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皮秒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皮膚科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5例黃褐斑患者,將其以隨機抽簽模式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給予氨甲環酸治療,觀察組(55例)實施氨甲環酸聯合皮秒激光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的黃褐斑面積及嚴重程度(MASI)評分、安全性等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9.09%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MASI評分差異不明顯(Pgt;0.05);治療后均改善,且觀察組治療后2個月MASI評分為(11.09±3.06)分、治療后4個月評分為(6.92±2.4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14.08±3.65)分、(9.93±3.0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91%與對照組的8.00%比較差異不明顯(Pgt;0.05)。結論 皮秒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效果肯定,可有效促使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皮秒激光;氨甲環酸;黃褐斑
中圖分類號:R75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20.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20.007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色素沉著病變,通常出現在面部、頸部、手背等暴露于陽光下的部位,表現為皮膚表面的深褐色斑點或斑塊。主要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的皮膚老化和色素沉著,包括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性激素變化、遺傳因素、皮膚炎癥等[1]。該疾病屬于良性病變,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威脅,但它會對患者的外貌和自信心造成影響。臨床治療黃褐斑的方法包括使用美白護膚品、光子嫩膚、激光治療、化學剝脫等,不同的治療方法針對的黃褐斑類型和程度不同[2]。氨甲環酸是一種促凝血藥物,能對黑色素顆粒進行干擾,改善色素沉著現象;皮秒激光利用的原理為光熱解,可使色素破裂,其作用于血管微循環系統,可使皮膚狀況得到改善,還可將細微褶皺清除[3]。為進一步探討皮秒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的效果,本文將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皮膚科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5例黃褐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皮膚科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5例黃褐斑患者,將其以隨機抽簽模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照組(50例):男9例,女41例;年齡為21~56歲,平均年齡(39.38±11.72)歲;病程為5個月~19年,平均病程(5.98±2.07)年;Fitzpatrick皮膚分型[4]:Ⅲ型27例,Ⅳ型23例;Wood燈下分型[5]:14例為表皮型,36例為混合型。觀察組(55例):男12例,女43例;年齡為22~58歲,平均年齡(40.21±10.39)歲;病程8個月~17年,平均病程(6.13±2.92)年;Fitzpatrick皮膚分型:Ⅲ型31例,Ⅳ型24例;Wood燈下分型:16例為表皮型,39例為混合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診斷為黃褐斑[6];②無其他皮膚疾病;③近期未接受治療,如口服光敏藥物。排除標準:①色素沉著由其他疾病所致;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④妊娠期/哺乳期。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氨甲環酸治療:氨甲環酸(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43021916,規格:0.5 g)口服,劑量為500 g/次,2次/d,治療時間為4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氨甲環酸聯合皮秒激光治療。氨甲環酸用法同對照組一致。皮秒激光:操作前清潔臉部,在患處涂抹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3466,規格:30 g),濃度為5.0%,患者采取的體位以平臥位為宜,將護目鏡放置在眼部。采用的儀器為皮秒激光儀(美國賽諾秀皮秒翠綠寶石激光儀,型號:MA):能量密度為0.35~0.72 J/cm2,頻率為9~10 Hz,直徑為7~10 mm,波長為755 nm,皮膚出現微紅、微熱停止操作。治療后進行冷敷,以40 min為宜,每4周治療1次,治療4次。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評價 參考《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7],基本治愈:經治療后,患者面部皮膚接近正常,其色斑面積為原來的10%以下;顯效:經治療后,患者色斑面積為原來的10%~lt;40%,顏色明顯改善,出現淡化;有效:經治療后,患者色斑面積為原來的40%~69%,顏色有所淡化,存在皮損;無效:經治療后患者色斑面積在原來的69%及以上,色素斑顏色變化不明顯,皮損基本無變化。總有效率=1-無效率。
1.3.2 治療前后兩組黃褐斑面積及嚴重程度(MASI)評分對比 采用MASI評分,對患者前額部、右顴部、頦部、左顴部黃褐斑情況進行評估,分值范圍0~48分,分值與黃褐斑癥狀呈負相關。
1.3.3 不良反應 包括惡心嘔吐、皮膚潮紅、疼痛瘙癢等。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例(%)]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以秩和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行t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9.09%,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MASI評分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ASI評分均改善,且觀察組治療后2個月、4個月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91%與對照組的8.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3。
3 討論
