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經濟學研究的三層次內涵

2023-04-29 00:00:00梁小青梁天玥
荊楚學刊 2023年1期

摘要: 過分推崇科學主義理性,有意忽視人文主義本質,導致西方經濟學聯系實踐的能力不足。面對此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要求,本文提出了經濟思想、經濟理論、經濟分析的經濟學研究三層次內涵:經濟思想是經濟學研究的“道”,即價值觀;經濟理論是經濟學研究的“勢”,即影響力;經濟分析是經濟學研究的“術”,即方法論。希望由此促成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在經濟學研究過程中的水乳交融,為國家與資本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關系提供理論依據。價值規律與價值觀規律貌似不同,實則呈現表與里、末與本的內在關聯。為了形象說明三層次內涵的關系,以兩個比喻作為結尾。

關鍵詞:經濟學;科學主義;人文主義;研究內容;三層次內涵

中圖分類號:F011"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2-0768(2023)01-0029-06

2008 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歐美國家普遍陷入二戰后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當年11月,英國女王問倫敦學院的經濟學家,為什么沒有人覺察到危機的發生[ 1 ]。這一具體事務居然能驚動彼時已82歲高齡的英國女王(1926年生),可見西方輿情對此事的高度關注,亦可見西方社會對經濟學界的相對失望。那么,西方經濟學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導致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如此不盡如人意?有理論短板的反思,如王慶[ 1 ]、蔡景慶[ 3 ];有偽整體論的剖析,如陳玉博[ 1 ];有研究方法的檢討,如夏慶宇[ 4 ]。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過高推崇數學的科學主義理性,有意無意忽視人文主義的本質屬性,是西方經濟學在具體研究過程中因小失大、進而導致預測功能缺失的重要原因。如何既保證科學主義的具體精確,又保證人文主義的方向原則,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重大理論問題與實踐課題。

隨著筆者對梁啟超經濟思想的學習與研究,終于有了全新的收獲:從西方經濟學人性假設出發,感悟到了價值觀在經濟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從價值觀的高度看清了西方經濟學利用科學主義研究工具分析人文主義話題的方向性錯誤。由此提出經濟思想、經濟理論、經濟分析的經濟學研究三層次內涵,希望盡可能促成人文主義的研究本質與科學主義的分析工具在經濟學研究過程的水乳交融。相信這樣的研究既有現實意義,又有理論意義。

一、經濟思想是經濟學研究的“道”

“道”即“天道”。盡管“道可道,非常道”,但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落實在經濟學研究的語境中,“道”就是方向,就是價值觀。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大凡有作為者,皆因不能遵循其價值觀追求,以實現其人生價值,故豪情聚于筆端,追述往事,希望世人有所了解,“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終于立言,乃至立功,名垂后世。世界觀、人生觀對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樣的重大意義,尚霧里看花,不得要領,但價值觀的指導作用,隨著生活感受的日積月累,已然變得十分清晰明了。

(一)經濟學是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這個觀點至少可以從二方面來理解:一是人性假設是價值觀的表現;二是市場經濟模式因與不同文化結合而有不同的價值觀特點。

價值觀決定人性假設。一切社會科學的主體、客體都是人,結論的載體與檢驗更是人。因此,一切社會科學的研究必然以感悟人性入手,經濟學自然不能例外。完整人性是動物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其社會性的光芒能夠壓制得住動物性的欲望。動物性決定利己,所以動物都有“藏食”的本能;社會性決定利他,所以有仁者愛人。利己必然催生個人主義價值觀,利他必然催生集體主義價值觀。

經濟學是謀取價值的理性思考。不管利己還是利他,都是人在追逐利益,區別僅在于利己利他的搭配權重不同,都是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既然經濟是為人服務,不同的初衷,自然就有一套不同的說辭,也就有不同的理論體系。目前來看,經濟學研究有兩類理論體系,一是倡導利他的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二是以利己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前提的西方經濟學。

