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促使媒體信息傳播載體功能獲得了極大的挖掘與發展。當下,面對各種新媒體形式,傳統媒體若要得到長遠發展,則必須走媒體融合之路,經過融媒體平臺構建拓展媒體發展功能,引導媒體行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媒體多元化發展,促使傳統媒體不得不進行轉型,故而其面臨著一場自我革命。為了做大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設好全媒體傳播體系,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迫切需要在融媒體平臺建設領域進行探索研究,如此才能更好地發揮主流媒體的優勢。文章主要針對融媒體平臺建設情況進行研究,旨在明確建設融媒體平臺的必要性和具體架構,把握具體的建設方向。通過對融媒體平臺建設和媒體行業現狀進行分析,闡述融媒體平臺建設的必要性。文章根據建德市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情況,結合對周邊縣級廣播電視臺媒體融合現狀的調查研究,從融媒體平臺建設的功能模塊、建設內容、解決辦法等方面進行探討,提出相應措施:改變觀念,促使統一,深入推進媒體融合;通過合適的舉措,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實現流程再造;積極培養優秀人才,加強對現代網絡技術的運用,實現“互聯網+”。文章通過分析,旨在對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進行經驗交流,希望能給業界同人一些啟發和參考。
關鍵詞:傳統媒體;融媒體;平臺建設;策略;內容發布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6-0063-03
當今時代,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推動新媒體異軍突起,信息采集方式多元化發展,無論是APP,還是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均對傳統媒體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撼動了傳統媒體的主導地位,導致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市場逐漸削弱,受眾銳減[1]。不過,新媒體的誕生拓寬了信息傳播方式,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通過媒體傳播方式創新,有利于充分發揮傳統媒體輿論優勢。通過創建高質量的融媒體平臺,可以促使廣播電視媒體轉型升級,實現長期穩定發展[2]。
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傳統媒體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融媒體平臺建設變成廣播電視臺突破困境的關鍵舉措。具體來看,融媒體平臺建設的必要性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新媒體時代信息傳送快
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快速、互動性強等優點。正因為新媒體具有一定的互動性,每個人都可以參加,所以內容審核難以把控,因此影響著新媒體的內容質量。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審核流程嚴格,內容質量過硬,但時效性較差。正因于此,隨著新媒體發展并加上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致使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優勢逐漸消失,造成其發展越來越邊緣化[3]。
(二)進行互動傳播
廣播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其信息傳播主要是單向傳播。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具有很強的實時性,可以實現媒體和受眾的有效互動。因此,要促使傳統媒體融合轉型,就需要打破以往信息單向傳播的限制。但是目前部分廣播電視媒體不具備信息交流與互動的意識,對新媒體的認知不夠精準,節目形式缺乏創新,造成傳統媒體轉型只是簡單的內容和傳播途徑的疊加,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媒體融合[4]。
(三)嚴格規范媒體管理
由于新媒體的出現,傳統媒體發展受阻,前者市場價值遠超于后者。互聯網與移動終端的多種新興媒體形態不斷產生,憑著新的理念和技術、完備的功能和便捷性的服務,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歡,并且逐漸發展成人們信息消費的首要選擇[5]。據此,廣播電視媒體要做大做強主流媒體,就要構建形態多元化與手段先進的新型主流媒體,構建多樣化與融合發展的新的傳播體系。另外,需要嚴格規范新媒體管理,通過流程再造,加強內容審核,預防新媒體帶來不良影響。通過加強輿情管理與控制,合理引導輿情,加強新媒體規范管理和治理,探索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路徑,統一管理平臺,促進二者融合發展,滿足群眾需求[6]。