黃褐斑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色素性皮膚病,通常表現為臉部、頸部、手背等暴露部位出現暗淡、棕色或黑色斑塊,大小和形狀不一,有時會融合成大片。黃褐斑的形成與人體內的黑色素有關,多數情況下是由于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或內分泌失調、年齡增長等因素引起的。其癥狀為:常在顴頰部對稱分布,為黃褐或深褐色斑片,在眶周上、唇、前額、鼻部也可累及。該疾病好發于中青年女性,男性也可發病,有損面部形象,部分患者會因此出現自卑、抑郁,對其生活、工作造成不利影響[7]。對于黃褐斑的治療,目前可采用化學剝脫治療、Q開關1 064 nm激光、口服氨甲環酸、外用酪氨酸酶抑制劑等,然而上述方法治療效果均不理想,有較高的復發率,治療后易出現并發癥,如感染、色素不均、色素沉著等[8]。
皮秒激光為新的治療方法,可針對性治療色素性疾病,其特點是脈寬較短,安全系數較高。該方法是利用動能將色素震破,進而對皮膚色素進行改善。其主要優勢如下[9]:①高效性:皮秒激光能夠更快速、更徹底地去除黃褐斑,通常只需要1次或幾次治療就能夠看到明顯的效果。②安全性:相較于傳統激光治療方法,皮秒激光更加安全,能夠更好地保護周圍健康皮膚,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損傷。③無痛性:皮秒激光治療黃褐斑無需麻醉,而且疼痛感非常輕微。④短恢復期:相比于傳統激光治療方法,皮秒激光治療黃褐斑的恢復期更短,患者可以很快地回歸正常生活。但臨床發現,單一激光治療效果仍不理想,可與其他治療方法聯合,以提高治療效果。氨甲環酸是臨床常用于治療黃褐斑的藥物之一,該藥物可抑制黑色素合成,促進黑色素降解,同時還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和對皮膚的損害,促進皮膚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此外,其還可抑制炎癥反應。
本次研究中,經聯合治療,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達到89.09%,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韋強梅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由此可知,黃褐斑患者經聯合治療措施后,多數癥狀明顯改善,色素沉著面積明顯減少;只有少部分患者療效不明顯。這是因為,氨甲環酸可與酪氨酸競爭,使黑素合成受阻;皮秒激光技術可加快膠原蛋白合成速度,使皮膚美白、去皺,兩者聯合具有協同作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但有報道顯示[11],黃褐斑患者經聯合治療仍有復發的現象,其時間約在治療后3個月,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氨甲環酸藥效減退有關,同時黃褐斑的發生、加重與日曬關系也很密切,因而在治療后要注重防曬,如涂抹防曬產品、外出打傘等。
在MASI評分的改善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2個月、治療后4個月的MAS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與肖潔銀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由此可知,對黃褐斑患者給予皮秒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在治療后其癥狀可得到明顯改善。這是因為,氨甲環酸能通過多種機制來改善黃褐斑,包括抑制黑色素合成、促進黑色素降解、抗氧化作用和抑制炎癥反應等,從而能夠顯著改善黃褐斑的MASI評分[13]。
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91%,與對照組的8.00%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此結果說明,皮秒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不增加不良反應。這是因為,黃褐斑形成與紫外線誘導的角質有關,口服氨甲環酸可使角質細胞纖溶酶活動受阻,減低酪氨酸酶活性,對皮膚色素進行抑制;皮秒激光技術,可將皮膚中的色素顆粒破壞,聯合使用可對現有色素顆粒進行破壞,亦能阻斷色素來源,有較好的效果[14]。
綜上所述,皮秒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效果肯定,可有效促使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中國黃褐斑診療專家共識(2021版)[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21, 54(2): 110-115.
趙蓮英, 程征濤, 劉冬青, 等. 大光斑1 064 nm調Q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美容醫學, 2022, 31(8): 25-28.
齊向東, 張斌, 秦建增, 等. 755 nm皮秒激光與強脈沖光治療面部雀斑臨床療效定量對比分析[J].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2018, 34(6): 437-441.
夏米娜, 王學民, 劉彥群. Fitzpatrick皮膚分型和最小紅斑量[J].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1, 37(6): 376-379.
劉邦民, 堅哲, 李春英, 等. 女性黃褐斑中醫證型與部位分型及病程的關系[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4, 13(5): 273-275.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 黃褐斑中醫治療專家共識[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9, 18(4): 372-374.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 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4, 37(7): 440.
朱榮藝, 吳閩楓, 施靖娟. 氨甲環酸聯合PicoWay 1064 nm超皮秒全息衍射點陣治療黃褐斑臨床療效評價[J]. 皮膚科學通報, 2022, 39(5): 452-457.
黃謝梅, 吳滿平, 沈新劍. Q開關1064 nm激光聯合氨甲環酸對黃褐斑的治療效果及對血清相關因子的影響[J]. 現代實用醫學, 2022, 34(8): 1109-1110, 1120.
韋強梅, 江賀, 李冬花, 等. 755nm皮秒激光聯合口服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J]. 中國美容醫學, 2018, 27(10): 34-36.
王雪, 趙小峪, 周澤荃, 等. 氨甲環酸在治療黃褐斑領域中的應用進展[J]. 藥學研究, 2020, 39(6): 348-354.
肖潔銀, 陳誠, 諶秀娟. 755 nm皮秒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的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美容醫學, 2022, 31(6): 1-5.
趙晴, 趙廣瓊. 1540nm非剝脫點陣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的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8, 17(6): 500-502.
熊瑛, 陳婷, 孫文文, 等. 非剝脫性點陣激光聯合氨甲環酸治療黃褐斑臨床療效評價[J]. 中國美容醫學, 2019, 28(9):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