學、粒子科學與應用技術3家山東省實驗室獲省政府批復組建,獲批數量居全省第一,為平臺或產業園區的建設提供良好的局面。
濟南“科創”建設分為一、二、三期規劃,位于齊魯“科創”未來產業創新圈,占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主要落地載人航天、大氣環境模擬系統等主要科技基礎設施。二期計劃由一期向東擴展約11.5平方公里,主要用于輔助設施和成果過渡基地的建設。第三期計劃向南擴大到雪野湖地區,主要部署未來的新重大項目。同時,濟南將進一步加強原始合作,為“科創濟南”建設注入新動力。
做好頂層設計。做好濟南“科創”建設規劃、科技產業發展規劃等規劃,積極規劃濟南建設藍圖,努力使濟南“科創”成為世界名城、國內一流科技城市、創新城市,為濟南市打造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支持。
深化原始合作。積極對接中科院相關機構,重點關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電子技術、先進制造、高端光電設備等重點領域,引進主要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高級科研機構、人才隊伍,加快中科院科技資源集聚,全面推進濟南市重大科技平臺建設。促進中科院與在濟單位的溝通交流,做好已簽約單位的項目實施和條件配套,在濟南匯集科技資源,高效合理地引導濟南“科創”城建成。加快成果轉化。中科院開工支持將重點放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級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級前沿領域,突出主要共性技術、尖端領先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技術的共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與濟南市產業的快速融合,加快新老動能轉換,促進產業升級,構建“科創濟南”。
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將中科院濟南“科創”建設作為引領全國的科技創新地和新興產業的重要策源地,形成代表國家水平、在國際上具有重要發言權的科技創新中心。通過建設科創城,將中科院在濟南落地的研究機構集中,匯集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等主要創新資源和高端科技成果,有利于統籌整合各領域的優勢研究力量、國內外創新成果、科技產業的優勢資源。
(三)流水之“源”:持續創新能力
濟南東部有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及臨空區等地區,高科技企業林立,如何充分發揮其發展潛力?持續創新能力是重要的指標。為此,濟南以市場為導向而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很多。
華翼微電子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自主設計開發安全芯片企業之一,受到中國航空航天科工集團的關注,山東通信院管理中心、上海航天芯銳等機構共同成立了新型研發機構山東航天人工智能安全芯片研究院(簡稱“航芯院”),由高新區提供辦公室,投入科研設備。航芯院以安全芯片為切入點,建設國內最大的可信計算生態產業集聚區,為打造濟南品牌的集成電路、AI網絡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型產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持。
新型研發機構、高科技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迅速增長時,各機構面臨著共同的難題。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高層人才的引進相對不足,必須以制度創新來招募賢人。以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為例,他們大膽創新,先行嘗試,為“招賢納士”開辟了幾條新路。
在研究體系方面,參照國際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實踐,賦予研究中心教學、研究、人事、財務自主權,獨立開展學術活動、學科建設、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各研究中心的自主權。在人才體系方面,實行國際通行的人員分類招聘和管理原則,以重點學科為基礎,以重點實驗室為平臺,聘任麻省理工大學、歐洲核子中心、瑞典皇家理工大學等6名國際知名學者為研究員,組建起高層次科研團隊。制定并實施了以全球前100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為重點的“青年最高人才引進計劃”,引進了20多名35歲以下具有國際視野、原創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專家學者和專業技術人員,初步形成了粒子物理和熱科學研究小組。
三、研發統計與“科創濟南”的關系
(一)聚集創新資源
濟南科學創新板塊上市潮的到來與近年來濟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著密切的關系。數據顯示,圍繞“科創濟南”目標任務建設,濟南科技戰線的多項主要指標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濟南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為473.48億元,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54.75%,高于全省7.99個百分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68家,居全省第一,總數達4397家。新成立研發或成果轉移轉化機構35家,總數達193家。新建海外孵化器、研發機構9家,總數達54家。新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7家,總數達58家。山東區塊鏈研究院發起成立區塊鏈密碼創新與應用產業聯盟,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等共建國家金融業密碼應用研究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試驗區社會實驗實施方案通過科技部專家論證,結合“濟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構建“1+4+N”戰略體系,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的“濟南模式”。
中科院新經濟科創園項目建成先行區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后,將為新區科創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中科院新經濟科創園發展也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項目順利推進,及時建成投產,為企業發展提供科學的生產環境,為先行區產業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有望扎根濟南,在濟南成長的科技創新資源越來越多,濟南高質量發展正從量變到質變積累能量。
(二)科技與產業相互融合
科技強,產業就會興旺起來。產業興盛,城市就強大。阿里巴巴在杭州,華為在深圳,格力在珠海,都是創新鏈和產業鏈精確對接、高度融合,才能實現創新主導發展。
現在的濟南成為四海英才的向往地。數據顯示,濟南人才吸引力指數居全國第八位,全省第一位。引進院士及諾獎團隊30多個、高級外國專家及團隊50多個,山東第一家“院士之家”落在濟南,首次引進了91名院士成員。這個城市正在以“海納百川聚群賢”的視野、心態、魄力和高標準打造“人才特區”。
全力提供一流的政策支持,優化“高校20條”“雙創19條”等一攬子政策升級,用好用活3億元的人才雙創專項股權資金,對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團隊實施“一事一議”支持,最高提供1億元的綜合資助。
依托人力資本產業園、“人才有價”評價平臺,充分發揮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的作用,加快建設全球人力資本產業中心,全力打造國際人力資本產業先行區、示范區。
提供最高水平的服務環境,實行高級人才服務專業窗口、服務專家制度,善用“泉城人才服務金卡”,構建人才創新創業、信貸融資、落戶、子女學校、住房保障等全方位服務體系,使濟南創業更加安心,生活更加舒適。
未來的“科創濟南”路徑是:到2025年,全市R&D占比超過3.3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位居全國前列,擁有2個以上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至少3個省實驗室。到2035年,濟南成為國內重要科技成果的發源地、高端人才聚集地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地。
四、結語
科創企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應優化對科創企業的金融服務機制,解決政策落實中的難點,推動科創金融高質量發展。在打造“科創濟南”的新形勢下,應該進一步做好研發統計,準確反映全市科技進步情況,服務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
參考文獻:
[1]諸葛,程先好.濟南科創金融啟新篇[J].走向世界,2022(20):48-49.
[2]李萌萌,劉倩. 開創科創濟南建設新局面[N].濟南日報,2022-03-02(005).
[3]周芳,高曉改,林健.科創企業融資將更加便利[N].濟南日報,2022-01-05(B03).
[4]胡藝萌.建設“科創濟南”“智造濟南”的有益嘗試[N]. 中國市場監管報,2021-10-26(007).
[5]朱良,江佳遙,陳芳芳.關于“科創走廊”空間規劃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以濟南齊魯科創大走廊為例[C]//.面向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治理——202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總體規劃),2021:160-165.
[6]趙云龍.濟南將高標準建設齊魯科學城[N]. 濟南日報,2021-09-01(A03).
[7]王志.齊魯科創大走廊支撐濟南科技高地[J].服務外包,2021(08):61-62.
[8].濟南高新區智能裝備城:構筑戰略新興產業 建設科創智造之城[J].中國科技產業,2021(06):42.
[9]閆萬碩.齊魯科創大走廊 濟南的“東強”密碼[J].走向世界,2020(51):26-29.
[10]江寒秋.科創濟南[J].齊魯周刊,2020(17):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