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增強學習的動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以生為本”的要求,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深入研究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法;原則;作用;運用方法
作者簡介:張海霞(1982—),女,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教育學區。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倘若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單一、陳舊,會導致教學過程比較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知識包括詞匯、句子、語法等多項內容,知識點較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任務型教學法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將任務型教學法引入小學英語教學中,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他們的英語綜合素養,使他們獲得成就感,進而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小學英語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探索在教學活動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的有效措施,使這一教學方法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進而促進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原則
任務型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些學習任務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1]。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任務型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因此,任務型教學法有助于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強化他們的學習效果。要想將任務型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貼近生活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學生需要圍繞任務來展開學習,因此,越貼近生活的任務越容易引發學生的探究熱情。而且這種貼近生活的學習任務更真實,能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和親切感,進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覺地將英語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學習了問路常用語和方位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調查某個游樂場、商場和公園的位置,然后用英語描述從學校前往這些地方的路線。又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次家庭采訪活動,詢問各個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然后寫一篇介紹家庭成員的英語作文。這些任務都以學生熟悉的內容為基礎,具有真實性,他們會積極完成。
(二)針對性原則
學生的個性、興趣、學習水平等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也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時,教師要遵循針對性原則,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水平以及教材內容等設計不同的任務,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與自身能力和水平相符的任務,這樣就能發揮任務型教學法的作用,使學生得到相應的鍛煉和提高。例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讀完閱讀材料后,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如: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找出某個時間點或地點;總結文章各段落大意;等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任務,既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也與他們的學習水平相符。
(三)可操作性原則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設置學習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完成學習目標,任務主體是學生,他們需要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當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則,把握好任務的難度[2]。任務太難,學生會產生畏懼心理;任務太簡單,學生容易缺乏學習動力和成就感。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要多考慮任務的可操作性,任務既要有一定的難度,也要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這樣就能調動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例如,教完購物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到商店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分別到商店購買不同的物品。學生在購買物品的過程中會用到“How much is the...?”“How much are they?”等句型,以及各種物品的英語詞匯。這個任務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因為購物場景是學生熟悉的,而且英語對話內容是學生剛學習的,所以他們都能積極參與。
二、將任務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體現;教師傳授知識以講授法為主;等等。在這樣的英語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互動溝通較少,口語練習的時間和機會有限,而且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較低,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產生英語學習興趣,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并從中獲得成就感。任務型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它以具體的任務來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思考、探究、互動、交流、體驗的過程中完成任務。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會產生較強的探究熱情,學習興趣也會逐漸提高,而且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應變能力等都會得到相應的鍛煉,這有助于他們獲得全面發展。
三、將任務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學習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陌生的事物常常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很難在課堂上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運用任務型教學法,主要是讓學生完成多種多樣的、具體的學習任務。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任務,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主動完成任務。這樣,學習任務就發揮了驅動作用,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他們的學習態度會由被動變為主動,注意力會保持較長的時間,學習態度會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學習效率會明顯提高[3]。
以“Whose dog is it?”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在教完課文內容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英文兒歌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并讓學生在聽兒歌的過程中回答“歌曲中的農場里都有哪些動物?”這一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帶著任務去聆聽歌曲,即便有些動物的詞匯沒有學過,他們也能根據歌曲中各種動物發出的叫聲來猜測這些動物是什么。學生經過討論后總結出農場里的動物有duck、cow、pig、horse、sheep、dog等。接下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兒歌描述的畫面,讓學生分別說一說這些動物在什么地方,即讓學生回答“Where is the duck/cow/pig/horse/sheep/dog?”。學生嘗試結合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和以往的知識積累回答問題。在這節課上,教師借助歌曲、圖畫等形式來設置學習任務,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鞏固課堂所學。
又如,教師在講授完under、behind、beside、between、left、right、in front of、above、below、over、outside等方位詞后,可以讓學生使用三個以上的方位詞來描述自己在教室內的位置,或者讓學生根據某個同學的描述指出其座位,并寫出他前后左右的同學的名字。這樣的任務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既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也能鍛煉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能讓學生體會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因此,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獲得較好的訓練效果。
(二)設計情境性學習任務,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傾向于通過直觀、具體的方式來認識各種新事物,如圖片、實物、模型、親身體驗等。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情境性學習任務的方法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4]。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融入一些學習任務,這樣,抽象的知識就能夠轉化為具體的問題,學生就會積極主動投入對學習任務的探究中,在情境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當學生完成任務后,他們不僅會獲得成就感,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對英語知識的掌握也會更牢固。
例如,在教學“What's the weather like?”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天氣預報節目的視頻片段,創設播報天氣狀況的情境,讓學生了解如何介紹某個地方的天氣情況。其次,教師可以展示不同城市的照片,讓學生扮演天氣預報解說員,并以小組為單位用英語來播報某個城市的天氣狀況。這些城市的天氣不一樣,因此,每個小組的播報內容是不同的。最后,教師讓全體學生評判各個小組的代表對天氣狀況的解說是否準確。在這一情境性的學習任務中,學生體會到了英語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也進一步鞏固了表示天氣的英語詞匯,如sunny、rainy、cloudy、windy、snowy等,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又如,在開展“My weekend”這一主題作文訓練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圖片、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各種度過周末的方式,如放風箏、看電影、到公園游玩、參觀動物園、做家務、看電視、寫作業等。看著這些圖片和視頻,學生也想起了自己的周末生活。接下來,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學習任務,讓學生列出“weekend plan”,詳細說一說自己的周末是怎么安排的,會參加哪些活動。借助圖片和視頻來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會積極完成,從而獲得相應的鍛煉和提升。
(三)設置階梯式任務,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小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有限,對新鮮事物、未知知識等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們缺乏自制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在英語學習中,一些生詞會影響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導致他們對英語學習缺乏信心,甚至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階梯式任務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逐步學習和掌握知識。此外,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是逐步提升的,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階梯式學習任務,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能夠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以“In Beijing”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Look at these pictures,do you know where are they?”這一問題。接下來,教師展示北京著名景點的照片,如天安門廣場、長城、故宮、“鳥巢”、“水立方”等,學生基本認識這些地方,能夠回答出“Beijing”。之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北京市地圖,并在地圖上標出這些景點,同時出示“...is in the north/south/east/west of...”句型,讓學生結合地圖和所給句型,說一說這些景點分別在北京的什么地方。借助階梯式學習任務,學生能在教師的帶領下,逐步掌握本單元的詞匯、短語,以及介紹景點的句型等。
(四)布置課后學習任務,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任務型教學法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如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等,同時要求學生花費足夠的時間來練習。但是,小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較少,基礎薄弱,平時缺少語言環境的熏陶,僅依靠課堂上的學習不能保證學習質量。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后主動學習和探究,這相當于延長了課堂學習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練習英語的機會,能幫助他們鞏固課堂所學,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5]。
以“Seasons”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在結束課堂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后學習任務:搜集自己喜歡的季節的照片,并利用工具書查找相應的英語表達方式,之后結合課堂所學嘗試用英語寫一篇主題為“My favourite season”的小作文。教師通過布置課后學習任務的方式,將學生喜歡的季節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既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補充和延伸,也符合學生的興趣點,有助于他們在課外主動探索和學習,擴大他們的學習范圍,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但是,讓學生以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習英語知識和技能,并不是對學生完全放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各項學習任務,使任務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進而使任務型教學法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羅素珍.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4):173.
[2]谷師瑤.任務教學法在落實小學英語教學目標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21(20):71-72.
[3]胡映萍.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3(1):70-72.
[4]陳瑩.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1.
[5]袁文.淺談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英語教師,2021,2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