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教師千方百計地構建高端設計、智慧推進、能動優化的高效課堂,實現課程教學的提質增效、與時俱進。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的有效教研策略能夠為課程教學提供新方法、新動力與新拓展,惠及農村學生的科學成長。為了提升課程教學的品質,文章深度解讀城鄉學校共同體的概念,務實驗證城鄉學校共同體是時代教育的立足點,教研活動是城鄉學校共同體的發展動力,全面闡述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有效教研的活動價值,詳細總結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有效教研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城鄉學校共同體;有效教研;發展動力;活動價值;實施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基于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的有效教研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0302)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楊建棟(1993—),女,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水泉賈莊小學。
隨著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深度拓展,人民群眾對于農村教育實現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的呼聲愈加強烈。構建城鄉學校共同體,旨在提升農村教育教學工作的品質,科學推動教育公平與社會和諧。為了充分發揮城鄉學校共同體對農村教育的促進作用,教師開始深度考量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有效教研活動的科學實施策略,力求以城鄉學校共同體為育人支點,優化農村學生的成長環境[1]。通過這一舉措,城鄉學校共同體開啟了農村教育實現提質增效的新局面,助力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城鄉學校共同體的概念簡析
城鄉學校共同體是由某個城市的教育局牽頭,推動城市學校與附近的鄉鎮學校進行網絡對接、信息互通、智慧互助、資源共享,以城市學校的優勢資源為鄉鎮學校的課程教學提供智慧導引、課件支持、資源輔助,優化鄉鎮學校的教學方法、辦學思想、育人理念。同時,鄉鎮教師能夠在城鄉學校共同體活動中掌握更多的科教設備使用方法、教學課件制作方法、教學模式構建方法、課堂活動設計方法等,有效促進鄉鎮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走向兼收并蓄、持續提升的良好態勢。因此,城鄉學校共同體是鄉鎮學校獲得精準輔助,實現提質增效、循序漸進的智慧動力,能夠惠及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人生躍升[2]。
二、城鄉學校共同體是時代教育的立足點
新農村建設作為社會發展帶動農村進步的時代推動力,對農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與新目標,旨在努力為農村學生創設高水平、高體驗、高啟迪的課程認知環境。鄉鎮教師需要積極響應新農村建設對鄉鎮學校課程教學質量提出的品質要求與效益要求,努力提升課程教學的設計高度與活動效度。對此,鄉鎮教師不僅要有教書育人的責任感與時代發展的緊迫感,還要自覺為農村學生創設優質的課程教學環境,尤其要關注現有科教設備的開發深度、使用品質、實際效度。
由上可知,鄉鎮學校課程教學質量亟待提升,這是時代賦予教師群體的教育使命。為此,教師需要立足于城鄉學校共同體,將新方法、新手段融入鄉鎮學校課程教學活動。在城市教師高水平的成功經驗、先進方法、優質課件、創新模式的幫助下,鄉鎮教師可以促進鄉鎮學校課程教學走向提質增效,惠及農村學生的知識集聚、視野拓展、方法共享、能力訓練、課程發展等方面,幫助農村學生走出農村、迎接新生。因此,城鄉學校共同體是鄉鎮學校課程教學走向時代教育的立足點[3]。
三、教研活動是城鄉學校共同體的發展動力
第一,教研活動能夠為城鄉學校共同體提供高水平的科教設備使用方法。在城鄉學校共同體中,教師能夠將個人的科教設備創新使用方法與功能開發技巧傳遞出去,并自覺悅納其他教師的科教設備使用經驗,在兼收并蓄中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因此,教研活動有助于打造一支高素養、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不僅能夠促進城鄉學校共同體科學發展,還能夠為鄉鎮學校課程教學提供強大的現代科技支持,體現科教設備的實效價值[4]。
第二,教研活動能夠為城鄉學校共同體提供高品質的課程教學模式構建方法。在城鄉學校共同體中,鄉鎮教師能夠積極學習城市教師的課程教學方法、活動設計措施,在兼收并蓄中進行實踐應用,科學淬煉自身的業務能力、教育理念與職業素養[5]。這樣,城市學校成功的教學模式就會慢慢向鄉鎮學校推廣,并借助教師群體的團隊智慧有效推進鄉鎮學校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方法進階、活動提質、教學增效,助力鄉鎮學校實現科學育人。
