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現代化醫院重要組成部分的醫學影像科室也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如何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患者就醫環境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在此過程中,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以適應新形勢下的需要顯得尤為必要。近年來,合作學習逐漸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并被應用于多個領域,但將其運用到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方面鮮有報道。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及實際情況分析總結出符合該專業學生特點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論述了合作學習的內涵及理論基礎,分析了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基本特征、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同時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誤區,最后闡述了合作學習視域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關鍵詞:合作學習;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創新
1 " 合作學習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
1.1 "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將學習任務分解為小組任務,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完成任務。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作為小組成員,需要互相幫助、互相協作,彼此學習,共同探索更好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合作學習的內涵涉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他們通過溝通、分享經驗、討論、交流觀點等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讓學習的過程更具有活力和挑戰性[1]。同時,合作學習也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合作學習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良好的關系,通過互助學習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2]。此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如何禮貌地與他人溝通,進而培養他們的社會性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
1.2 "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既包括社會學理論,又包括心理學理論[3]。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合作學習是一種社會性的學習活動,其本質是一種“小組”行為,是一種多人共同參與的活動,其中每個參與者都負有責任,他們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合作學習是一種經過組織的學習,是一種基于個體的知識結構,可以促進個體的學習發展,并促進個體的社會發展。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可以結合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理論,聚焦學習環境的構建以及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社會學理論認為,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社會學理論還認為,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提高學生之間的溝通效果,強化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4]。心理學理論認為,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個體的學習欲望,提升個體的學習興趣,強化個體的學習動力,提高個體的學習效果,增強個體的社會化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從而促進個體的社會發展。
1.3 "合作學習的模式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核心、以小組活動為媒介、以小組成員之間的交互為主要特征、以建立良好的小組氛圍和認同感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主要任務、以解決問題所需的協作技能為目標的學習方式[5]。合作學習的模式有多種,其中,最常用的是“四分法”和“六分法”。“四分法”是由梅森提出的,它需要4個小組成員,每個成員都要完成一小部分任務,然后將各個部分匯總在一起完成整個任務。“六分法”是由斯普林格提出的,它需要6個小組成員,每個成員都要完成一小部分任務,然后將各個部分匯總在一起完成整個任務。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在技術培訓中,學生可以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負責一個方面的知識內容,比如放射學、計算機圖像學、放射治療學和影像質量控制,然后小組間交換知識、學習彼此的經驗,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提高學習能力,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掌握相關技術,并提高協作能力。
2 " 合作學習視域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的構建
2.1 "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
在合作學習視域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考慮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首先,合作學習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學習任務應該具體、有意義、實用性強,同時要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個性需求。學習任務的設計需要結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其次,合作學習要有有效的組織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特征,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等因素,分組進行學習。組織形式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特征,讓其能在合作學習中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再次,合作學習要有有效的信息交流機制。例如,在“醫學影像的檢驗與診斷”課程教學中,學生之間可以采用口頭交流、在線交流、紙質交流等多種形式討論診斷技術。信息交流機制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其能有效地交流學習心得。最后,合作學習還要有有效的考核機制。考核機制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相關內容,確保學生能得到有效的反饋。
2.2 "合作學習的基本特征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將學生置于以探究為主的學習環境中,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以及討論,實現學習目標。合作學習有以下4個基本特征。
首先,合作學習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并把學生的學習成果作為評價標準,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例如,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教學中,學生可以圍繞CT拍攝技巧進行交流。如圖1所示,選定CT影像成片后,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對CT影像中的問題、規范性等進行分析與討論。
其次,合作學習是一種以交流為基礎的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信任和理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再次,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合作為基礎的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分享,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后,合作學習是一種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3 "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
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決定了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實用性及可持續性,具體包括以下4個步驟。
2.3.1 "制定學習計劃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習需求,制定合理、科學、有效的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等。
2.3.2 "開發學習資源
教師應開發有效的學習資源,包括教學資料、練習題、案例分析、實驗設計、課外閱讀等,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3.3 "創設學習環境
教師應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包括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搭建學習平臺、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設立必要的學習激勵機制等。
2.3.4 "組織學習活動
教師應組織各種學習活動,包括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實驗設計、實踐操作、小組合作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4 "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
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組合作、討論研究、報告成果等。
2.4.1 "分組合作
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分成不同小組,在小組內部進行交流學習、相互幫助,以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完成任務。
2.4.2 "討論研究
小組討論是一種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學習方法。例如,在B超教學中,學生可以發表自己對B超檢驗技術的觀點,進行交流討論。
2.4.3 "報告成果
學生可以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效果。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可以結合實踐項目進行合作學習并形成實踐報告,共享經驗。
3 " 合作學習視域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的實施
3.1 "教學準備
在合作學習視域下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實施之前,教師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準備工作。首先,教師應熟悉教材,找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并結合學生情況提出恰當的教學目標,完善教學計劃。其次,教師要按照教學計劃,確定教學活動的方式,制定相應的教學活動方案,并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準備一定的教學材料,如各種影像技術的實物標本、圖片(見圖2)、視頻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最后,教師應設計好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和反饋,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通過以上準備工作,教師可以確保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
3.2 "教學實施
合作學習視域下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要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潛能為目標,采用更加合理的教學模式。教師要營造一個和諧、安全、規范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建立有效的學習小組,利用小組合作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現學生學習的困惑,并且積極指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例如,在B超檢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負責不同任務,包括B超檢驗實施、檢驗結果打印、檢驗結果分析,按照完整的檢驗流程,讓學生快速掌握檢驗相關知識。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小組中分工合作,以提高學習效率。
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
3.3 "教學評價
在合作學習視域下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是一個重要環節。有效的評價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指導教學設計改進,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評價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如筆試、實驗、作業、討論等。筆試是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實驗是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評價,作業是對學生自學能力的評價,討論是對學生思考能力的評價。例如,在X光片的醫學影像教學評價中,教師可以設定X光片醫學影像分析的考核內容,在統一的影像成片上分析影像中存在的醫學問題、檢驗流程問題,以此檢驗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此外,還可以采用問卷調查、觀察評價、口語考試等方法進行教學評價。問卷調查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觀察評價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進行客觀評價,而口語考試可以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行評價。
3.4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在合作學習視域下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應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首先,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比如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習、是否及時完成任務、是否能深入理解知識點以及學習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其次,需要反思教師自己的教學狀態,比如是否能清晰地闡述知識點、是否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最后,需要評估教學環境,比如教學資源是否充足、教室環境是否良好等。通過對上述3個方面的反思,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學生。
4 " 結語
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中,合作學習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同時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能力。然而,開展合作學習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知和能力不足、教學環境不夠完善等。未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可以采用更多的網絡技術,建立虛擬實驗室、虛擬操作室、虛擬實踐室等,實現更好的合作學習。此外,還可以開發一些智能化學習系統,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實現自動評價和自主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木生,徐國華,羅志紅.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院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設計[J].中國醫藥導報,2022(35):103-106.
[2]韓曉磊,楊延平,劉齊元.高職醫學影像技術教育現狀及對策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22(11):9-11.
[3]王鴻娟,王朝霞.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院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新西部(理論版),2022(3):116.
[4]穆劍玲,王嬌,馬怡群,等.院校合作高職影像技術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16(7):139-143.
[5]姚建新,唐曉曦,王昊,等.五年一貫制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實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22(10):201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