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習作是人們創造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個人思想感情、態度價值觀的一種活動。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呢?我認為要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需要教師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并調動他們的寫作激情,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留心生活,捕捉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了我們在習作中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會得心應手,觸類旁通。要豐富寫作材料,就必須留心,對周圍事物仔細觀察。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這從根本上說,就是讓學生捕捉素材,豐富自己的寫作源泉。
二、學好語文,積累素材
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文質兼美,典范性強,是教師用于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范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新課標》提出要“重視文本”,很多課文的思考題中都有“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好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和摘抄中積累材料,這就為習作作好了鋪墊,在寫作時就能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三、學會觀察,吸收素材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學生在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在家里也有豐富多彩的素材,在社會上也能看到令人深刻的現象,只有對周圍事物仔細觀察,才能豐富自己的寫作材料。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有趣味的事物,讓他們養成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使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斷增強,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四、廣泛閱讀,擴充素材
廣泛閱讀是寫好習作的基礎,它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閱讀條件,引導學生廣泛閱讀。但是單從課文中學習知識、積累素材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課文外,還應要求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籍,擴大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
總之,在習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寫作方法,還要培養其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能力,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寫作材料,在名篇中汲取營養,從而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其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