價值觀決定市場經濟模式。無論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而不是經濟本身的內容,因此,不同的文化傳統與價值觀追求,必然有不同的經濟手段的選擇與經濟發展基本目標的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所以卓異于世,就在于其內在的利他價值觀。這一價值觀決定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基本目標,就是在通過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陳岱孫早在1983年就說過,“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不能等同于物理學、天文學等等。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在考慮分析經濟現象的時候,不能不關切到作為這些現象基礎的人和社會,從而不能不受到存在于不同社會中的不同道德倫理觀念的影響、制約。單就這一點來說,不會存在著一個真正超脫于社會價值判斷的所謂實證經濟學。現代西方的經濟學是十六世紀以后的產物,是新興的產業資本的意識形態。”[ 5 ]顯然,作為經濟發展的手段,市場經濟“是中性的,可以同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相結合,從而演繹出不同的市場經濟發展模式。”[ 6 ]因此,中國的市場經濟必然具有中國特色,“中國的市場經濟不可避免地要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網絡中生根、發展和完善。”[ 7 ]

人性假設與市場經濟模式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因其背后都是價值觀,故二者實則高度相通。個人層面的利己利他推衍到極致,就演變為一種政策取向,到底是國家控制資本,還是資本控制國家。這既是思想層面的價值觀在政策層面的具體表現,更是經濟學研究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其實,中國傳統經濟思想與西方經濟學早就提交了各自的答案。

(二)東方的答案是國家控制資本

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始終奉行利他利民利天下的價值觀。對這種價值觀的堅守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中國人不僅對人性有著持續的完整認識,而且充分考慮到利己的本質,所以在利己利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小我”“大我”概念,以進一步深植現實生活。

這種價值觀反映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就是政策原則上的國家控制資本,管子的鹽鐵專賣思想便是明證。這種經濟政策原則不僅起源早,更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以貫之,在漢朝桑弘羊、宋朝王安石等那里都得到了繼承與發揚。以漢朝、唐朝經濟政策為例,因為不同時代背景與外部環境而特點迥異,但價值觀始終不變。漢代節制資本以贏得對外戰爭,盡管沒有能力防止一般民眾過窮,但卻不讓民間有過富。唐代天下承平,在不讓民間有過窮的同時,卻容許民間有過富,充分激發民眾自主意識。“好像漢代是在社會上層節制資本,而下層則沒有力量管;唐代注意社會下層,由國家來計劃分配,而讓上層的富民能自由發展。”[ 8 ]

唐朝的政策制定者沒有專門進行過社會保障的培訓,更沒有學習今天的西方經濟學,照樣懂得這個道理。因為只要是人,就應該懂得這樣的道理,盡管某一類問題過于專業需要大量的數據分析,但基本思想卻是一致的。無論是孔子說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還是孟子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一樣的利他價值觀。

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只是這方土壤經濟傳統的自然延續與特定條件下的歷史回歸。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脫胎于農耕社會、暢行于工業文明的中國共產黨,因為有著前人無數經驗可供參考借鑒,無論如何也能走出一條比強漢盛唐等前代王朝更為合理的經濟財政政策。

(三)西方的答案是資本控制國家

綜合梳理李慶文[ 9 ]、王慶[ 2 ]、郭萬超[ 10 ]等諸文觀點,西方經濟學中的價值觀的表現形式——人性假設有著如下清晰的歷史演變。

古典經濟學階段。斯密受重農學派等的影響,首先提出經濟人概念,在承認人性眾多不完美之處的同時亦有正面評價,并在所著《道德情操論》(1759)和《國富論》(1776)中分別闡述了人的利他性與利己性。后來穆勒最先給經濟人下了定義,“經濟人就是會計算,有創造性,能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其實,從斯密到穆勒的古典經濟學家關注的都是一個復雜個體,但由于同時受到個人利益與社會規則的制約,人性指導多元,自然學術觀點不一。

