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了向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促進刊物的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少兒報刊編輯需要不斷提高編輯意識和能力,發展自身具有競爭力的新素養。針對這一問題,文章分析大數據的概念、特點以及大數據對少兒報刊行業運行的影響,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少兒報刊編輯新素養,即現代編輯思維素養、大數據素養以及信息獲取素養。現代編輯思維素養要求編輯從讀者的需求出發,以資源優化等思維方式重新思考編輯理念,注重多方交流與閱讀體驗,將以內容為主轉變為以內容和體驗并重,強化服務思維,將服務與內容品質甚至報刊品牌加以融合,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大數據素養要求編輯嘗試著了解、分析并利用大數據,挖掘數據的關聯性及其背后的價值,可以選擇與互聯網企業合作,設計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方案,也可以將個性化信息推送作為一項新標準,幫用戶打造個性化的體驗,汲取成功經驗,抓住“草根”需求,推送能產生精神共鳴的內容,提高傳播效率。信息獲取素養要求編輯提高對關注目標的關注度以及熱情,對信息源有所了解,與專業信息機構合作,建立信息資源庫等,通過這些途徑有效捕捉、選擇、分析信息,提高信息敏感度和辨識度,從而實現更精準的定位,提供精細化服務。
關鍵詞:大數據;少兒報刊;編輯;素養;發展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6-0113-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江蘇省期刊協會立項“學生類教育期刊高質量發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JSQKB27
作為高科技時代的產物,大數據依托數據處理技術,正在飛快地改變著人們的知識傳播體系和生活方式,對社會生產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成為報刊編輯轉型和發展的驅動力。現代編輯的素養,是出版媒體競爭的核心要素。進入大數據時代,少兒報刊編輯需要順應時代要求,用新素養去完善自身,不斷提高編輯意識和能力,從而為廣大讀者提供優質服務。
什么是大數據?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稱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這是“大數據”一詞的最早來源。2008年9月,英國雜志Nature推出了“大數據”專欄[1]。2015年9月,我國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系統部署大數據發展工作。
嚴格地說,“大數據”更多的是一個描述性概念,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定義。麥肯錫公司認為,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集合。維基百科將大數據定義為,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幫助企業經營決策目的的資訊[2]。大數據的特點是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動態的數據體系、多樣的數據類型、巨大的數據價值,其核心不在于“大”,而在于對數據的處理和應用[3]。
大數據時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讓人們能夠從海量信息中,發現所需要的信息,并挖掘這些信息之間的聯系和潛在價值,從而充分利用信息[4]。例如,騰訊知道用戶的好友,百度了解用戶對什么感興趣,微信讀書則對用戶的閱讀記錄了如指掌,繼而關聯“閱讀了該書的人還瀏覽過”“推薦閱讀”等信息,實體超市或者電商平臺可以根據用戶的購買記錄定制商品優惠券等。
少兒報刊是我國報刊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教育引導少年兒童,溝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職責。本文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其發展產生的影響進行如下分析。
(一)多媒體化的出版業態
傳統的報刊出版,會用到大量紙張以及油墨,這樣不僅會產生污染,而且會造成資源浪費。當今時代,低碳環保成為主流價值觀,報刊業由紙質出版過渡到數字出版,實現清潔化、節能化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5]。大數據理念和技術為這種過渡提供了“推力”。
大數據技術為報刊業的數字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平臺,使報刊出版的媒介、傳播平臺發生轉變[6]。現在的報刊出版,利用大數據技術,擁有新型的出版載體,可以容納多元媒體形態,讓報刊內容變得活潑生動、豐富多彩。多媒體化的出版業態,可以省略以往的印刷、投遞環節,不僅節省成本,而且提高了出版速度和傳播效率[7]。
