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雪琴,重慶市墊江縣桂溪小學語文教師,墊江縣小學語文趙華容名師工作室成員。曾獲市級一等輔導獎,縣級演講一等獎,參編《農村小學生勞動精神培養》著作。
2023年2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教育數字化浪潮抵達了教育的每一寸熱土。作為鄉村青年教師,我也在實踐中深切感受到了數字化教育的便利與實用,以及對鄉村教育的影響。
教育數字化惠及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教師成長
2018年8月,我站上了屬于自己的“三尺講臺”,迎接我的數字化教學設備只有一臺老式電腦、一張白色幕布與一臺落灰的投影儀。課上,電腦死機耽誤教學進程,投影儀投射的影像模糊影響學生視力,教學資源的匱乏使得課程教學深度不夠……各種問題導致我一度放棄使用多媒體,回歸“傳統教學”——只用課本和黑板。
設備的陳舊讓我感到無力,所學專業與教學崗位的不對應讓我躊躇不前。鄉村教育落后點之一在于師資配備不夠。還沒來得及反應,我便被安排承擔一個班的語文、英語課程教學及班主任工作。雖然畢業于小學全科,理論上我可以教小學階段的所有課程,實際上,我在大學主要學習的是小學數學教學,所有的教學見習都跟小學數學有關,對其他學科只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突然到來的教學任務,讓我沒有時間全面學習語文和英語的課程教學,只能依靠手中的幾本課輔資料書。備課時,我常將書本標注得滿滿當當,生怕遺漏了知識點。講課時我總是滔滔不絕,生怕學生沒聽懂。雖然很努力,但是教學效果并不好,自己很累,學生也收獲甚微。
2019年,學校更換了一批教學設備,開始引進鴻合系統進行教學。鴻合系統里課件資源豐富,不僅有大城市名校名師的課程,還有來自鄉村學校同行的經驗分享。每次備課時,我都會先去看系統里面的微課,然后結合教輔資料書確定每課的教學重難點,再根據班情來制作多媒體課件。實踐得多了,我漸漸知道該如何備課、如何上課,也能根據教學內容自己發現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比如,我會根據字詞字音特點來設計游戲,讓他們同臺競賽來選擇正確的字音或字形,激發其學習興趣,鞏固其學習成果。遇到難懂的知識點,我也會在鴻合系統中尋找合適的動畫,將知識點放進動畫中,讓學生們在歡笑中理解難點。
短短兩年,我切實感受到了數字化教學所帶來的便利,也看到了學生們的變化。在學區同年級二十幾個班級中,我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從十八名變成第三名,英語成績從二十幾名變成第一名。在教育數字化的助力下,設備的更新和技術的先進像一注超強營養劑帶給我教學上的希望,豐富的課程資源也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努力的方向,讓我從無從下手變成得心應手。
教育數字化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教育更公平
過往,我的教學設計中常有一個錯誤的分層教學觀念:為學困生設計簡單的問題,為一般學生設計中等難度的問題,為優等生設計困難的問題,也會根據問題難度來抽取對應的學生回答。但是,簡單與困難只是教師的判定,無法避免主觀片面,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思維。例如,提問簡單的問題時,部分優生知道不會讓他回答就懶得思考;提問優生時,學困生覺得自己答不上就放棄思考。一來二往,學生們錯過了許多鍛煉的機會。
鴻合系統中有隨機點名功能,每個學生都有被點到的機會,其學習、展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
我們班有一個“天使”學生,天生智力低下。學習《鳥的天堂》時,講到對榕樹的描寫,我問學生:“這株榕樹有什么特點?”當天的隨機點名碰巧點到了他,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很簡單,對他來說卻很難。他站起來后,半天沒有說話。正當我猶豫是否讓他坐下時,他開口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我愣了一下,雖然他口齒不清,甚至有幾個不認識的字沒讀出來,但我清楚,他知道正確答案。或許是震驚,或許是感動,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他的話音剛落,全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也不禁鼓掌。他知道我們都在肯定他的進步,便帶著驕傲的神情坐下。課后我將他單獨叫到辦公室表揚,他說:“章老師,昨天我在家里讀書的時候,讀了很多遍,姐姐跟我說了那個句子是寫榕樹很大的。”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你真棒,老師一直都鼓勵你多學習、多讀書,你現在能回答這么難的問題,進步非常大。繼續努力,我相信你!”
如果是口頭抽學生回答問題,我肯定不會點他的名字,更不會發現他的努力與進步。隨機點名的功能給了他公平展示自己的機會,也給了他繼續努力、不斷進步的契機。在教育數字化之下,教育的公平性透過這件小事被彰顯,它不僅能為鄉村教育提供海量資源,也能讓鄉村孩子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主動擁抱教育數字化,感受教育的多彩與進步
科學在發展,文明在進步,我也常在思考:在教育數字化這波熱潮中,鄉村教師應當如何立足?
首先是轉變觀念。我周圍很多鄉村教師由于學校條件不好、生源較差,總是故步自封,不愿改變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不僅自身的學習熱情被磨滅,也削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我看來,教育數字化不是硬性任務,而是一座橋梁,橋那邊是我們想要抵達的教育美岸。主動擁抱教育數字化,或許會看到別樣風景。
其次是大膽行動。剛接觸鴻合系統時,我既怕操作不當弄壞教學設備,也怕操作失誤影響教學進度,行動上總是畏手畏腳。后來,我發現鴻合系統操作簡單、功能強大。一塊電子屏,既可以是多媒體課件的顯示屏、能板書的“黑板”,也可以是教師學習的資源庫、記錄學生進步的資料袋,還可以是美術學科的畫板、數學和科學學科的實驗室……身處在網絡科技新時代,鄉村教師不應被內心對新事物的恐懼束縛住,而應大膽嘗試,多多實踐,主動與數字化教育接軌,讓它成為我們的教學好幫手。
最后是保持學習。時代在進步,教育不能一成不變。教育數字化為鄉村學校提供了更好的教學環境與資源,鄉村教師應主動培養數字素養,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唯有如此,才能不斷進步,推動鄉村教育的發展,助力教育公平的落地。
教育數字化助力鄉村教師成長,促進教育公平。這座橋梁連接著開放、多元、協作的教育,鄉村教師既然已經走上這座橋,那就應堅定不移地向前行,主動迎接更美好的教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