新古典經濟學階段。這種情況到新古典經濟學產生后得到改觀,以杰文斯等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家通過“邊際革命”,把人性統一為利己的“經濟人”。無論是薩繆爾森的消費者行為理論、馬歇爾證明的供給曲線斜率為正,還是瓦爾拉的一般均衡理論,都以全新內涵的“經濟人”假設為研究出發點。

修修補補階段。后來,西方經濟學家們逐漸意識到這種假設既無法自圓其說,更不符合客觀實際,于是乎,加了不少限定詞:完全理性經濟人,有限理性經濟人,異質有限理性經濟人。這種分析前提假設一而再、再而三反復修改的現實表明,其所奉行的價值觀至少不嚴謹、不嚴肅。后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現實世界始終由物質與精神兩部分組成,可以貨幣化的物質世界關系人類是否能夠生存,難以貨幣化的精神世界關系人類為什么生存。西方經濟學的價值觀簡化了世界,把物質財富等同于整個世界,把人類追求等同于財富追求,人越來越成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赤裸裸的自私自利者,而越來越走向自己的反面,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由民有、民治、民享變成了1%有、1%治、1%享,在2011年“占領華爾街”運動中,人們喊得最多的口號不就是“我們就是那99%的人”(We" "are" "the" nbsp;99%)嗎。

二、經濟理論是經濟學研究的“勢”

“勢”是影響力。如何系統理性表達對“天道”的認識,并通過廣泛交流以表現其價值,是每一個經濟學研究者的追求,也是任何一門學科研究的必要與持續展開的動力。亞當斯密《國富論》在瓦特蒸汽機的配合下,理論武器與實踐工具同時發力,“相提攜以蹴踏舊社會,如雙龍攪海,而工業革命之時代以屆。”[ 11 ]決定經濟學影響力大小的眾多因素,都可以歸納為研究目的、研究本質、研究原則三類。

(一)經濟學研究的目的

人研究經濟,是希望經濟為人服務,而不是本末倒置,人為經濟服務。如果是前者,經濟就只是為人服務的眾多工具之一,而人的需要則是目的。如果是后者,則是自己捏個菩薩自己拜,反認他鄉做故鄉,就是“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等。這是經濟學的目的問題,直接從根本上決定著經濟學研究的影響力。

如果人為經濟服務,那么,站在經濟表象背后的資本,就日益成為生活的主體,其人格化的具象——資本家就日益成為社會的主宰。照此邏輯推演,人為經濟服務,就是為壟斷服務,為資本家服務。譬如,危機時期,罔顧食不果腹的嗷嗷待哺,把大量食物傾倒進垃圾堆,理由自然冠冕堂皇,為了維護市場價格穩定。但這樣的價格是誰的市場價格,是維持民生的市場價格,還是維持資本家利潤的市場價格?

如果經濟為人服務,就是解決人的生存問題、發展問題;進一步推而廣之,就是為大眾服務,為人民服務。不妨結合中國歷史略作解讀。

經濟學在農耕中國,被稱為“富國之學”。《荀子》有單獨《富國》篇,專門暢談經濟,嚴復把亞當斯密著作翻譯為《國富論》,源頭應該在此。中國的富國之學有三個基本特點:一是宏觀性,多著眼國民經濟濟活動,而非追求個人財富;二是整體性,多著眼社會經濟活動全局,而非致力于某一環節;三是人文性,多著眼經濟活動與政治目標、社會理想等緊密聯系,而非單純追求物質財富。

面對歐美工業文明沖擊,經濟學又被稱為“救亡之學”。這種觀點在梁啟超的《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中體現得尤其充分。工業化時代的國際競爭,是市場的競爭,“故凡立國于天地者,無不以增殖國富為第一要務。日演無形之競爭,以斗于市場,豈好事哉,勢使然也。”[ 12 ] 983比較中國與列強競爭力的差距,經濟學研究領域可見一斑,“斯密氏之學說,披靡西土者已百余年,今且為前魚矣,為積薪矣,而其書乃今始出現于我學界。”[ 12 ] 997因此,在思想上徹底擺脫重義還是輕利的狹隘觀念,通過勞動拓展財富的源泉和途徑,就顯得十分重要。“從經濟理論的角度導入中國救亡的新思路,梁啟超出色地完成了這一新使命。”[ 13 ]

