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剪紙在我國現(xiàn)如今的民間藝術當中,屬于較為普及的一種藝術形式,剪紙藝術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其實早已超過了剪紙本身,逐漸成為當下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從現(xiàn)階段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在開展美術課堂教學當中,通過加入剪紙藝術教學,可以有效在課堂中體現(xiàn)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而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剪紙教學,可以使小學生加深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以及認識,進而走進中華文化,感受民族文化、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人文情感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懷,增強自身對于民族的自豪感和認同感,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 小學美術 剪紙教學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3.046
剪紙這項傳統(tǒng)藝術已經具有上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并且由于其圖案精美,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與我國傳統(tǒng)的紡織、陶藝工藝等傳統(tǒng)技藝相比,剪紙這項傳統(tǒng)工藝有著操作簡單,靈活性強、鍛煉動手能力以及發(fā)散人們思維能力的特點,而這些同樣也恰好是在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度最為靈敏。因此,在小學階段的美術課堂教學中開展剪紙教學,對于幫助小學生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極為深遠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在小學美術這門學科的教學課堂上開展剪紙教學尤為重要。
一、民間美術資源引入美術教學活動的必要性
1.民間美術資源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過對民間美術資源進行剖析與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民間美術資源是由中國廣大勞動人民在進行日常性的勞動與閑暇之余,發(fā)揮其個人聰明才智,對美好生活進行情感抒發(fā)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這種民間美術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生活,更是提高了其生活質量,許多勞動人民同樣也是借著藝術創(chuàng)作,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以及對生活的愿望和自身的價值觀表現(xiàn)出來。并且,這種民間美術藝術資源在人民廣大群眾之間廣為流傳,進而不斷通過創(chuàng)新,以推動藝術資源的新發(fā)展,并且深得人民大眾的推崇和喜愛。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民間藝術資源,如本課所需要為學生進行教學的剪紙藝術,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形式之一,成為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即使他們年紀較小,但是他們的肩上同樣也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責任,這也就要求在小學階段開展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強化學生對于民間美術的理解,借助民間美術資源展開豐富的課堂教學,以便讓中國民間藝人的技能得以不斷傳承與發(fā)展。而這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得以弘揚的重要途徑之一。
2.小學生全面提升美術藝術修養(yǎng)的個體性訴求
民間美術資源是幾千年以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勞作過程當中,通過集體的美術智慧所形成的寶貴財富。民間美術資源不論是從內容上,抑或是從形式上都十分燦爛奪目。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所處的時期,正是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為學生進行美術資源的引入,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其藝術修養(yǎng),使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這也就要求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師在課堂的授課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精華,以此來提升小學階段學生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歸屬感,并且有效將民間美術資源與固有的教材內容資源進行結合,進一步拓展學生在小學階段美術學習過程中的美術視域以及個人創(chuàng)作空間,滿足學生美術藝術修養(yǎng)的個體性訴求。
二、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從學生的角度分析
首先,在展開剪紙藝術教學前,作為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師,在授課開始應向班主任了解班集體學生的基本情況,只有真正了解到每位學生的個人學習興趣,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做到防微杜漸,通過采取一些措施,對課堂教學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開展預防工作。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在小學階段的美術剪紙課堂當中容易出現(xiàn)的現(xiàn)狀,大體分為:第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更樂于參與一些動手實踐的美術課程活動,采取多人小組模式,可以使學生對剪紙藝術的積極性,持續(xù)得更長一些。第二,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因此,在這一時期其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教師開展剪紙教學的過程中,同樣也需要及時做到創(chuàng)新。這也就要求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當做到因材施教,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以此來幫助學生在自身想法的基礎之上,實現(xiàn)剪紙藝術創(chuàng)新。
2.從教師的角度分析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教學指標的提出,在小學階段開展美術教學,應當加強師資力量,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重視小學的審美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培養(yǎng),使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獨立的審美價值觀。一些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參加折紙課程之前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美術知識儲備。這也就意味著小學階段開展美術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工作,以此來幫助學生消除對于剪紙這門藝術課程的陌生感。除此之外,作為教師還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思考問題不全面,對于事物的判斷能力有所誤差等教學因素。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采用引導教學的方式來帶領學生進行美術剪紙教學的學習。對于個別理解能力較差,或是動手能力有所缺陷的學生,同樣也需要展開針對性的教學輔導,以便于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剪紙藝術課程中感受到學習傳統(tǒng)文化所帶來的樂趣與傳統(tǒng)文化自身的內涵與魅力。
三、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策略
1.在美術欣賞活動課中感受剪紙藝術
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及豐厚的文化底蘊,并且在我們現(xiàn)代的生活當中,同樣也能夠隨時隨地看到剪紙藝術,隨著剪紙藝術的不斷發(fā)展,逐漸也形成了很多流派]。剪紙藝術不僅僅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人民的不同審美價值以及審美角度,更是表現(xiàn)了人們內心的世界。那么,在小學階段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以開展剪紙教學為主要的教學目的,便是讓學生通過剪紙藝術來感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所帶來的魅力。
而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進行鑒賞剪紙藝術,同樣也是美術剪紙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也是有效培養(yǎng)小學階段學生美感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在相關美術課堂上組織學生欣賞剪紙,品析鑒賞剪紙藝術,可以使得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習慣,并且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除此之外,在開展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同樣也需要認真篩選,為了讓學生獲得在課堂中進行剪紙的素材,可以通過尋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剪紙作品,帶到課堂中為學生進行展示。當學生看到這些作品時,內心自然而然便會充滿著好奇心,并且對這些剪紙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發(fā)出贊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開闊其視野,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欣賞剪紙藝術的過程中,加深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了解程度。