第三,教研活動能夠為城鄉學校共同體提供高價值的教書育人理念的最新信息。在城鄉學校共同體中,鄉鎮教師能夠獲得最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活動方案,充分體現城市教師對鄉鎮教師的指導價值與幫助功能。這樣,鄉鎮教師就能夠持續學習育人方法與教學經驗,科學推動鄉鎮學校課程教學走向提質增效,助力農村學生改寫命運。因此,教研活動是鄉鎮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支點,能夠使其在積極學習中與時俱進[6]。
四、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有效教研的活動價值
首先,教師立足于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融合多種教學方法、育人智慧、施教理念對農村學生進行共同培養,實現集聚高品質的思維啟迪與高效指導。這樣,農村學生就會獲得優質的課程認知環境,擁有廣闊的學習探究平臺,從而保障他們的健康成長??梢姡處熈⒆阌诔青l學校共同體發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研活動,對于農村學校的課程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助力農村學生通過個人奮斗改寫命運。
其次,立足于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促進教師群體的方法共享、靈感交匯、創意互助,建設高素養的教師隊伍。對于鄉鎮教師而言,城鄉學校共同體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業務能力,優化他們的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7]。可見,教師立足于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加速自身職業能力高水平發展,有助于培養高層次的精英團隊。
最后,教師立足于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在群策群力中整合出高體驗、高品質、高價值的教學方法和育人模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形成良性循環。在這種模式下,城鄉學校共同體能夠推動鄉鎮學校課程教學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加速科學育人觀與農村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層次整合,打造高層次的育人環境??梢?,教師立足于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緊跟新農村建設的時代步伐、育人要求,為農村學生提供優質的課程發展環境[8]。
五、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有效教研的實施策略
城鄉學校共同體是鄉鎮學校課程教學實現模式創新、方法進階、活動提質、育人增效的資源寶庫,能夠幫助鄉鎮學校改善教育教學環境。
(一)以網絡平臺為城鄉學校共同體的科技基礎
為了促進城鄉學校共同體的科學發展,相關部門應借助日益普及的互聯網資源,在城鄉學校之間搭建起一個固定的教研活動平臺,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增加不同地域教師的接觸機會、交流頻度、教研效度,以現代科技為助力城鄉學校共同體夯實信息基礎。
例如,在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的教研活動中,相關部門應妥善安排教研活動的具體時間、活動方式、參與人員、交流內容、主題導引、課改方向等細節,以確保教研活動的科學發展。考慮到教研活動是在教師下班以后才進行的,為避免影響他們的休息時間,活動時間應盡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通常以一個小時左右為宜。為了提升教師信息交互頻率以及教研活動實用價值,具體可以采取定期交流與開放交流兩種模式進行教研活動。定期交流作為全員參與的集體教研活動,要求教師務必參與。開放交流指的是有充足時間的教師可以在微信群中隨時進行方法探討、經驗交流、互助拓展;而時間有限的教師則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參與微信群內的自主交流活動。通過以互聯網為信息交互媒介,以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的教研活動為智慧互助平臺,我們能夠在群策群力中促進農村教育發展。
(二)以同課異構為城鄉學校共同體的研究思路
為了促進城鄉學校共同體的科學發展,教師應立足于同課異構活動進行教研活動,以“同課”構建深度對比的研究對象,以“異構”汲取不同教學設計下的智慧成果,在自由交互中科學點評、擇優積累。同課異構活動是教研活動的研究素材,能夠幫助教師在集思廣益中汲取成功經驗,提升職業素養。
