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江華
中共黨員,威海市第七中學教師,高級教師,環翠區教壇新星、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優秀志愿者。撰寫多篇論文分別發表于國家級、省級、市級刊物。曾執教省、市級優質課,區級公開課,執教多節市級優秀課程資源課,參與省、市、區級多項課題,并被評為“名課程團隊骨干成員”。
語文偏重于感性,而作為語文教師的王江華也正是這樣一個情感細膩的人。她酷愛飽含深情的文章,時常讀到熱淚盈眶,迫不及待與學生分享;她會無所顧慮地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學生,只為讓他們對生活中的真情共鳴,從而激起作文的靈感漣漪。而這般細膩的情感,也讓她的課堂宛如潺潺溪流,沒有華麗修飾,聽來卻讓人動情。
讓情感在課堂流動
無論從功利的分數角度分析,還是從語文的學科素養考量,在王江華看來,閱讀和寫作都可以說占據了語文的半壁江山,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寫作意識,也是語文學科的地基工程。
王江華所在的威海七中是一所地處鄉鎮的學校,而鄉鎮的孩子相對縣城學校的孩子,閱讀習慣和意識都相對較弱,而閱讀沒有積累起來,寫作便成了“啃筆頭”的難事。王江華認為,要讓學生喜歡上閱讀,語文教師就要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情緒感染,追求情感共鳴,真正做到理中蘊情,通情達理。
在《致女兒的信》課文中,蘇霍姆林斯基面對14歲女兒對于“愛情”的疑問,不回避、不敷衍,用充滿詩意的故事闡釋愛情的真諦。而面對講臺下一群十來歲的青春期少年,“愛情”也向來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在講授課文時,王江華刻意挑選合適的音樂,烘托課堂氣氛。接著,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父母的對話”“與朋友的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抒發對愛情的看法,環環相扣,一步步完成對“愛情”的解讀,原本一堂簡單的課文講授,最終讓不少學生熱淚盈眶。有學生感慨道:“別在三月就迷失了整個春天,在五月就揮霍了夏日所有的激情……”生動且富有文采地詮釋對愛情的深刻解讀。
和閱讀一樣,寫作也從來不是單純的文字堆疊,而是真情實感的流動。在布置“媽媽,我想對你說”的記敘文題目時,王江華不免聯想到諸如“媽媽送我去醫院”“媽媽雨天校門等我放學”等等這些陳舊題材,如何把“母愛”這個老話題寫出新意,王江華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
那堂語文課,王江華給學生分享了自己生活里的小插曲:在兒子上幼兒園的那個春天,她的父母搬到了姥姥家所在的小區,離自己遠了的同時,也離姐姐家近了一些。因為埋怨父母的偏心,她曾一度賭氣不和父母往來,但有天推開家門,卻看到母親已經準備好了一桌的飯菜,閑聊后才明白,父母并沒有所謂的偏心,只是年齡大了,想和老姊妹近些,其實無時無刻不掛念著女兒,而自己的委屈,全來自對父母的誤解。而這樣的小插曲也恰恰說明,父母的愛并不一定要以很沉重的故事承載,用心感知,也能在某些小事中體會到溫情。于是那一次的作文,少了很多“老套路”“公式文”,多了對生活細節的思索,對母愛體察入微的理解,尤其一個平日大大咧咧的“假小子”,卻能從母親的一撮白發把思緒帶回母親多舛的生活經歷,對母愛的理解細膩深刻,在課堂上朗讀時,全班孩子的神經都被撥動了,甚至不少孩子都在小聲抽噎。無疑,真情實感是作文的加分項。
讓育人實實在在發生
無論是自己幼年求學,還是成為教師教書授課,大部分的時間,王江華都是在鄉村度過,面對的孩子,也大部分來自鄉村,家庭情況復雜、學習基礎不足、行為習慣較差是普遍存在的狀況,王江華深知,面對這群孩子要多關心,更要多一點耐心,她會在課下和學生打成一片,像朋友般交談,也會在課上嚴肅認真,端正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因此常常有學生開玩笑地說道:“王老師就像會‘變臉’一樣,課上課下是兩個人!”
在王江華的記憶里,對一個孩子始終印象深刻。那是個聰明但非常淘氣的男孩,甚至老師一不在,他便會帶頭打鬧嬉戲,班里的班委拿他都沒辦法,頗有點“刺兒頭”的味道。為了改變這個孩子的習慣,王江華不止一次去到這個孩子的家里家訪。那時正值冬天,加上路途較遠,每次家訪完天已經完全黑了,王江華只得摸著夜色趕回去。正是這份真誠深深打動了男孩,不多時,王江華從男孩母親那里得知,自從家訪以后,男孩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習刻苦了,也不淘氣讓家長操心了,后來,這個男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學的計算機專業,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學府。
有令人欣慰的案例,自然也有不少遺憾的案例,在王江華的教育生涯里,遇到過不止一位沒能成功轉變的學生,這些學生也讓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與局促。于是在36歲那年,王江華自主報考并通過了心理咨詢師的考試,在當時山東省內,還沒有教師大規模地報考心理咨詢師。在學習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她對于教育的態度與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于學生也多了一份包容、理解、幫助,正如她所說:“教書育人其實是一份相輔相成的工作,我們在傾心幫助孩子,走入他們內心的同時,其實也在改變自己的心境,讓自己更懂他們?!?/p>
如今處在45歲的年紀,職稱評上了,榮譽也收獲了不少,在不少教師已經可以選擇躺平的年紀,王江華依然深知學無止境,不可停滯不前。無論是傳統的語文教育理論,還是近兩年高關注度的大單元教學、整本書教學等等,均是王江華學習的重點。而作為前輩教師,在帶動新人教師成長的過程中,王江華也無數次看到自己的影子,曾經意氣風發、執著追求的自己,如今除了年歲的增長,依然初心如炬,不斷書寫教育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