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麗
學貴有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時提出疑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通過釋疑能夠更清晰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那么,如何創設情境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1 創設生活情境,結合實際啟發學生
數學是與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科之一。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時要從實際生活出發,引入生活場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因此,教師要把新知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之中。如在教學幾何圖形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當學生產生分歧時,教師要適時抓住時機,解決學生的疑問,使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更加深刻。
2 創設樂趣情境,讓學生樂學中提出疑問
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創設富有趣味性能夠的情境,給學生提供讓問題意識萌芽的土壤,使他們產生探究思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實踐性、游戲化等方式,把數字、符號及抽象的概念、公式變成形象化的具體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疑問,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為提問打下基礎。如在教學分數內容時,教師要求每個學生拿一張紙,進行折紙游戲,從中間平均折一次,在此基礎上再平均一次,每次折完引導學生認識幾分之幾。這種折紙“游戲”會吸引學生注意力,使他們樂于提出問題,與教師一起解決問題,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
3 設置問題懸念,讓學生在好奇中提出疑問
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在新課引入時設置問題懸念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在教學“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內容時,筆者對學生說:“大家給出任何一個數,我不用計算就能告訴大家這個數能不能被5整除。”學生們紛紛報數,我回答,學生驗證。當發現筆者的回答都對時,學生們發出驚訝的贊嘆聲。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產生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老師就能算得這么快?能被5整除的數到底有什么特點呢?這時,筆者再引入相關知識,學生們便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問題意識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了。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教學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滿足他們探求數學奧秘的好奇心。同時,也要使學生明白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多種問題情境的創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意識的培養能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會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