例如,在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的教研活動中,教師應精心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學視頻來相互交流。為高效利用時間,教師可以提前將教學視頻發送至微信群,以便參與交流的教師提前觀看,并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分析、初步評價、改進預估。這樣,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的教研活動就能節省信息儲備階段所花費的時間,實現務實高效。另外,教師能夠在不同學校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接觸到風格各異的教學方法、教學課件的制作措施、課堂活動的設計思想,有助于其提升業務能力與育人素養。可見,同課異構活動不僅能夠加速城鄉學校之間的教學經驗交流,還能夠推動教研活動走向精品型、創新化與特色性,從而優化鄉鎮學校課程教學。
(三)以主題座談為城鄉學校共同體的交流方式
為了促進城鄉學校共同體的科學發展,教師應發揮“人多力量大”的人力資源優勢,通過主題座談活動來提升群體教研的精準性、層次性、整合性和品質性,科學淬煉智慧結晶。主題座談活動是城鄉學校共同體的主流交互方式,能夠創造一個開放和諧、暢所欲言、集思廣益的交流環境,進而使教師實現擇優積累、自我提升。
例如,在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的教研活動中,教師應設定具體可行的探討主題,以增強城鄉教師之間信息交互的統一性、方向性、實用性和有效性。這樣,主題座談活動就會成為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教研活動的具體實施單元,能夠有效整合教師的群體智慧、團隊能動、拓展創意、課改經驗與職業素養,科學淬煉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活動管控能力、資源創設能力、育人創新能力。如此,主題座談活動能夠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的教研活動走向提質增效,推進教師對科教設備的使用、育人模式的改進、教學方法的優化。可見,主題座談活動是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教研活動的落實基點,是整合所有教師集體智慧的有效抓手,能夠推動教研活動實效化發展。
(四)以人文創新為城鄉學校共同體的育人目標
為了促進城鄉學校共同體的科學發展,教師應在群體教研中秉承與弘揚人文創新的育人思想,不斷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努力為農村學生創設良好的認知環境。人文創新是城鄉學校共同體的育人目標與指導思想,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創新需求,能夠推動農村教育走向提質增效。
例如,在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的教研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弘揚人文創新精神,提出層次不一、品質有別的個性化創新方法,以此形成“創新大熔爐”,提煉出高品質、實用性、有效化的創新方法,以促進鄉鎮學校課程教學的順利發展。人文創新精神是課程教學走向設計拓展、活動提質、過程增效、育人優化的最強動力,能夠為農村學生提供新啟迪、新導引、新靈感,提升農村學生課程學習的品質與實效。人文創新精神還可以說是城鄉學校共同體發展下教研活動的“主題曲”,能夠為農村學校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綜上所述,城鄉學校共同體屬于新興的時代產物,而教師之間的積極互助與有效教研是實現城鄉學校共同體育人價值的科學途徑。通過群體智慧的整合,能夠開發出高價值的教學方法與育人模式,從而助力鄉鎮學校課程教學的全面提升。為實現此目標,教師應以城鄉學校共同體為資源基礎、智慧輔助、方法導引,科學促進鄉鎮學校課程教學實現提質增效,同時以網絡平臺為城鄉學校共同體的科技基礎、以同課異構為城鄉學校共同體的研究思路、以主題座談為城鄉學校共同體的交流方式、以人文創新為城鄉學校共同體的育人目標,惠及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曉峰.城鄉教育融合背景下縣域內學?;咏萄刑接懀跩].廣西教育,2021(21):4-5.
[2]呂永平,魏靜.城鄉學校對口幫扶開展網絡教研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86):30.
[3]劉成達.關于城鄉學校開展“中小學體育協作體”教研活動的探究[J].體育風尚,2018(5):279.
[4]魏景,陳光磊,張祖民.強鎮筑基背景下菏澤城鄉教研共同體構建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23,45(3):69-74.
[5]王亞紅.城鄉一體化辦學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教研活動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2022(11):24-25.
[6]蘇永財.以即時通訊工具為平臺城鄉幼兒教師聯動教研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0(30):44.
[7]鄒瑞榮.構建教師發展共同體" 建立互動式評課方式:以數學學科教研活動為例淺談促進城鄉教師共同發展的策略[J].學苑教育,2020(23):73-74.
[8]於以華,王文斌.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小學教研聯盟建設策略[J].求知導刊,2020(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