(二)經濟學研究的本質

經濟學無疑屬于人文社會科學,自然應有其內在的人文主義;但經濟學卻把人單純定格于經濟人,以計算最大財富為學科追求,顯然存在著一種與人文主義漸行漸遠、與科學主義日益捆綁的自我鎖定,而限制了其影響力。

這種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沖突,可以追溯到啟蒙時代。因為文藝復興以后的歐洲社會,其時代任務就是要把個體從種種道義規范中解脫出來以實現人性解放,故有意識淡化道德取向,而單純就事論事。以競爭市場為例,究竟是買方獲益更多,還是賣方獲益更多,不取決于買賣雙方的道德情操,而取決于不依賴任何道德意志的市場價格[ 2 ]。

既然經濟學是為人服務,那么,經濟學就應該奉行人文主義,就應該是義利統一、有道德有溫度的“人的經濟學”,既強化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更強化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聯系;而不應該打著科學主義的幌子,實則倡導唯利是圖,最終淪為投骨圍噬的“動物經濟學”。這是經濟學研究的本質問題。

(三)經濟學研究的原則

生活的常識昭示著這樣的道理,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身心健康、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良好,這可以看做是經濟為人服務的通俗解讀。經濟需要交易,交易需要市場,市場需要效率,效率來自于管理,管理取決于政府。所以,經濟學不僅不該有假設,更必須立足現實世界、聚焦實際生活,提出有效管理經濟、高效推進發展的經世濟民的良策。可惜目前的經濟學研究,都有諸多假設的一廂情愿。當經濟學研究環境因為眾多假設被理想化后,經濟學研究方法與過程也變得理想化,極大限制了其影響力的輻射與接地氣,至少表現有二:

一是價值中立化。崇尚科學主義的經濟學完全可以避免價值判斷的尷尬,它只需要證明多或少的客觀問題,而不需要說明對或錯的主觀問題。但在現實中,這種中立往往在造成更多誤解的同時,又會造成多邏輯主義的困惑,因為生活中的任何個體都是多元身份,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既是利己人,又是社會人。

二是視角單一化。從“經濟人追求貨幣化財富”入手,經濟學找到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研究視角,即個體理性,畢竟現代化因個體覺醒而起,并隨個體理性的深化而深化。個體理性當然是站在“我”的角度去評判,但到底是以眼前的得失為標準,還是以未來的預期為標準,作為主體的“我”尚且難有定論,因為福禍相依,何況旁觀的研究者。那么,什么樣的行為是理性或非理性,什么樣的選擇是最優或次優,就徹底淪為分析中的主觀假設。這種假設的選擇往往使經濟學的靜態分析趕不上動態變化。

眾多假設使經濟學研究結論與現實有相當距離。現實中的某個客觀情況變化、某個政策變量的調整,都可能使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基本結論劇烈搖晃,甚至轟然坍塌。這就是經濟學研究的原則問題,到底是奉行先入為主的理想主義,還是奉行立足實際的現實主義。

三、經濟分析是經濟學研究的“術”

“術”是方法論。東漢許慎《說文》中曾有解釋,“術,邑中道也。”就是說,術的本義是城邑中的道路,引申為到達目的地的方法,解決的是“怎么辦”的問題,是人們觀察、分析現象的方式方法。在經濟學中,這個術已經被定格為數學。

