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初中詩歌作業設計為例,以“雙減”政策為導向,聚焦于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提質增效,首先分析了當前初中詩歌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詩歌作業分層設計的內涵,分別從明確作業設計目標的分類設計、完善作業設計體系的分序設計、設置作業“自助餐”的分層設計三個途徑,完善詩歌作業的分層設計形式。
關鍵詞 “雙減”政策 初中語文 詩歌教學 作業設計
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具有很強的教育價值。學生進入初中之后,學習的詩歌種類開始增加,既有古代詩歌,也開始涉足現代詩歌,學習的難度有所增加,詩歌鑒賞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教師設計的詩歌作業往往存在作業量大、以習題訓練為主、功能單一、層次性不明確等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在“雙減”政策的全面實施之下,教師要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創新作業設計方法。因此,筆者以“分層設計”為切入點,探索初中詩歌作業分層設計的思路與方法。
一、當前初中詩歌作業現狀
筆者對蘇州市吳江區隨機選擇了700名初中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主要針對初中語文詩歌作業數量、完成時間、作業內容、作業難度分化等問題做出了統計。從中可以看出,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時間、學習成果等多方面,均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由此可見,“雙減“政策對于廣大一線教師的作業設計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具體如下:
1.你認為“雙減”之后,作業量是否有所改善?
2.雙減之后,你的作業完成時間是否有所減少,平均每天減少多少?
3.在詩歌學習中,你認為教師設計的詩歌作業內容是否豐富?
4.你認為教師設計的詩歌作業難度適合嗎?
從上述調查中,可以看出在“雙減”政策的引導下,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上,減少了作業量的布置,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明顯地減少,大部分學生相較于之前,可以縮減20-30分鐘的作業完成時間。但是,在詩歌的作業設計上,學生普遍認為教師的作業設計內容不夠豐富,仍然以習題的形式為主,且在詩歌作業難度的控制上需要調整。一部分優秀學生認為詩歌作業難度不高,但有一部分學困生認為教師的詩歌作業布置難度太高。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改善。
二、初中詩歌作業分層設計的內涵
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學習個體,在詩歌的學習中會因為自身知識積累、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多方面的差異,從而出現學習結果不一的情況。在傳統的詩歌作業設計中,大部分教師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方式,為了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將作業設計的類型選擇、內容安排、難度布置都集中于某一個范圍之內,這樣的作業設計方式無法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極其容易出現優生“吃不飽”、差生“消化不了”的問題,從而阻礙了詩歌作業設計的教學功能發揮。而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教師在作業設計中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差異,能夠結合學情,做到分類、分序、分層的作業設計,系統設計出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個體之間差異以及詩歌文體特征的作業,以實現增效減負的目的。
這里所提到的“分層”設計,一方面是指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評估,將學生劃分到不同的學習層級之中,為處于不同發展層級的學生布置難易度始終的作業內容,另一方面是指優化作業設計的結構,能夠著眼于學生個性、特長、興趣等因素,以學科素養培育為目標,設計多樣化、多角度、多層次的作業,帶領學生在不同類型、不同順序、不同難度的詩歌作業學習中,提升詩歌學習能力。同時,也解決了“做什么作業”“按照什么順序做作業”“應該做什么作業”等問題,對于初中詩歌作業設計的質量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詩歌作業分類設計策略
1.明確作業設計目標,實施分類設計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因此,教師在詩歌作業設計的目標制定中,需要以核心素養的落實為最終目的,結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進行作業目標的分類設計,為詩歌作業設計的質量提升與育人價值發揮奠定基礎。
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包含了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那么,教師在詩歌作業設計的類型劃分中,就可以從這四個層次入手,細化詩歌作業設計的目標與方向。
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為例,在這節課的課堂作業設計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幾類作業。
(1)以語言構建與運用為目標的作業: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從詩歌的閱讀中積累與賞析詞匯,如“醉”“看劍”“吹角”“點兵”等,并與其他詩詞中的類似詞語運用進行比較賞析,強化學生的詩歌語感。