此外,這也給編輯們帶來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傳統的編輯對象主要以文本信息為主,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作品的呈現方式更為多元,而且也突破了版面、樣式等限制,原始數據信息的記錄、選擇、加工、呈現、傳播都體現了編輯的創新思維。
(二)智能、精細化的編輯流程
在大數據時代下,少兒報刊的編輯流程,從選題、策劃、組稿,到選擇、審稿、編輯加工,將更加立體化、程序化[8]。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系統,少兒報刊編輯能夠對市場需求進行科學的數據分析與預測,打破原有的平面文字“信息孤島”,建立多重信息之間的關聯,以更加感性、更有針對性、更加貼合讀者需求的信息形態呈現報刊內容。
在大數據編輯管理平臺,作者、編輯、讀者之間的信息共享十分便利,編輯能隨時參與到作者的創作過程中,對于作者、編者、專家隊伍的信息,也將進行數字化管理和維護[9]。通過對多個平臺數據庫進行對接、整合,應用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算法,為編輯的選題、策劃等提供科學的數據分析依據,甚至對來稿內容進行自動分類、特性分析和評估,實現對重復發表、文字復制、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甄別,讓編輯們能更精準地對來稿進行定位,構建起高效率的智能化編輯流程。
(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目前,對少兒報刊的評價標準均由政府機構以及相關領域的權威組織、專家等進行認定,認定的科學性與其知識結構和學術水平等因素有很大關系,除了差錯率、發行量這些定量評價外,大多是定性評價[10]。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少兒報刊的評價主體變得越發多元化[11]。除了政府部門和專業機構、專家進行評價以外,很多社會評價機構、民間公益組織、廣大家長、教師、學生也都會借助信息數據,通過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少兒報刊的內容科學性、趣味性、欄目創新性等進行評價與反饋。此外,還可以動態追蹤報刊的發行量,以及多元的反饋信息,更全面地對少兒報刊進行評估。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評價機制,就能夠避免少數專家的主觀判斷或者報刊的虛假發行數據等帶來的不客觀的評價結果。
(一)現代編輯思維素養
大數據時代,少兒報刊編輯要謀求發展、促進轉型,首先就要培養自身的現代編輯思維素養。現代編輯思維與傳統的編輯思維相比較,被賦予了許多新的特征。
首先,現代編輯仍然要以讀者為核心,但這里的“讀者”,更多強調的是“參與”,編輯要以資源優化等思維方式重新思考編輯理念[12]。一份受歡迎的少兒報刊,需要根據讀者需求來打造產品,甚至發動讀者參與產品設計,讓讀者既成為報刊的設計參與者,又成為報刊的擁護者和購買者,從需求收集、選題、策劃、組稿,到編輯、出版,甚至營銷和服務的各環節,匯集讀者的智慧,真正做到“以讀者為中心”,而不是把編者、作者的個人意識強加給讀者,或者只是簡單聽取一些讀者的需求。例如,設計互動平臺,從話題選擇到話題參與,再到組稿、稿件修改,實現作者、編輯、讀者之間平等的交流對話與互動。
其次,在供給側,編輯要將“內容為王”轉變為“內容+體驗為王”。內容質量是決定一個報刊能否長遠發展、贏得口碑的前提,現代編輯在堅守“內容為王”的同時,還要考慮讀者在閱讀報刊時的主觀體驗,要摒棄千篇一律、沉悶乏味、一味說教的內文呈現和版式設計。大數據時代的少兒報刊的版面設計要如同企業的店面設計一般,講究自己的特性,如獨一無二的欄目、封面,更便捷的多媒體閱讀等,要讓讀者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閱讀體驗”,使“閱讀”真正成為“悅讀”。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編輯仍必須從讀者用戶的需求出發,對目標讀者的需求進行排序,優先滿足高等級的需求。
此外,現代編輯還要強化服務思維。當前的市場中,“服務”的競爭力逐年增強。當然,這里的“服務”重點,并不是“我”有什么可以提供給讀者,而是讀者需要什么,并以此來打造產品。報刊應自覺地將服務與內容品質,甚至報刊品牌加以融合,才能得到讀者的認同。比如,在進行文本呈現的同時,針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難,附上“相關鏈接”等,幫助讀者快速獲得想要的服務。
(二)大數據素養
大數據時代深刻地影響著報刊行業的運轉邏輯,轉型升級已是必然,但向哪轉、怎么轉,尚不明確[13]。對大多數的傳統報刊編輯而言,大數據具有專業性的特征,對其邊界不好把握,難以適應。但是,面對時代大潮,不進則退,少兒報刊編輯必須與時俱進,嘗試了解大數據、分析大數據并利用大數據,努力提升自己的大數據素養,不能選擇逃避,而要勇于實踐。