構建融媒體平臺的目的就是實現平臺內容收集、制作與傳播一體化,從而采取高效的途徑促進媒體內容傳播效果增強。如今,廣播電視臺融媒體建設內容和功能涵蓋了以下方面(見下圖):

(一)信息收集
融媒體平臺進行內容采集,大多是以平臺線索采集系統展開的,該系統構成為服務器、采集軟件,不僅有媒體內容采集方面的功能,還具備全面管控采集的信息素材功能,讓不同的數據信息經過分類加以有效儲存,繼而達到可視化查詢目的。在采集內容方面,融媒體平臺可以支持各種互聯網渠道內容采集,也可以支持相機、手機、攝像機拍攝的素材上傳,以多種途徑采集媒體素材內容,防止出現內容制作素材不足的問題[7]。
(二)進行加工
平臺內容加工是通過平臺內容生產加工系統實施的,該系統是由各種工具構建而成,較為常見的就是小程序、服務器等加工載體[8]。融媒體平臺內容加工編輯系統可以支持本地編輯制作,也可以支持線上編輯制作、第三方軟件編輯加工制作,不同的內容加工法為平臺進行分布式內容加工提供了功能支持。
(三)內容發布
內容發布為融媒體平臺把生產加工過的節目內容傳輸到媒體終端,以供受眾群體接收信息的行為。在融媒體平臺構建過程中,平臺除了經過電視和廣播等傳統媒體發布內容外,也經過手機終端等發布內容[9]。與以往的單一內容發布途徑相比,融媒體平臺為內容發布提供了多種選擇和風格不一的途徑,促使媒體內容傳播更為高效。
(四)內容資源共享
內容資源共享就是對經過生產和加工的內容展開安全有效的管理,同時在需要時促使各主體間的內容資源實現共享。這一功能的實現關鍵是依托各種傳輸終端。平臺內容資源共享功能不僅可以促使分布式管理目標得以實現,還可以促使內容資源共享利用目標得以實現,防止發生內容反復制作導致資源浪費的問題。
(五)內容傳播效果分析
內容傳播效果統計反饋的關鍵功能就是平臺具備大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有利于有關主體精準掌握內容傳播效果,進而為平臺內容加工和發布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導[10]。與此同時,內容傳播效果統計反饋過程中的統計功能會貫徹于平臺內容策劃和收集、生產管理和傳播等整個流程,是融媒體平臺準確傳播的一大利器。
(一)媒體融合存于表象
部分新聞工作者在媒體融合時存在理解偏差,誤認為媒體融合只是在傳統媒體這一基礎之上增加各種新的傳播平臺,比如新聞網站和APP、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11]。除此之外,把本臺電視節目、廣播節目、電子報均轉移至網站中,認為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都有了就符合媒體融合,但這與實際意義上的媒體融合概念有一定的差距,平時管理和制作均是各行其道,新媒體平臺僅是傳統媒體輸出平臺,僅能算作多媒體相加,尚未實現真正的媒體融合。
(二)融媒體體系與機制缺乏完整性
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曾經提到,媒體融合就是把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趨勢,即媒體融合理應被看作全新的作業模式,將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傳播渠道相結合,實現統一化處理,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從而可以衍生出類型不一的信息產品,并經過不同的平臺傳遞給受眾[12]。
不過,現階段發展中,部分廣播電視臺基本上以頻道構成單獨的個體,電視臺制作電視,廣播電臺制作廣播,新興媒體制作新媒體內容,各自為政,彼此間構成了一定的界限,難以融合。
(三)融媒體運營人才不足
與傳統媒體相比,融媒體平臺對人員的要求更加嚴格,迫切需要一專多能型人才,不僅需要了解日常運行機制和傳媒政策,還需要熟悉技術和新媒體發展傳播的基本規律。比如,現階段新媒體融合傳播,要求電視新聞記者除了會電視新聞制作,還需要了解報紙和網絡新聞制作,不過在各地區這種人才并不多[13]。人才的缺乏,是阻礙廣播電視融媒體平臺構建的核心因素。
(一)改變觀念,促使統一
由于目前各部門間有一定的分割性,素材信息無法共享。對于該問題,首先要轉變傳統運行模式,打破思維限制。其次要靈活利用新媒體優勢,構建集成化平臺,進而實現現代網絡信息和廣播電視臺信息素材共享。最后,融媒體平臺中,需要采取不同的媒介作為重要載體,實現各平臺共同點的融合[14]。比如,在構建信息采集與發布平臺的過程中,需要將廣播電視臺當作融合的起點,利用廣播電視臺促使各媒體間的資源實現整合;在進行集成化平臺構建過程中,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將各系統數據接口打通,構建綜合政務服務平臺。對地方黨務和政務、文旅和便民等多項服務展開全面整理與歸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充分發揮出媒體教育人民、引導人民、服務人民的作用。