(2)以思維發展與提升為目標的作業:總結出上闋和下闕分別講述了哪些事情,明確上下闋之間的情感和邏輯關系,理清詞人的情感脈絡,帶領學生進一步地賞析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愛國之情,促使學生在問題解答中感觸并表達出作者對于抗敵救國的決心以及壯志未酬的悲憤之情。
(3)以審美鑒賞與創造為目標的作業:賞析“沙場秋點兵”的畫面,并進行詞到散文的改寫,在改寫中感悟詞人的復雜情感。
(4)以文化傳承與理解為目標的作業:了解“八百里”“五十弦”“的盧”等典故,以及“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愛國之情、為國獻身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至今仍然經久不衰,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必須具備愛國精神,并肩負起傳承優秀文化的責任。
以上四類作業,難度不高,卻能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2.完善作業設計體系,推行分序設計
在初中詩歌作業設計中,當教師明確了作業設計的目標與方向之后,就需要繼續考慮如何解決學生按照什么順序完成作業的問題,以語言構建與運用的培養為例,語言技能習得的一般規律為:習得概念與規律→由概念與規則向技能轉化→能夠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語言技能。結合語言技能習得的順序,教師可以這樣安排詩歌作業設計的順序。
第一,首先設計可以促進學生概念學習與規律學習的作業。簡單來說,就是能夠通過作業設計的方式,引領學生首先關注詩歌中詩人講述了什么事情,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概念與規律表達出來。如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在這首詩歌中,杜甫運用什么寫作手法,描寫了哪些景物,你能夠也利用這些修辭手法,完成對某一個景物的描述嗎?”
第二,設計變式練習類的作業,帶領學生多樣性的作業訓練,實現從淺層語言技能到高級語言技能的過渡,使其能夠利用所學的語言技能調控自身的詩歌學習行為。如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課的閱讀之后,教師可以布置閱讀詩人普希金的其他代表作品,例如《自由頌》《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后》等,通過對比性閱讀,總結出詩人的寫作風格,結合詩人的寫作風格去分析作品。
第三,設計語用情境,鍛煉學生的語言技能實際運用能力。在《春望》的學習之后,學生了解到杜甫雖然經歷了落榜,但是卻依然保持著壯志雄心與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那么,在此之后可以讓學生聯想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寫生活態度的變化。
推行以上三個順序的作業設計,學生在輕松的作業練習中,可以實現學生語言技能習得的學習目標。
3.設置作業“自助餐”,落實分層設計
“雙減”政策的實施,要求全面減輕學生的作業總量與作業完成時長,作業設計的優化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合理地設計作業數量,并且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地選擇作業,合理地安排作業完成時間。如,教師可以設置作業“自助餐”,其中有“自選餐”與“必選餐”兩種。“必選餐”以基礎題為主,一般是字詞、文學常識、詩歌內容概括等;“自選餐”以深度理解題為主,如意境思考,拓展練習等。“以統編版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的單元設計為例,分層作業設計如下。
必選餐:
(1)字詞積累,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岱宗( ) 悵然( ) "涕下( )
(2)文化積累,文學常識填空
《登幽州臺歌》作者______,字______,是______(朝代)文學家。
《望岳》作者______,字______,號______,是______(朝代)______主義詩人,被人們譽為______。
(3)解釋畫線的詞
念天地之悠悠( ) 齊魯青未了( ) "陰陽割昏曉( ) 決眥入歸鳥( )
自選餐:
(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的“古人”和“來者”具體指代的是什么人?
(2)說一說“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在全詩中營造的特殊意境,以及自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3)思考與感悟:說一說,在本單元的詩歌學習之后,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發與感悟?這幾首詩是否能夠激發你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
學生在完成“必選餐”后,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嘗試一些“自選餐”,以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這樣的分層“自選餐”和“必選餐”,滿足不同語文基礎學生的需要,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負擔。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在詩歌作業的設計中,應貫徹“雙減”的精神,優化作業設計的類型與方法,做到多角度分層設計作業,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作業設計的價值,達到減輕學習負擔、提升作業質量、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目標。
[作者通聯:江蘇蘇州市吳江區蘇州灣實驗
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