(一)數學理性在經濟分析中的偏頗

19世紀歷史學家和作家卡萊爾曾經說:只要教鸚鵡學會說供給與需求,就能把它培養成一個經濟學家。可見西方經濟學并非深不可測、高不可攀,只是被人為搞得很復雜。當然。這句話的原意是為了說明供給和需求在經濟學中的重要地位,但這里作了另一種解讀,至少從字面上,相信這種另類解讀是說得通的。如果數學基礎扎實,能夠用術語表達數量經濟學眾多概念,就是權威經濟學家。這便是經濟分析的范疇。

英國經濟學家杰文斯等人在奉行數學理性的科學主義道路上起著重大作用。杰文斯曾說,“我早認為,經濟學既為討究量的科學,自亦須在事實上……成為數學的科學。”[ 4 ]姑且不論世界上的很多對象根本不能用數學表達,也不論不同測量對象應當使用不同尺度的測量工具,這種把具體問題的分析,看成了整個經濟學研究的使命,就是明顯的一葉障目。從這個角度來說,經濟學研究沒有國界,但經濟學研究者一定有國界,因為必須有立場,才能最終成就自己。

過高推崇數學的工具理性,在為西方經濟學帶來極大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克服的問題。正如廣為流傳的一則笑談:一個經濟專業學生在發表論文時,如果能理解并能證明,就寄數學雜志;如果能理解但無法證明,就寄物理學雜志;如果不能理解但能證明,就寄經濟學雜志[ 14 ]。這種奉行科學主義,有意無意忽視人文主義的研究模式,是西方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缺陷,這已經成為目前學術界的共識。

(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具體案例

作為西方經濟學重要組成部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研究是奉行科學主義,完全忽視人文主義的典型之一。在眾多以數學為表達方式的經濟學話題中,為什么單單選中此類話題?其一,把別人的成果作為評判對象,多有不妥,只能在自己的文章中挑選。其二,對此話題興趣濃厚,只是環境限制,一直未曾涉足,2010年又曾“撿”過一篇文章[ 15 ],盡管以后因工作原因再無思考,但興趣未減。如今,經過十幾年的沉淀,對原文研究思路有了新的認知,希望在遵循其科學主義分析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其人文主義的可行方式。至少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兩點思考:

第一,沒有必要用繁復的形式論證常識。譬如,原文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從四個方面進行數學分析,得出一個常識性的結論“可以看出,流動性過剩、通脹預期已成為當前主導性因素”。再譬如,原文在“結語”部分說,“上述貨幣環境預期、貸款規模和宏觀經濟數據變動情況表明,我國信貸規模變動對經濟增長具有先行性,信貸規模變動對經濟增長具有不確定性影響”。顯然,這也是人們的常識。曾經在2018年的一次學術座談會上聽到有人評價,這種研究是在論證“我爹是我爹”。當然,這種用數據解剖現實、論證共識的科研也并非全無意義,至少說明了問題,但若到此為止,就極有可能貌似價值中立而失去經濟學研究的人文主義關懷,甚至因不自覺的故意為文,而根本體現不了大量辛勤勞動的價值,甚至淪為庸俗的論文撰寫的形式主義。

第二,每一篇文章都應該體現也能夠體現作者的價值觀。人們揭示現象是為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以保證經濟有序發展。如果僅僅是為了揭示而揭示,則這樣的努力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現實的意義。正如錢穆在評價陶淵明與陶詩、杜工部與杜詩時所指出的那樣,“并不是因屈原創造了一部文學,遂成其為屈原。正因為他是屈原,所以才創造出他一部文學來。陶淵明、杜甫也如此。在中國是先有了此作者,而后有此作品的。”[ 16 ]盡管錢穆說的是文學作品,但經濟學同樣屬于人文領域,兩者定有相通之處;這種文學作品之間的東西方區別,是否也預示著經濟學研究的東西方必然不同,值得思考;研究者應該采取何種方式恰當體現自己的價值觀,更值得思考。