(二)以合適的舉措有效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傳統媒體公信力強,內容豐富,新媒體傳播迅速,受眾群體多,因此可以根據其本身的優點進行科學利用,促使融媒體深入發展。比如,新聞具有時效性的特征,時政要點易受到人們關注。可以將新聞節目和新媒體融合,拓展新聞節目傳播途徑,擴大廣播電視節目影響力[15]。但是,媒體融合階段,應當避免為了拓展宣傳途徑,盲目結合。融媒體平臺構建應當通過流程再造來提升工作效率,實現統一策劃,結合各載體的特點,做大做強主流媒體。除此之外,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過程中,需要開放架構體系,經過WebService與省級平臺進行底層數據、運用組件與應用服務多層級融合,這樣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技術上也可以獲得相關支持。
(三)積極培養優秀人才
媒體融合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所以融媒體平臺的技術人才與傳統媒體相比,互聯網人才占比變大。另外,需要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實現人才共用,避免人力資源浪費。比如記者外出采訪,在稿庫里只需上傳稿件,然后各渠道編輯根據自身需求,對稿件進行加工[16]。記者采訪中,嚴格按照不同媒體的特點,采集信息,整理數據,這樣才能實現資源整合,保證記者采集的信息在不同平臺都可以采用,對內容進行針對性分發。
目前廣播電視融媒體平臺建設還在持續探索過程中。廣播電視臺必須不斷突破傳統觀念,打破思維限制,進一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從而科學運用新媒體優勢,把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相融,借此實現資源和技術之間的有效整合,才能促使廣播電視融媒體平臺建設快速推進,促進融媒體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秦瑜明,孫書禮.智能融媒體時代區縣政務新媒體發展探析[J].中國新聞傳播研究,2019(6):15-24.
[2] 黃楚新.當前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特點、問題及趨勢[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24):84-93.
[3] 譚天.縣級融媒體建設:不是辦臺而是辦網[J].媒體融合新觀察,2019(6):20-22.
[4] 張陶莉.淺談縣級融媒體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科技傳播,2019,11(24):21-22.
[5] 魯繼武.縣級融媒體建設“瓶頸”問題及其突破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9,5(24):82-84.
[6] 林茂忠.縣級融媒體中心專網接入方案[J].聲屏世界,2019(S1):51-53.
[7] 趙喜靈.縣級媒體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傳播力研究,2019,3(36):115.
[8] 謝本榮.新媒體時代縣級融媒體經營管理轉型與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9(12):35-37.
[9] 郭晗.探究縣級廣電做強新聞+服務的融媒體平臺[J].科技傳播,2019,11(23):96-97.
[10] 張君昌.建設什么樣的縣級融媒體中心?[J].傳媒,2019(23):1.
[11] 周其紅.多維度發力,全面搭建融媒體平臺: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融媒體建設解析[J].新媒體研究,2020,6(24):74-76.
[12] 宋相勛,馬亞瓊.建通道 破壁壘 促發展:河南南陽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廣播,2020(10):73-75.
[13] 于小川.地方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業務平臺的設計與建設探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8):80,82.
[14] 王斐.廣電融媒體平臺的建設與實現:以吳江區廣播電視臺為例[J].視聽界(廣播電視技術),2018(6):21-25.
[15] 鄭建穎,趙雄偉,何紹丹.融媒體應用下錄音棚制作平臺的技術要點:以云南廣播電視臺錄音棚建設為例[J].演藝科技,2018(5):40-42.
[16] 胥化龍.陽谷縣廣播電視臺融媒體平臺建設技術方案簡介[J].中國有線電視,2018(1):50-53.
作者簡介 朱光銓,工程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