2.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剪紙中的傳統(tǒng)文化
剪紙是一項極其考驗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課程,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天性好動。因此,在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剪紙活動中來,使得學生能夠在剪紙教學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進而使本次課程的教學順利進行。
例如,在開展魯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第六課《對折剪紙》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剪紙課程,首先可以讓學生在圖紙上面對自己即將要進行創(chuàng)作的花紋進行繪制。并且讓學生向教師展示自己想要裁剪的形狀,以及這一形狀具有怎樣的含義,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是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想一想自己還見過哪些生活上常見的剪紙藝術,有很多學生可以快速回答出窗花。窗花也是剪紙的一種,但是這種剪紙并不像我們現(xiàn)在所要學習的裁剪方式這么復雜,而是通過對折,借助對角線折痕的形式來快速剪出自己想要的形狀,這時教師便可以引進本次課堂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并激發(fā)學生對于對折剪紙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種新型的剪紙模式當中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熱情。
3.組織開展剪紙藝術比賽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因此其勝負心極為強烈,這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學生在學習中總是能夠希望博得教師和同學的關注這一心理,組織學生開展剪紙比賽,并且在比賽過程中設置一些獎項,這樣不僅可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同時也能夠調動起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另辟新徑,激發(fā)學生想博得頭籌的好勝心。
例如,在開展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第十課《美麗的花》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以開展剪紙比賽的方式。首先要求學生明確剪紙比賽的規(guī)則和要求,之后便可以讓學生結合美麗的花這一核心進行自由發(fā)揮,進行剪紙藝術,然后再將學生上交的剪紙作品進行打分,分數的高低由教師和幾位評審教師一同進行打分,而分數高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一些獎勵,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帶領學生制作屬于自己的精美的花,更讓學生在剪紙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傳統(tǒng)剪紙文化的魅力。
四、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美術教學活動的途徑
1.強化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和認知
在民間藝術中所涉及的民間美術資源,如剪紙、雕刻、紙扎等,不僅僅包含著超高的技術,同時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是其背后所隱藏的文化觀念,以及匠心精神和其所訴求的價值觀等都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可以牢固地將廣大人民的心緊緊地系在一起,為社會美好生活而不斷努力奮斗。在小學階段開展美術課堂教學的活動當中,想要通過剪紙來表達的情感藝術,同樣也深刻體現(xiàn)了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培養(yǎng)和彰顯。因此,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要發(fā)掘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習和引入,意在引導學生不僅僅需要熟知我國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藝術技能,而且能夠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美術藝術資源背后所凸顯出的中華民族精神,最終促使小學階段的學生通過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術文化的了解,獲得歷史使命感。
例如,在進行剪紙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中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先暫緩圍繞著固有的魯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第六課對折紙這一單元展開教學。而是先引導學生以我心目中最為印象深刻的剪紙這一主題,進行民間剪紙工藝的課堂創(chuàng)作,因為民間剪紙作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是十分常見的,不論是過年時期家里貼的窗花,抑或是教師獎勵小學生的小紅花,大多數是以剪紙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這便是一種自然而然地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到小學階段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的一種方式。然后教師再借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教輔工具,為學生以視頻或是白板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將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民間剪紙藝術作品,以及剪紙藝術的地位進行細致講述,使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提起興趣去了解原來剪紙這項民間傳統(tǒng)藝術,認識到民間美術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最后,由教師以模擬動畫的形式將民間剪花朵這一技能,通過分步講解為學生進行展示,并且要求學生對比著模擬動畫進行模仿剪紙學習,最終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到剪紙藝術的要領,并且升華自身對于民間美術資源的認識。
2.強化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實踐活動中的延伸和發(fā)展
由于小學生對于美術藝術的個人興趣以及個人領悟天賦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即使民間美術資源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和形式,但是由于其個人之間所存在的差異,使得每個學生對傳統(tǒng)的美術技能的熟悉情況不處于同一水平線,這就要求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單一地依靠短暫性的課堂教學活動,就期望學生自身的整體性,以及美術藝術修養(yǎng)得以提升,而是應當開展各種民間藝術才藝展示實踐活動,以尊重學生對剪紙藝術不同的理解,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綜合性藝術發(fā)展方向和程度,使學生能夠在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能力基礎之上進行美術實踐,使學生對剪紙藝術這一民間美術更為熱愛。
總之,根據上述內容進行總結,現(xiàn)如今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小學階段美術剪紙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剪紙學習當中,感受到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和剪紙藝術流傳至今的重大意義,進而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因此,作為一名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活動當中。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剪紙學習,并且結合我國傳統(tǒng)文化開展剪紙教學,使學生能夠在提升綜合美術水平的同時,感受到剪紙藝術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 朱勇剛《貴在傳承 "優(yōu)在經典——小學美術課堂上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1年第12期。
[2] 胡海波《小學美術教學中關于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新思考》,《智力》2021年第32期。
[3] 高杰《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下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的傳承及創(chuàng)新》,《小學生》2021年第12期。
[4] 王志強《剪紙藝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結合》,《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年第14期。
[5] 孫玉燕《淺議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中國教師》2021年第S1期。
[6] 古麗娜爾·蘆氟沙星甫《探索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新課程》202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