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后給予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阿托伐他汀,對其腦出血及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將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定陶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94例腦出血患者,按治療方法分為參照組(47例)和聯合組(47例),其中參照組患者實施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加常規藥物治療,聯合組患者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加阿托伐他汀治療。最后將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并發癥發生率、外周血miR-21水平等相關指標進行對比。結果 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外周血 miR-21水平均優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優于參照組(Plt;0.05);聯合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lt;0.05);聯合組出血量和血腫周圍水腫量明顯低于參照組(Plt;0.05);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預后情況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高于參照組(Plt;0.05)。結論 對于腦出血患者而言,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后給予阿托伐他汀藥物,可幫助患者改善體內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減少并發癥發生,提升神經功能,改善外周血 miR-21水平,降低出血量和血腫水腫,改善預后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療效果更佳,操作簡便。
【關鍵詞】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神經功能;阿托伐他汀
中圖分類號:R741.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20.00.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20.008
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作為一種常見危重疾病,有著極高的致殘和致死率,幸存者也多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認知和語言功能障礙,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發病必須立刻給予治療[1]。目前對該病的治療主要以清除患者顱內血腫為主要目標,常見的手術有小骨窗血腫清除術、立體定向顱內血腫清除術等,前者在血腫清除的同時容易導致二次損傷,不利于患者認知功能改善,后一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在有效清除患者顱內血腫的同時降低手術對患者的損傷[1]。有研究指出,在手術的同時再輔以一定的藥物,效果會更好[2]。他汀類藥物對缺血性卒中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近些年來阿托伐他汀的使用率逐漸增加,該藥物的親水性和親脂性均較強,于臨床使用后被證實有較高安全性,是顱內血腫清除術后患者的首選藥物之一,但對于腦出血的作用需要進一步證實[3]。基于此,為研究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后給予患者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本文選取定陶區人民醫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94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定陶區人民醫院于2021年
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從中挑選出94例患者進行此次研究,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參照組(47例)和聯合組(47例)。參照組患者采取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加常規藥物治療:該組有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齡51~80歲,平均年齡(62.92±7.77)歲;基底結區出血29例,皮質下9例,丘腦9例。聯合組患者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再加阿托伐他汀治療,該組有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62.88±7.82)歲;基底結區出血31例,皮質下8例,丘腦8例。本次研究已征得定陶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以上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根據臨床癥狀和頭顱CT檢查后均滿足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2014年發布的腦出血診斷標準[4];②患者在加入研究前14 d內未服用過任何抗凝藥物;③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且無任何手術禁忌證;④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病且發病時間lt;24 h。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②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③外傷導致的ICH患者;④因腫瘤、動靜脈畸形引發的繼發性ICH;⑤對他汀類藥物有嚴重過敏的患者;⑥顱內或全身嚴重感染的患者;⑦合并肝腎功能嚴重障礙或合并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取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結合常規藥物治療。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操作如下:①提前幫助患者備皮和消毒,確定穿刺的位置,然后讓患者進行CT頭顱掃描檢查,實施麻醉后將患者頭部固定,再次實施頭顱CT掃描;掃描結束后,結合患者頭顱CT報告研討出適合患者的手術方案,方案設計的重點之一是要保護患者腦部重要位置,避開一些危險區,方案確定好后方可實施穿刺。②穿刺需要以立體定向儀(上海聚慕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CAS-R-2型)為導向,首先要穿刺患者頭皮和顱骨,在電鉆的驅動下進行穿刺,在針頭穿刺硬膜后停止電鉆驅動,撤離電鉆,接著將引流管連接至血腫處,拔掉針芯。后抽吸血腫,抽到總量1/3時停止,通過高壓噴射清洗血腔3次。接下來給患者血腔注射尿激酶(南京南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2023290,規格:10萬U)3萬U,直至血腫被尿激酶溶解后,可將引流管關閉,尿激酶的注射量和頻率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而定,一般需要1~3次,每次都需要等待3 h后松管,保證血腫順利流出。后將立體定向儀取下,再次對患者顱部消毒,后送患者至病房,觀察其血腫排出情況,并復查患者頭顱CT,一旦發現殘留血腫,需二次溶解、引流,直至血腫充分排出后拔管,并進行常規抗感染治療和口服普通常規腦出血藥物??垢腥舅幬锇^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13,規格:1 mg×10瓶),用5%葡萄糖注射液進行適量溶解,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釋至50~100 mL給患者輸液,1次/d;后讓患者服用常規腦出血藥物,如阿司匹林腸溶片(山西同達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1593,規格:50 mg×60片/盒),劑量為3次/d,1片/次,以上藥物需連續治療3個月。