事實上,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并非易事,它不是簡單的增長率,以及同比、環比等數據分析,而是要有獲取和保護數據的途徑,還要會分析數據的關聯性,最重要的是挖掘分析數據的價值[14]。對于少兒報刊編輯而言,如果現有機制不能迅速做出調整,可以選擇與互聯網企業合作,設計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方案。比如,分析讀者的知識結構、閱讀特點、收入水平、興趣話題,初步形成關于選題、策劃、組稿、發行等有關的數據系統等。此外,編輯還可以將個性化信息推送作為一項新標準。當今互聯網產品的競爭方向就是為用戶提供良好的個性化體驗,并牢牢抓住“草根”需求。少兒報刊編輯完全可以汲取成功經驗,牢牢抓住普通讀者,了解目標讀者的口味,努力讓讀者通過觸手可及的途徑,如移動終端、網絡平臺,與報刊內容產生精神共鳴,提高傳播效率。比如春運一直以來都備受民眾關注,《新聞聯播》通過收集大量數據并進行分析,挖掘關鍵詞、民眾關心的數據、場景等,為充滿感染力和故事性的內容策劃奠定了基礎。
(三)信息獲取素養
編輯的信息獲取素養是一種捕捉、選擇、分析信息并利用信息潛在價值的能力,能夠反映出編輯的信息敏感度和辨識度[15]。少兒報刊編輯要學會挖掘和充分使用信息,為工作注入新能量。
要想提升信息獲取素養,少兒報刊編輯在平時的編輯活動中,首先要提高對關注目標的熱情,增加關注度,這是關鍵。沒有熱情,少兒報刊編輯工作就失去了靈魂。其次,大數據時代,信息多且更新速度快,少兒報刊編輯如果想要獲取某個專題方面比較全面的知識,或者對不熟悉的領域想作一些基本的了解,就應該對信息源有所把握,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信息獲取渠道和方法。比如,利用多樣、開放、便捷的網絡資源是首選,其前提是要掌握并有效利用多種檢索工具,并有一定的邏輯判斷能力,這樣才能在海量數據中準確、快速地查找和獲取所需信息。同時,可利用一些專業信息機構,如圖書館、高校提供的信息服務,進行實踐調查、研究。再次,編輯還學習嘗試建立信息資源庫。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是社會關系網的一個結點,編輯要學會織起信息關系網,從而通過關系網高效、便利地獲取信息。在編輯工作中,文化底蘊和業務能力在于不斷積累,同樣地,信息獲取能力也要不斷積累。編輯可以留心觀察工作、生活中接觸的人,并與之形成良好互動,利用滾雪球效應拓寬信息關系網。對于少兒報刊編輯來說,教育領域的學者資源十分重要,因此少兒報刊編輯要建立并不斷更新、豐富專家資源庫,以保證自己的思維能緊跟領域前沿。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少兒報刊編輯來說,不僅是挑戰,也是機遇。雖然短期來看,它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但從長遠來看,則是創新的出發點。少兒報刊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一名少兒報刊編輯,要想做出一份優秀的報刊,必須以不變的負責精神,探索新素養,充分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
參考文獻:
[1] 李振,周東岱,董曉曉,等.我國教育大數據的研究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CNKI學術期刊的內容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9(1):46-55.
[2] 胥橙庭,孫松茜,張彤,等.大數據時代編輯的信息獲取能力初探[J].科技與出版,2015(3):43-45.
[3] 禹衛華.編輯的大數據素養與實現路徑[J].中國出版,2017(5):12-16.
[4] 張迪,胡欣.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的發展趨勢與品牌建設[J].東南傳播,2016(8):72-73.
[5] 黃志紅.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編輯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401-403.
[6] 余武英.大數據時代教輔報刊編輯質量提升路徑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5(14):196-197.
[7] 陳文耀.試論大數據時代新聞出版編輯的新素養[J].東南傳播,2016(9):142-143.
[8] 瞿照坤.淺析大數據時代網絡編輯的媒介素養[J].科技展望,2014(19):23.
[9] 姜立會,程琳.大數據時代醫學期刊編輯的信息素養[J].青年記者,2015(24):43-44.
[10] 彭遠紅,孫怡銘.簡論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編輯的信息素養[J].科技與出版,2014(3):85-87.
[11] 張虹.“互聯網思維”與教育期刊的媒體融合發展[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1(4):111-118.
[12] 李媛.新媒體時代下少兒報刊編輯角色意識[J].新聞研究導刊,2016(2):169.
[13] 李曉萌.媒介融合時代如何提高報紙競爭力[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7):41-42.
[14] 曹毅.淺談少兒報刊標題的引導性[J].傳媒觀察,2016(12):68-69.
[15]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30-55.
作者簡介 李詩,編輯,研究方向:編輯出版。 張雪韻,編輯,研究方向: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