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曹縣人民醫院診治的6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1例。對照組施行硬膜外麻醉,觀察組給予腰硬聯合阻滯麻醉,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動力學、應激反應、認知功能、不良反應。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藥物用量為(8.67±1.25)mL,少于對照組的(14.89±2.36)mL,麻醉起效時間為(2.01±0.45)min、完全阻滯時間為(15.64±2.51)min、麻醉后恢復時間為(1.21±0.25)h,短于對照組的(4.31±0.89)min、(24.36±3.76)min、(1.65±0.46)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麻醉后10 min(T1)、手術結束時(T2),觀察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高于對照組,皮質醇(Cor)、去甲腎上腺素(NE)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術后3 d,觀察組簡易智能量表(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中具有較高的麻醉效果,能夠保障患者的術中血流動力學平穩,可減輕應激反應,且對認知功能影響較弱,不良反應較少,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下肢骨折;腰硬聯合阻滯麻醉;麻醉效果;血流動力學;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20.00.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20.009
下肢骨折為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包括股骨、脛腓骨、根骨及足跗骨等的骨折[1]。患者發生下肢骨折后,下肢運動功能、日常活動受限,生活質量大大降低,需及時接受有效治療[2-3]。手術為臨床治療下肢骨折患者的重要措施,通過手術復位骨折,以達到功能恢復、改善預后的作用。但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種基礎疾病,機體各項器官功能處于衰退中,其對手術創傷、應激反應的承受能力較低,故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案對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4]。硬膜外麻醉為下肢骨折手術常用的麻醉措施,但其麻醉見效慢,用藥劑量大,易誘發血壓升高等不良狀況。隨著麻醉技術水平的提升,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得到了臨床醫師的重視并逐漸被應用于臨床,這種麻醉方式為椎管內麻醉的一種互補麻醉,可將硬膜外麻醉與腰麻(指蛛網膜下腔麻醉)結合起來,具有麻醉起效快、藥物用量少等優勢[5]。基于此,本研究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曹縣人民醫院診治的6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對此類患者的具體效用。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曹縣人民醫院診治的6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1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61~84歲,平均年齡(73.49±1.75)歲;體質量指數(BMI)18.3~26.9 kg/m2,平均BMI(24.89±0.67)kg/m2。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齡62~87歲,平均年齡(73.58±1.84)歲;BMI 18.4~27.1 kg/m2,平均BMI(24.96±0.75)kg/m2。兩組患者各項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經曹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對本試驗知曉,并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第四版《實用骨科學》[6]的有關標準,且經X線等檢查確診;②符合手術相關指征,且無手術有關禁忌證;③均為新鮮骨折;④患者具有較高的依從性。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疾病者;②骨折處已出現感染者;③合并凝血功能、凝血系統異常者;④存在嚴重的腦器質性疾病者;⑤意識障礙,難以進行正常交流者;⑥存在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⑦伴有血液系統疾病者;⑧內固定失敗二次手術者;⑨合并其他骨折者。
1.2 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于麻醉前30 min注射0.1 g苯巴比妥鈉(上海上藥新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501,規格:0.1 g)、0.5 mg阿托品(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5020844,規格:2 mL∶1 mg),5~7 L乳酸鈉林格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961,規格:500 mL)滴注。對照組行硬膜外麻醉:患者選擇側臥體位,選擇L3與L4間隙為穿刺點,于穿刺完畢后放入硬膜外導管,并輸注2%利多卡因(安徽長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0932,規格:5 mL∶0.1 g)3 mL,待麻醉起效且患者無異常后,注射0.25%羅哌卡因(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218,規格:10 mL∶75 mg)10~12 mL。觀察組行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具體的手術體位、穿刺部位均同對照組;待穿刺針進到硬膜外腔時,轉換內針對蛛網膜下腔間隙行穿刺,等到腦脊液回流且正常之后,經由穿刺針輸注10~15 mg布比卡因(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106,規格:5 mL∶25 mg);于硬膜外置管,幫助患者轉換體位,調控阻滯平面lt;T10;對麻醉功效較弱者,需經由硬膜外加入一定量的0.25%羅哌卡因,直到麻醉效果良好。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動力學、應激反應、認知功能、不良反應。①麻醉效果:統計患者藥物用量、麻醉起效、完全阻滯與麻醉后恢復時間。②血流動力學:以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嚴格監測患者的心率(HR)與平均動脈壓(MAP),監測時間為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手術結束時(T2)。③應激反應:采集患者T0、T1、T2時的3 mL靜脈血,以3 000 r/min的速率行10 min的離心處理,獲取上層血清后,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其皮質醇(Cor)、去甲腎上腺素(NE)。④認知功能:術前、術后3 d,以簡易智能量表(MMSE)[7]評估,滿分30分,分數越高,認知功能越好。⑤不良反應:統計血壓升高、呼吸抑制等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 20.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通過[例(%)]表達,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通過(x±s)表達,行t檢驗;多時點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麻醉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麻醉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對比 T0,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T1、T2,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較T0均降低,但觀察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對比 T0,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T1、T2,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較T0均升高,但觀察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對比 術前,兩組患者MMSE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術后3 d,觀察組患者的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45%(2/31),具體為血壓升高、呼吸抑制各1例;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90%(4/31),具體為血壓升高、呼吸抑制各2例。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85,P=0.668)。