四、東西方經濟研究的分類思考

東西方經濟學研究各有其不同特點,如何從經濟思想、經濟理論、經濟分析分門別類,盡管難度很大,但意義更大,故拋磚引玉。

(一)中國傳統經濟研究的分類

經濟思想。傳統中國價值觀的主旋律就是利他,先秦兩大“顯學”就是明證。儒學有人之所以為人的個體價值觀與仁者愛人的群體價值觀,墨家有“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理想追求。這種利他思想一直傳承沿襲,直到嚴復、梁啟超提出德智力群的民族國家時代的利他思想,最后毛澤東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宗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濟思想不僅有利他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有義利之辯的現實主義,更有管子首倡的“一分為三”的融經濟思想、經濟理論、經濟方法于一體的經濟哲學。“叩其兩端,以用其中”被認為是解讀儒家中庸之道的文化密碼,即所謂“一分為三”,但這并非儒家專利。《管子》“凡萬物陰陽兩生而參視,先王因其參而慎所入所出”就是辯證用中思想的明確表達,其典型應用便是《管子》經濟領域“輕重兩生而衡視”的輕重論[ 17 ]。

經濟理論。理論確實眾多,但《鹽鐵論》位置也確實獨特。這里就其內在的多重邏輯略作闡述[ 18 ]。論戰雙方本質還是義利之辨,可視為先秦諸子義利之辨的延續,大體可細分為四類:國與民之爭,其實是國家利益與民生利益的大討論;本與末之爭,其實是“重農”與“重商”之爭;官商與民商之爭,其實是國家壟斷和自由放任的利弊之爭;理想與現實之爭,其實是夏商周三代的理想主義與崇尚法治的現實主義之爭。

經濟分析。其典型特征就是針對具體問題的數學分析,至少是數據比較。近代及古代的相關文獻接觸不多,只知道梁啟超在金融、貨幣、財政方面的一些研究頗有代表性。譬如1903年《二十世紀之巨靈托辣斯》、1904年《外資輸入問題》中有一定量數學分析;再譬如1902年《新民說·論生利分利》中,也有一定量化指標分析。至于今天網絡、抖音上的眾多數據對比、政策解讀,大多屬于此類。

(二)西方經濟研究內容的分類

經濟思想。有著“歐洲的孔子”稱號的魁奈及其重農學派學說,被馬克思稱為“現代政治經濟學的真正鼻祖”,這一學派因強調自然秩序又被稱為“自然秩序的科學”。強調自然秩序,就是強調經濟中的個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可以導致他不曾想見的社會繁榮,因此必然得出經濟自由主義的結論。斯密正是這種思想的直接繼承者,并對之發揚光大。《國富論》的驚人之筆和令人難忘之處,就在于它斷言:在市場制度條件下,個體追逐私利的行為,會導致整個社會的繁榮。

經濟理論。如何界定西方經濟學理論,不同的視角自然有不同的觀點,這里著眼西方經濟學歷史演講,歸納其不同歷史階段的主要理論特點:一是古典經濟學理論,從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70年代,《國富論》被稱為西方經濟學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義為中心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二是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邊際效用價值論被稱為西方經濟學的第二次革命,建立了以數學的工具理性為表達方式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三是現代經濟學理論,從20世紀30年代到今天,以凱恩斯主義為標志,開啟了西方經濟學的第三次革命,建立了市場與政府“兩只手”共同發揮作用的國民經濟理論體系。這一思想盡管在西方出現甚晚,“然吾國有人焉于二千年前導其先河者,則管子也。”[ 12 ] 1883

經濟分析。其典型特征當然如前所述,是針對具體問題的數學分析。這正是追求工具理性的西方經濟學對人類經濟學研究的巨大貢獻,譬如宏觀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消費物價指數(CPI)、生產價格指數(PPI)、采購經理指數(PMI)、失業率、國際收支、股市債市漲跌及匯率變化等等,都是經濟分析。

五、結語

毋庸諱言,人是自私的。因此,有良知的學者就應該在承認利己的前提下引導利他,努力向善,比如引導醫生利他的白衣天使、救死扶傷,引導教師利他的育人園丁、傳道解惑,而不應該鼓勵人的利己,更不應該把利己作為理論研究的前提假設,導致現實生活中一切向錢看,把充分體現仁者愛人思想的為人民服務的響亮口號扭曲成為人民幣服務。

