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順英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四中語文教師,云南省楊益華初中語文工作室成員。
積累·收獲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初見你,是在2021年1月25日,春意萌動,萬物復蘇。我們麗江市的20多位語文人齊聚美麗的文筆學校,我正式加入了“云南省基礎教育領域教學名師楊益華初中語文工作室”。很慶幸自己能搭上“名師工作室”這班車,促使我踏上初中語文教學研究之路。你領航,搭建了一個高規格、高層次的公眾號學習平臺。激動忐忑的我學習登陸平臺,熟悉各個環節,各個流程;慵懶的我開始“筆耕不輟”,抒寫工作中的成敗得失;愚笨的我收獲的點點滴滴,都包含著勞作與汗水,談不上美麗,卻洋溢著收獲和喜悅。時光匆匆,兩年已然過去,我們一起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團隊中努力、進步、成長,把讀書、培訓、聽課、上課、感想等工作日常隨意聊一聊,把師生之間的美好簡單寫一寫,在教育征途中留下成長足跡!在公眾號“百草園”欄目,已發表并收錄文章近30篇,在美篇中發布文章40多次。
學習·感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領略“送你一支生花妙筆”的精彩;感受“人生順遂,要把別人當人,人生失意,要把自己當人”的哲理;徜徉于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古詩詞境地,徘徊在“語文教學變與不變”的岔路口。你說,要用好用實部編教材,追求“心中的理想課堂”。慶幸,在這知天命的年紀遇上你,我把“讓每節課都精彩”作為追求的目標,多次當課賽評委,你推薦和購買的“名師優課”70多節我認真聽,余映潮老師的課型創新意識,在閱讀教學中結構清晰、內容優化、活動充分、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化平淡為神奇,變無味為有味,一節節課猶如一幅幅美麗的畫,美麗的畫印在了同學們的心中,“余氏風格”亦印在了我的半畝方塘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溫儒敏老師激勵像我一樣的鄉村教師:“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精神空間日益縮小,焦慮感遍布,很多人陷入職業疲憊的泥淖,這時候‘詩意’何在?可以不寫詩,但一定要保留一點人生的‘詩意’,要有各自的精神‘自留地’”。郭峰老師的“四界語文”,李煜暉老師每天10分鐘的公益課,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康震老師講古詩詞,程翔、肖培東、王君、周麗蓉……在你搭建的橋梁上,語文界大咖在我的半畝方塘中徘徊,大咖的每句話,分量很重,話里的每個字,都輕輕撥響了心弦。樸素與藝術,閱讀和寫作,好似一支和諧的合奏樂曲,在我耳畔回蕩,仿佛山間的清泉緩緩流進半畝方塘。
實踐·反思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所學、所思、所聞、所感用于實踐,落實到日常工作中,融進每一堂課,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邊教邊學,反思提升,不斷成長,“教學相長也”。在你的帶領下,工作室針對教學難點、熱點問題進行網上交流,虛心向專家們學習請教;每一學期的送教下鄉活動,讓我們針對新課改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每一節示范課的打造讓我們反思怎樣聚焦基礎,提升能力,怎樣把握語文教學重點,拓寬學生視野,怎樣通過典型課例來體現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怎樣在教學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在此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你引領團隊腳踏實地,在探討中進步,在合作中發展。“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你給予我力量,給予我勇氣,給予我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