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突顯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適時改變教學方法,把學生的終身發展放在首位,充分發揮語文在日常生活和交際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本文闡述了高中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如何有效利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創新課堂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教學效果。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語文 寫作教學 教學效益
寫作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在此,本文從新課程改革的視角,對如何提高寫作教學效益進行初步的探索。
一、新課改背景下的寫作教學原則
1.目標性
高中寫作教學要貫徹落實新課標的作文教學目標,注重對學生寫作思維的引導,注重寫作前的準備、寫作后的修正。因此,教材根據課程目標要求,發展出多樣化的寫作教學方式。教師要參照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構建高中作文教學設計,先從課程標準入手,確定合適的寫作課程目標,從而建構起寫作知識庫,并使之成為一個明確、有效的知識庫,進而達到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2.整體性
整體性原則是指寫作知識內容的整體性。在高中寫作教學中,寫作的知識點比較分散,缺少整體性,這就造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清晰,學習效果也較差。不少一線教師及學生均反映,教科書中的寫作知識過于瑣碎,知識不完整,難以有效把握。所以,發展一套系統的寫作知識體系,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寫作水平。這一體系的寫作知識應當包含在課程標準中,也應當牢記在每一位教師的心中。而在課堂教學中,知識系統的完整呈現取決于地區、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
3.動態性
高中寫作的知識體系不是嚴密的、死板的,而是一種動態的、開放性的。體系中包含了整體與局部、內在與外在的關系,其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動態的原理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各種知識體系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從而達到整體的效果。二是體系能夠與外界的環境進行交流,吸納更加新穎的、更加有效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恰當的分析與評估,使知識體系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寫作教學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提升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寫作教學,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會把寫作作為高考的重點,因為寫作的得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寫作也是不同學生成績高低的一個分水嶺。而在寫作課上,教師往往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即先給學生一篇例文,再對其進行分析,形成一種固定的作文模板,然后讓學生按照這種模板寫一篇作文。這種教學方式既不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又不能使其隨心所欲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從而阻礙了學生寫作水平及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高中寫作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學生的創作之源在于興趣,只有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體會到寫作本身所蘊含的樂趣,才能使自身真正地參與到寫作中去。在寫作課上,教師可以運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新穎的教學方法,創造出一種積極的寫作情景,使學生置身于一個現實的環境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采風活動,讓學生深入實際的自然場景,抓住自然景物的順序,引導學生進入場景,之后可指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描寫,調動視覺、嗅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使描寫出的景物更具真實性與立體感。此外,教師在讓學生仔細觀察景物時,還可引導學生大膽發揮想象。比如李白的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將瀑布想象成銀河傾瀉,從而生動地描繪出瀑布磅礴宏偉的氣勢。這樣能讓學生在寫作的汪洋大海里暢游,探尋其中的奧秘,體會到語言的美。
2.加強積累,豐富寫作內容
在高中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不斷地積累知識,而日常生活和閱讀實踐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在寫作課上,教師應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踐的結合。作文內容有時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生活場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寫作的材料。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對周圍一切事物進行探索和研究的熱情。積累首先要從詞匯進行,詞匯的缺乏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出現較大的問題,使其很難寫出一篇流暢、樸實、感人的文章。因此,在日常的語文閱讀中,就要加強詞匯的積累。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通過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從而促使其寫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荷塘月色》的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如迷迷糊糊、蓊蓊郁郁、蒼茫、彌望、裊娜、渺茫、酣眠、斑駁等。以聽、說、讀、寫為基礎,通過對課文中的詞匯和語句進行積累,使寫作的內涵更加豐富,進而提高寫作的魅力。同時,教師也要經常激勵學生,培養其寫作自信。如此,學生就能在旁征博引中,書寫出自己獨特的生命體悟。
3.創新教學形式,提高教學質量
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方式的更新和創新。“多元”是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產物。它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教育手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應重視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學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咨詢,才能更好地與他人溝通交流,促使寫作更加生動,同時也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此外,利用多媒體還可以更好地創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思考。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教師就要盡可能地收集有用的網絡資源,讓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寫作中積累更多的素材。例如在進行議論文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各種新鮮的時事素材,引導學生從論證方法、論證結構等角度入手,對相關素材進行分析并學習其中的寫作技巧。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因果推理的方法,找出素材中論據的成因,并學會運用相關詞語,使議論文的論點與論據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以達到邏輯嚴密、思路簡潔的效果。此外,可以采用作文競賽等各種形式,保證學生在寫作形式上的多樣化。通過營造良好的寫作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寫作主動性,改善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促進高中寫作教學質量的提高。
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要求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造情境,使學生能夠走出教室,深入生活,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并將之化為自己的文字,從而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寫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積累,在寫作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使其在寫作中獲得成就感,并需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寫作中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通聯: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