盡管價值規律確實不是價值觀規律,但兩者是表與里、末與本的關系。如果價值研究沒有價值觀研究把定航向,必然如脫韁野馬,難免不誤入歧途。西方經濟學就是這樣,由于其摒棄利他、崇尚利己的價值觀,最終走上了一條盲目追捧數學的所謂科學主義道路,而完全脫離了人文主義本質。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人,血管里怎么可能有半點道德的血液。

“道”“勢”“術”的含義在不同語境下的具體解釋略有不同,但基本含義卻大致一樣。故借用此三個飽含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詞,以分類經濟學研究內容。為了更清晰說明經濟思想、經濟理論、經濟分析三者之間的表面不同與內在聯系,進一步以兩個比喻作為本文結尾:

以樹為例,三者之間的關系依序是樹根、樹干、枝葉。人們總是賞心悅目于樹的枝繁葉茂,但千萬不要被外在的蔚為大觀所迷惑,而忘記了樹根之所在。

以刀劍為例,三者之間的關系依序是刀劍柄、刀劍身、刀劍刃。人們總是津津樂道于刀鋒的削鐵如泥,但千萬不要被表面的吹毛斷發所蒙蔽,而忘記了刀劍柄應該握在誰的手里。

參考文獻:

[1]陳玉博,唐軍.全球經濟危機與對西方經濟學偽整體論的反思[J].海南金融,2015(2):19-23.

[2]王慶.對西方經濟學的反思與借鑒[J].青海社會科學,2015(4):35-41.

[3]蔡景慶.對西方經濟學的反思與批判[J].經濟問題,2017(12):24-27.

[4]夏慶宇.反思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7,31(3):9-13.

[5]錢陳岱孫.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3):3-6.

[6]李德華,王巨紅. 淺議中國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的結合[C]//河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65-166.

[7]張洪波.中國傳統文化對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8-10,49.

[8]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M].北京:三聯書店,2012:67.

[9]李慶文,許利華.對西方“經濟人”理論的一些思考[J].企業研究,2010(8):81-82.

[10]郭萬超.找回經濟學中的人——經濟理論創新的根本生長點[J].中國民商,2017(8):30-35.

[11]董方奎.梁啟超論穩健社會主義[J].北京:線裝書局,2013:110.

[12]張品興.梁啟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983.

[13]朱俊瑞.梁啟超經濟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5.

[14]賈玉璽.中國經濟理論范式:從西方經濟學那里學來了什么[J].商場現代化,2006(33):346-347.

[15]梁小青,劉洪濤.貨幣政策預期下傳導效應實證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32(1):214-216.

[16]錢穆.中國歷史精神[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9:155.

[17]缐文.“陰陽兩生而參視”:《管子》經濟思想要義述論[J].中國經濟史研究,2018(4):56-66.

[18]彭新武.論鹽鐵會議的四重邏輯[J]哲學動態,2016(6):24-31.

[責任編輯:陳麗華]

收稿日期:2022-04-14

作者簡介:梁小青(1968-),男,湖北漢川人,荊楚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廣東新會梁啟超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顧問,主要從事經濟學研究;

梁天玥(1997-),女,湖北荊門人,荊門文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傳統文化的現代藝術表達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a级毛片| 亚洲最黄视频|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黄色网在线|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麻豆另类AV|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大香伊人久久|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亚洲激情99|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www.亚洲色图.com|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你懂的|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com| 中文字幕2区|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制服丝袜亚洲| av在线5g无码天天| 日本在线国产|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91亚洲国产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99伊人精品|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永久毛片在线播|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伊人久久影视|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天堂网|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 欧类av怡春院|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色婷婷啪啪|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色综合五月婷婷|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一级色|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97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