聯合組患者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再加阿托伐他汀治療,手術和其他常規治療同參照組,在患者入院后24 h內讓其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Lek Pharmaceuticalsd.d.,國藥準字J20150080,規格:10 mg×7片),2次/d,10 mg/次,連續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估患者的神經缺損程度,選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范圍0~42分,得分越低,說明患者情況越好,缺損程度越低,反之則神經缺損越嚴重[5]。②對比兩組患者炎性細胞因子情況,分別在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晨間靜脈血4 mL,以3 000 r/min轉速對血清進行5 min離心,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及北京熱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對白細胞介素-10(IL-10)、白細胞介素-18(IL-1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進行測定,酶標儀為美國伯樂 Bio-rad Beckman 公司生產。③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包括顱內感染、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總發生率=[(顱內感染例數+肺部感染例數+消化道出血例數)/總例數]×100%。④對比兩組患者外周血 miR-21水平,采集兩組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將血液樣本抗凝后離心,對血漿與血細胞進行分裝并存于-80 ℃環境;使用Trizol試劑(美國 Invitrogen 公司)對RNA進行提取,使用美國GeneCopoeia公司生產的試劑盒合成cDNA,借助Realtime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熒光定量試劑盒測定miR-21水平。⑤觀察兩組患者的出血量和血腫周圍水腫量:分別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出血量和血腫周圍水腫量并比較。⑥對比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預后情況,分別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和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進行治療前后的評估并對比[6]。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所得數據均通過SPSS 22.0軟件處理,用[例(%)]表示計數資料,兩組患者的差異情況行χ2檢驗;(x±s)表示計量資料,兩組的差異情況行t檢驗,Plt;0.05代表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的NIHSS評分均降低,且聯合組的NIHSS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炎性細胞因子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中,較治療前升高的是IL-10,較治療前降低的是IL-18、TNF-α,并且聯合組的IL-10水平高于參照組,而IL-18、TNF-α因子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 參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7.02%,高于聯合組的2.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外周血 miR-21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外周血miR-21均有所降低,且聯合組的miR-21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出血量和血腫周圍水腫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出血量和血腫周圍水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而治療后,兩組出血量和血腫周圍水腫量均降低,且聯合組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5。
2.6 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預后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DL和GOS評分組間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上述評分均有所升高,且聯合組患者的ADL和GOS評分均明顯比參照組更高,兩組數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6。
3 討論
ICH多發于50~70歲的男性群體,患者情緒比較激動時容易發病,且在出血前沒有明顯前兆,部分患者會伴隨劇烈頭痛、嘔吐及血壓明顯升高,嚴重者甚至意識模糊或昏迷,該病致死率極高,一旦發病要積極治療[7]。臨床以清除患者顱內血腫為主要治療目標,進而降低顱內壓力,并減少腦部神經壓迫并降低損傷。常規手術雖然能有效清除血腫,但是這種治療方式有可能造成患者二次損傷,并且有嚴重出血的風險,會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8]。隨著醫學的發展,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逐漸被人們所熟知,這種手術先通過CT掃描確定穿刺點,以最優的路線進行血腫清除,避免了對血腫周圍腦組織的損傷,并且可通過引流排除血腫,操作簡便快捷且費用低,深受患者和醫生青睞。在術后可結合口服阿托伐他汀,該藥屬于強效降脂藥物,能起到強效降膽固醇的作用,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抗炎、抗氧化及抗凝。這種藥物能促進患者內皮因子增加,降低腦水含量,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并同時降低促炎性細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達[9]。
在本文結果中,聯合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明顯優于參照組,表明通過立體定向手術,患者的顱內血腫被清除,而使用阿托伐他汀則有效彌補了患者神經元缺陷,提升神經功能;聯合組患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優于參照組,說明手術結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患者身體能更快恢復。分析原因,阿托伐他汀本身具有高效抗炎效果,能夠抑制患者體內炎性細胞因子表達,進而能迅速抗炎;聯合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和外周血 miR-21水平均低于參照組,提示經過立體定向手術可有效降低miR-21水平,并且減少并發癥;聯合組患者的出血量和血腫周圍水腫量均低于參照組,提示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和阿托伐他汀聯合治療,能有效控制出血量和水腫量情況;聯合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預后均優于參照組,可見兩種方式聯合,能有效降低患者神經纖維損傷,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針對腦出血患者采取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和阿托伐他汀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炎性細胞因子、miR-21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效果明顯,療效值得肯定,推薦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馬俊, 張春雷. 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與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22, 39(6): 639-641.
宋歌, 楊治國. 超早期小骨窗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2, 7(31): 82-85.
孫一彤, 王麗琨, 任思穎, 等. 立體定向微創技術清除顱內血腫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改善腦出血患者預后[J].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20, 15(12): 714-717, 72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5, 48: 435-444.
季蕾, 蔣穎, 岳春賢, 等.擴展版NIHSS對NIHSS評分0分延髓梗死的評估價值[J].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18, 31(6): 418-421.
陸黎春, 郁明惠, 李偉生, 等. 不同部位高血壓腦出血術式和時機選擇及其對患者術后GOS和ADL分級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 38(8): 1874-1877.
汪世俊. 改良立體定向軟通道微創腦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神經功能及預后分析[J]. 中國農村衛生, 2021, 13(7): 86-87.
傅強, 張一帆, 連建中. 改良-立體定向軟通道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與外科大骨瓣開顱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療效及分析[J]. 貴州醫藥, 2021, 45(10): 1542-1543.
陳林杰. 立體定向軟通道顱內血腫清除術與硬通道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比較[J]. 河南醫學研究, 2020, 29(22): 4091-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