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腰麻與硬膜外麻聯合使用在剖宮產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選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東臺市中醫院收治的70例行剖宮產產婦,按麻醉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使用硬膜外麻醉方案進行手術,觀察組采用腰麻(即蛛網膜下腔麻醉)與硬膜外麻聯合手術。觀察兩組產婦臨床麻醉效果、麻醉前后相關血流動力學水平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麻醉起效、麻醉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麻醉藥物使用量小于對照組(均Plt;0.05)。麻醉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及心率均升高,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對照組產婦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高于觀察組(Plt;0.05)。結論 對剖宮產產婦使用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顯著,且產婦在術中的生命體征不受麻醉效果影響,可有效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腰麻;硬膜外麻;剖宮產
中圖分類號:R68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20.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20.018
麻醉是一種需要通過藥物或其他手段,讓患者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喪失意識,進而起到無痛手術的目的[1]。臨床中面對剖宮產手術要根據分娩的條件、產婦及胎兒的狀況等來確定麻醉的方法[2]。在剖宮產手術中,硬膜外麻醉是臨床中應用最多的一種麻醉方法,但因其起效慢,且對某些產婦有不良影響[3]。腰麻(即蛛網膜下腔麻醉)起效更早、肌肉也更放松、穿刺的位置也更完整,但是在腰部麻醉時,很可能會引起麻醉平面的升高,進而會對產婦的呼吸系統帶來影響[4]。采用腰麻與硬膜外麻相結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困難,確保患者的安全性及剖宮產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一份保障。基于此,本研究將東臺市中醫院收納的70例剖宮產手術患者進行分組對比,探討腰麻與硬膜外麻聯合使用在剖宮產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
12月東臺市中醫院收治的70例行剖宮產產婦,按照麻醉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4~33歲,平均年齡(26.51±1.69)歲;初產婦21例,經產婦14例;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46±1.03)周;體質量60~73 kg,平均體質量(67.28±3.31)kg;身高155~172 cm,平均身高(161.14±3.17)cm。觀察組產婦年齡24~35歲,平均年齡(26.91±1.72)歲;初產婦23例,經產婦12例;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31±1.04)周;體質量59~74 kg,平均體質量(67.63±3.35)kg;身高154~171 cm,平均身高(160.76±3.19)cm。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東臺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所有納入對象均為足月妊娠;②所有納入對象均具有剖宮產手術指征,對麻醉所使用的藥物無禁忌證。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妊娠相關并發癥者;④精神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⑤言語功能障礙或無法正常言語溝通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產婦在麻醉前,均給予0.1 g的苯巴比妥鈉(哈藥集團三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1167,規格:1 mL∶0.1 g)進行肌內注射和氧氣支持,對產婦靜脈通道進行搭橋,并嚴密監視其心電圖和血壓變化。對照組采用硬膜外麻醉,使用18號硬膜外穿刺針,從L2~L3椎間隙進行穿刺,通過硬膜外腔至頭端3 cm處插入導管,將產婦體位調整為平臥位,注射3 mL含2%的利多卡因(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1,規格:20 mL∶0.4 g)。觀察10 min后,若產婦未出現明顯蛛網膜下腔阻滯的情況,則注射5~10 mL含量為0.75%的羅哌卡因[廣東華潤順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25,規格:75 mg(以C17H26N20·HCl計)],于術前將患者痛覺阻滯提高至T7水平,并根據產婦術中病情變化,適量追加麻醉用藥。
給予觀察組采用腰麻與硬膜外麻聯合手術,使用25 G/16 G的穿刺針頭,通過L2~L3椎體間隙進行硬膜外穿刺,當蛛網膜被穿破以后在蛛網膜下隙注入0.5%布比卡因(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31021919,規格:2 mL∶15 mg)等比重液(0.75%布比卡因2 mL加1 mL腦脊液進行充分稀釋)1.8~2.0 mL,在注射時將速度控制在每滴15~20 s。在此過程中,通過硬膜外腔向頭末端放置3 cm的導管作為后備,孕婦取仰臥位,調整手術床和地板的水平,使痛覺阻滯平面達到T7。如術中阻斷面過小,可采用2%利多卡因3 mL進行一次性注射,以滿足全身麻醉所需。兩組患者在開始操作之前都需要放置尿管,術后臥位向左側傾斜30°,所有納入對象在分娩完成后都需要輸注10 U的縮宮素(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0474,規格:1 mL∶10 U)。如果產婦在術中有低血壓現象發生,可以通過靜脈注射小劑量麻黃堿(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2022124,規格:25 mg);如果有心動過緩,可以通過靜脈注射0.5 mg阿托品(成都第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2767,規格:0.3 mg)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麻醉效果。其包括:麻醉起效時間和麻醉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麻醉藥物使用量。②麻醉前后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其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及心率。③術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包括寒戰、惡心嘔吐、低血壓及頭痛等。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麻醉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麻醉起效、麻醉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麻醉藥物使用量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麻醉前后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對比 麻醉后,兩組患者產婦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及心率均升高,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術中不良反應對比 對照組產婦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0.00%,高于觀察組的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近些年,我國的剖宮產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剖宮產手術中的麻醉藥物及使用方式對產婦和胎兒的生存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5]。