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主問題”也叫“中心式問題”或“上位問題”,相對于課堂教學中零散、隨機、淺顯的問題而言,具有提綱挈領、整體感強,有計劃性、更加深入的特點。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要瞄準教學目標,從課文整體把握和學生易于參與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的思考、討論、理解和品鑒等自主解讀。本文從四個方面對主問題的設計策略進行初步探析。
關鍵詞 閱讀教學 “主問題” 設計策略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十分關鍵。就目前來看,部分教師對貫穿全文的“主問題”設置的認識存在著一些偏差,導致閱讀教學效益低下。因此,筆者將從如下四個方面對初中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策略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貫穿全文,體現課文結構框架
教學的一般規律和要求是由大到小,由淺入深。第一步要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就像閱人一樣,先看整體輪廓,再看具體樣貌,最后才是末端細節。一篇文章的創作,猶如蓋房子,先要有設計圖紙,然后按圖施工,不能亂了法度。在閱讀教學的主問題設計中,也要遵從這樣的法度,首先針對課文的“骨架”提出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放到文章的大布局上來,這對于學習寫作也是大有幫助的。
像《賣油翁》一文,雖然很簡短,但作者歐陽修在創作時也不是信手拈來,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然后才能一氣呵成,創作出經典。因此,在設計《賣油翁》的主問題時,可先從文字中跳出來,可以提出“如果讓你設計提綱,你會怎么寫”這個“主問題”,讓學生思考要表達這樣的意義需要如何來體現。
學生在預習階段已經通讀過全文,對課文內容是有一定了解的。《賣油翁》一文給人印象最直接的是兩人之前的“對陣”,素材就是一個神射手和一個賣油翁之間沖突的展開問題。學生在設計提綱的過程中,就會將自己的考慮和文章進行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往往就能發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課文的框架結構,又學會了如何去謀篇布局。通過一個“主問題”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尋找答案,教師再進行指導教學,明確歐陽修“多層抑制、一朝釋放”結構安排的妙處。學生得到提點后,便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比教師直接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提煉概括,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主問題”之所以被認為是“中心式問題”“上位問題”,是因為針對一篇課文,學生會有諸多問題,尤其在內容方面,可以多向多維度發問,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即課文的主要內容去進行“主問題”設計,防止學生一味關注細枝末節的問題,在關注點上走偏。對主要內容的問題設計,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理解和把握,是一個從引導到引入的教學過程。
《賣油翁》一文主要內容是講述了一個“熟能生巧”的故事。作者并沒有寫怎么做到熟能生巧,而是通過兩個“熟手”的巧妙對比來進行表達。教師在針對課文內容設計“主問題”時,就要考慮這樣的對比特征,比如可以提問“陳堯咨的善射和賣油翁的善倒油有什么異同?”讓學生去認真分析兩個不同“熟能生巧”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讓學生對“熟能生巧”的道理有更具體的理解,如射箭和倒油的巧都巧在“準”和“穩”,不但要眼準手穩,心理也要穩,不同之處在于行業和訓練方法等。
通過這樣的提問和解答,不但讓學生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還明白了“行行出狀元”的道理,進一步反躬自省,回到自身的學習上,也要不斷反復地加強練習,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爭做“小狀元”。再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做到“熟能生巧”,就是不能心浮氣躁,要穩住心神,在學習中就是要做到認真專注。這樣通過一個主問題,就能引發深度閱讀,一舉多得。
三、整理邏輯,分析課文關鍵拐點
柳青說:“人生的道路很漫長,但關鍵處就那么幾步?!睂懽饕惨粯?,往往洋洋灑灑數千言,關鍵點就那么一句或幾句話。因此凡文章尤其是好文章必有“文眼”,即關鍵拐點。初中教科書中收錄的都是經典文章,找到這樣的關鍵拐點是比較容易的。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要善于利用好這些關鍵拐點,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本,引導其學會運用這樣的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賣油翁》這篇精巧的短文設置的關鍵拐點就是賣油翁的一句話:“我亦無他,惟手熟爾?!鼻斑吢窳嗽S多“雷”,就是為了在這一刻“起爆”。教師在設計拐點“主問題”時,可以提出類似“賣油翁是怎樣逆襲的?”這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進行探討。至少可以發現以下幾個點:首先一開頭陳堯咨射箭當世無雙,非常驕傲,自然瞧不起在旁觀射很久的“粉絲”賣油翁。賣油翁見到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也“微頷之”表示“贊許”。但由于賣油翁是“睨之”,即斜眼看,而且點頭幅度很小,而斜著眼微微點頭這一動作有一定的嘲諷含義,因此成功激怒了陳堯咨。在這樣的鋪墊下,賣油翁才有了表現機會,通過油穿銅錢眼一舉逆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還要進一步讓學生明白矛盾相互轉化和相反相成的邏輯關系和發展過程,讓學生從感性認識進步到理性認識,學會對關鍵拐點的分析理解,進一步提高閱讀水平。
四、提升思維,體現課文主旨立意
文以載道,一篇課文往往圍繞一個主題會有不同的文字表達。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特別注重把握好文章的主旨立意,透過課文內容去提煉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在含義。在閱讀教學中,核心要求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挖掘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問題”的設置也要將這一要求作為落腳點,引導學生從深層次理解文章內涵,并轉化為自身的素養。
除了表明“熟能生巧”這一顯性道理外,作者歐陽修還想通過《賣油翁》一文表達一種為人和處事的態度,勸誡人們要保持謙虛謹慎、不可自負的思想境界。這也是這一篇短文給人最大的啟迪,是作者期望傳遞給讀者的人生道理,也是該文能成為經典永遠流傳的一個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要針對這樣的文章“精髓”進行提問,比如“陳康肅公為什么服了賣油翁?”讓學生各抒己見。
從教學實際看,學生起初是認為陳康肅公服了賣油翁的倒油技術,教師自然地往思想上引導后,學生又漸漸感悟到陳康肅公進行了自我反思,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的“笑”,既是服氣,也是自省,還是高興,通過賣油翁的言行,他也得到了思想境界的提升。最后,教師還將這種思想提升引導到學生自身層面,讓他們意識到在學習和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學習他人長處,不驕不躁,穩步前行,才能真正達到人生的理想目標。通過這樣直奔主旨的提問,讓主問題設計與思維提升緊密連接,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的圓滿達成。
綜上所述,四個層面是環環相扣的整體,在教學設計中要通盤進行考量。首先,“主問題”需要涵蓋全文中心思想,讓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認知。然后需在關鍵拐點上設計“主問題”,讓學生感知并領會文章帶有轉折意義的精彩部分。最后要歸結到提升思想境界上來,在針對課文主旨的提問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躍升、能力得到提高,從而積淀并夯實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通聯:北京第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