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質量是制約筆者所在地區高中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這也使得英語學科成了影響高中生學習和發展的瓶頸性學科,其中閱讀教學質量的薄弱尤其值得我們關注,這不僅由于閱讀是英語教育教學的基礎性組成部分,對于學生英語詞匯量的積累、英語語感的培養、英語表達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有著顯著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本地區大多數高中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質量都普遍不理想,鑒于這一現實,本文中筆者便結合自身近些年來的高中英語教學經驗及相關專家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就提升民族地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進行了一定的策略性思考,具體分析如下。
立足具體學情,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根據筆者的日常教學觀察發現,區域內很多高中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普遍不高,即使很多教材中的內容也未能做到熟讀,課外的閱讀內容更是非常欠缺,而若沒有一定的閱讀量積累,要提升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就是一種奢望,為此,我們有必要通過多途徑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積累英語閱讀量,具體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是讓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對其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其英語學習的動機。如可在日常的教學中適時地呈現英語在社會發展場景,如國際性會議、商貿洽談、交流溝通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及其重要價值,或分析英語在當前高考中所占的比重等途徑,讓學生逐步地意識到英語學習既是其現實的需要,也有助于其今后在更大的舞臺上進行發展。
二是引導學生逐步克服閱讀畏難情緒,提升學習自信心。畏難情緒的產生往往是由于我們對所面對的閱讀內容不熟悉或者不知該如何面對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因此英語教師必要的指導就顯得至為重要,如可開展專題性的授課,就如何面對文中的陌生詞匯、怎樣利用關鍵詞句把握文章大意等進行專門的分析,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逐步地解決閱讀過程中面對的問題并有所收獲時,其英語閱讀的自信心便能逐步獲得提升。
三是持之以恒布置常規性閱讀作業并督促完成以磨煉學生英語閱讀意志。閱讀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效果往往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的,需要我們長期的堅持,但若沒有教師的督促,單純地依靠本地區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制能力,往往可能是半途而廢,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可將英語閱讀設計為每天必做的英語作業,并鼓勵學生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增加閱讀量,久而久之,有助于學生將英語閱讀融為自己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四是注重和諧融洽師生關系的培養。親其師而信其道,英語教師在積極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能力贏得學生尊重的基礎上,還需要注重經常性的與學生就學習、生活等方面需要進行交流溝通,以逐步走近乃至走進學生的內心,贏得學生的信任,這有助于我們更有效地開展包括閱讀在內的英語教學工作并保證質量。
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閱讀質量
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減輕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的認知和理解負擔,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建議教師可在詞匯處理、速度提升、句式識別以及問題處理等方面給予必要一定的方法指導,以便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一是在詞匯處理上除了利用較為傳統的英語詞典識別理解外,還可利用諸如合成、轉化和派生等構詞法進行識別,但筆者更提倡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處理詞匯,其中對關聯詞的把握能夠較為直接和明顯地提升學生對語篇的分析能力。具體來說,其一是注意語篇中的關鍵性詞語以捕捉或判斷意思;其二是利用諸如and、besides等連接詞把握前后意思;其三是識記but、however、on the contrary等轉折詞推測前后意思;其四是利用包含否定含義的except、not等詞匯判斷句子意思,除此外,英語文本中為了表示意思強調還會使用諸如大寫單詞或者是斜體、黑體、劃線或是星號等進行標識,對此類標識詞匯的關注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清文本意思,減輕閱讀負擔。除此外,筆者也建議我們可在閱讀前,由教師或者是學生合作的方式對其中的重點或疑難詞匯進行交流學習,以盡可能減少閱讀過程中的詞匯障礙。
二是在速度提高上建議可嘗試Skimming及Scanning等方式,即略讀和跳讀。就略讀而言,重在對關鍵詞語及主題語句的把握,其中標題及起始和結尾段落往往是我們需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的部分,當然在略讀過程中,我們也需要重視諸如插圖、索引或是目錄等內容,其對于我們掌握大致的文本意思或是預測內容都有積極的作用;而在解決問題時跳讀則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其能幫助學生盡可能快地尋找到所需要的內容。
三是在句式識別方面注重語境下的句法結構及其表達的意義。作為組成英文篇章的基本組成部分或要素之一,把握一定的句子結構,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地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意思,從而提升閱讀的效果。例如當我們看到as conclusion時意味著此后的內容將是對一段或整篇文章的總結性表述,若是看到for example則表明此后的內容將涉及與前文意思相關的案例,再如談及文章的總體結構上,其一般會涉及Introduction、Main Body以及Conclusion幾部分結構。換言之,掌握上述句法結構有助于幫助學生更準確和迅速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四是注重設置高質量的問題引導、監控和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事實上,問題的設置既檢驗著學生的閱讀狀態,即語言輸入情況,同時也檢驗著學生的語言輸出情況,這對于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寫作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而在問題的設置范圍上,諸如概括大意、詞義猜測、捕捉細節、分析篇章或是邏輯判斷等都是可以考慮的。
結合具體文本,針對性提升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過程中,我們會面臨諸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不同的文體,考慮到平時寫作及測試的需要,我們應側重于前兩種文體并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方法指導。諸如在閱讀記敘文時,如果涉及的是傳記類的文章,則需要強調在閱讀過程中關注時間這一主線,而若是敘事類的文章,則需要關注諸如Time、Place、Characters或是圍繞文中所涉及的事情就其Cause、Process以及Result等進行分析理解;而在面對說明文時,則需要我們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引導,如若是解釋類的說明文,我們可以“是什么”“怎么樣”等問題形式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題,若是舉例類的說明文,則需要我們圍繞其中涉及的實例展開分析,并在分析過程中逐步實現對文章意思的歸納,當然若是分類說明文,則對不同類別的特征分析和把握就是我們理解文章的關鍵所在。
總之,作為民族地區的高中英語教師,需要我們在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重視閱讀的重要價值,并通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積極有效地一般性閱讀方法指導以及針對性的文本閱讀引導等積累學生的閱讀量,切實提升本地區高中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并以此為契機幫助孩子們逐步突破英語這一瓶頸性學科,助推其更好的學習和發展。
穆學貴
甘肅省積石山縣民族中學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育。
專家點評
缺乏優質教育資源是民族地區教育的普遍現象,英語教學質量更是限制民族地區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立足民族地區的學情,構建適宜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從民族地區的日常教學引入,切合實際地探討英語閱讀興趣的培養和英語閱讀方法的構建,幫助學生突破英語學習的瓶頸,讓民族地區的教學質量實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