3 討論
下肢骨折包括下肢長骨的骨折、關節的骨折與骨盆的骨折,患者骨折后活動能力受到明顯限制,進而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8-9]。老年人群為下肢骨折的高發群體,近年來因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下肢骨折的患病率上漲,從而給患者的身心安全造成眾多危害[10-11]。針對此類患者,臨床通常選擇手術治療,以此快速糾正骨折狀況,促進骨折愈合。但因老年患者的自身生理功能衰退,其手術、麻醉耐受力較弱,加之此類患者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患者術后血流動力學易出現較大波動,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12-13]。因此,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措施意義重大。
針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既往臨床常采用硬膜外麻醉配合手術,但其麻醉藥物用量較大,且起效較為緩慢,劑量掌控難度大,在術中常需追加鎮靜、鎮痛藥物,易誘發呼吸抑制,從而加大手術風險。因此,探尋一種更加迅速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手段成為臨床研究重點。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麻醉效果優于對照組;T1、T2時觀察組患者HR、MAP高于對照組,Cor、NE低于對照組;術后3 d,觀察組患者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由此表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中的麻醉作用較強,藥物用量更少、起效時間更短,可有效維持患者手術時的血流動力學穩定,減輕應激反應,從而減少麻醉藥物對患者認知功能的損傷。分析原因,腰硬聯合阻滯麻醉是采用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和硬膜外阻滯麻醉的麻醉方法,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的起效時間快、阻滯效果好,而硬膜外阻滯麻醉可提供長時間手術麻醉和術后鎮痛,繼而可有效松弛肌肉,利于麻醉藥物的進入,使得藥效更快發揮。同時,因為該麻醉措施起效快,可減少不必要的麻醉藥物用量,所以機體代謝藥物負擔更小,由此可減少藥物對呼吸功能、免疫細胞的干擾,緩解應激反應,保障血流動力學維持于穩定狀態,利于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恢復[14-15]。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主要是由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通過緩慢、少量的輸注麻醉藥物,能夠提升心臟、血管對麻醉藥物的適應程度,進而減少麻醉期間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發生風險。但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分析與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有關。因此,未來仍需要持續完備試驗設計,增加樣本量,開展更深入的探究,以進一步證實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中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減少麻醉藥物用量,縮短起效時間,穩定患者術中的血流動力學,減輕應激反應,且對患者認知功能影響較弱,不良反應較少,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HAIDER I T, SIMONIAN N, SCHNITZER T J,et al.Stiffness and strength predictions from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the knee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limb fracture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Ann Biomed Eng, 2021, 49(2): 769-779.
王桂林, 袁語蔓, 姚洪林, 等.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 2020, 30(4): 316-319.
劉輝, 閩紅星, 王惠娟, 等.右美托咪定聯合七氟醚麻醉對下肢骨折患者血流動力學、應激反應的影響及心肌保護作用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21, 21(10): 1946-1950.
李昌達.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術后并發癥以及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 20(17): 2939-2941.
王建成, 楊俊華, 陸詠梅, 等. 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20, 23(2): 267-271.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 實用骨科學[M]. 4版.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2: 451.
裴芳, 孟濤, 張凱旋, 等. 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和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在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篩查中的比較[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 20(11): 1771-1774.
董玥穎, 賀釗, 沈海琳, 等.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在急診下肢骨折手術中的應用[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20, 23(3): 266-269.
王曉林, 張文超, 王庚. 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0, 17(6): 7-9.
王偉. 超聲引導下股神經及坐骨神經阻滯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對血凝狀態的影響分析[J]. 中國傷殘醫學, 2021, 29(4): 49-51.
劉海強, 朱旋, 冉彬. 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頸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患者中的應用[J]. 海南醫學, 2022, 33(18): 2381-2384.
賀釗, 李帛謙, 沈海琳, 等.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在急診下肢骨折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醫學裝備, 2022, 19(7): 71-75.
阮倩, 自華芬, 陳莉. 右美托咪定與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麻醉恢復質量及鎮痛效果的影響[J].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21, 36(8): 1068-1071.
李亞東, 張侃. 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循環功能、認知功能及疼痛的影響[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0, 32(1): 102-105, 109.
崔茂排, 鄧新波, 劉武飛, 等. 腰硬聯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術對WBC、CRP、ALB、PCT的影響[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20, 20(21): 4093-4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