所以,在進行手術之前,必須做好麻醉鎮痛工作,而且要盡量避免對產婦和胎兒造成傷害。目前,在剖宮產手術中,多以持續硬膜外麻醉為主,該方式具有操作簡便、費用低廉、血壓波動小等優點[6]。但研究顯示[7],此方法的完整阻斷面多為T8~S1,不能有效阻斷產婦骨盆神經叢,且由于脊神經根外側被一層神經鞘所覆蓋,使得藥物在產婦的神經根上很難產生直接的影響,從而造成了麻醉的起效時間相對較長,且骶神經的阻斷作用也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手術過程中,產婦很有可能會在骨腔深處發生牽引反應,進而影響到麻醉效果。除此之外,因為產婦在妊娠期間會產生生理改變,如硬膜外靜脈叢變大、硬膜外間隙變窄等,這會造成麻醉藥的吸收增多,使藥物用時很難控制,使其擴散緩慢,導致麻醉起效時間較長,局部用藥過量,阻斷效果不佳,導致麻醉效果降低[8]。特別是對于危重狀態的產婦,持續硬膜外麻醉見效緩慢,容易出現阻塞不全,麻醉劑用量相對過多,止痛作用并不明顯,對胎兒快速娩出帶來不利影響,同時對產婦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9]。有研究表明[10],在剖宮產手術的麻醉過程中,與普通的產婦相比,麻醉藥物的用量要減少30%左右,而腰麻阻滯范圍比較小,麻醉和止痛的持續時間也比較長,而且操作起來也比較容易,可有效地避免因硬膜外導管不順暢或其他原因等導致的麻醉效果欠佳,但腰麻也容易出現血壓降低及術后頭痛等副作用。
本研究對剖宮產產婦使用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麻醉起效、麻醉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及麻醉藥物使用量均明顯小于對照組;麻醉后,觀察組產婦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產婦;觀察組產婦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聯合使用的麻醉鎮痛效果顯著,而且在手術過程中,對產婦生命體征影響較小,并且可以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避免了給藥時因產婦的個體差異而導致的過量使用,對產婦的運動神經損害較小,且術后麻醉恢復較快;該方法能在T10以下實施脊神經阻斷,有利于對麻醉平面的控制,有效抑制盆腔的牽張,減輕手術中應激反應,減小麻醉藥物的使用量[11]。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可在短期內完成對產婦脊神經的完整阻滯,具有起效速度快、阻滯徹底、肌松和鎮痛效果理想等優勢。研究表明[12],麻醉對于產婦和胎兒的安全性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臨床在選擇麻醉方式時,一定要符合手術要求,盡可能地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避免對產婦和胎兒造成傷害。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起效比較快,可以迅速減輕疼痛感覺,從而使嬰兒能夠順利娩出,避免或降低新生兒窒息危險。聯合麻醉局部藥物用量少,產婦血液中的藥物含量也相對較低,因此對產婦及胎兒的影響也相對較小,進而確保了產婦及胎兒的安全。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產婦使用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顯著,且產婦在術中的生命體征不受麻醉效果影響,可有效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李沛函, 李麗, 楊彥偉, 等 . 超重患者行無痛胃鏡麻醉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最佳給藥時間間隔的臨床觀察[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20, 19(13): 1362-1364.
李曉虎. 剖宮產脊柱麻醉期間布比卡因溫度對產婦寒戰和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20, 35(16): 2968-2970.
田明, 李春明, 王思亮, 等.剖宮產術應用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對妊娠高血壓產婦應激反應及炎癥因子影響[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21, 29(9): 1868-1872.
吳昊, 石軍, 況雪靜. 兩點法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剖宮產手術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J].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22, 37(8): 1050-1054.
劉暢, 劉慶, 李紅艷, 等.腰硬聯合麻醉在PIH產婦剖宮產術中的應用及其對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 山東醫藥, 2019, 59(16): 79-81.
WEI C, QIAN J, ZHANG Y, et al. Norepinephr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spinal-induced hypotension during caesarean delivery unde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esthesi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dose-finding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 2020, 37(4): 309-315.
GUASCH E, BROGLY N, GILSANZ 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for labour analgesia and caesarean section: Ind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J]. Current Opinion in Anesthesiology, 2020, 33(3): 284-290.
田舜, 黃翠源, 蒲樂華, 等.腰硬聯合麻醉應用于高原剖宮產手術對患者疼痛介質、應激指標、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9, 25(17): 1347-1351.
向科, 孫小茹. 腰硬聯合麻醉與連續硬膜外麻醉對剖宮產產婦術后母嬰結局與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CD].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21, 5(9): 50-52.
潘夢婷, 黃興龍. 腰硬聯合麻醉與連續硬膜外麻醉對剖宮產產婦血流動力學及麻醉質量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20, 35(13): 2529-2532.
曹秀玲, 王一男, 徐麗, 等. 小劑量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與硬膜外阻滯麻醉對妊娠期高血壓剖宮產產婦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9, 47(2): 223-225.
田航, 李新宇, 程秋菊, 等.腰硬聯合麻醉下剖宮產術中去氧腎上腺素與羥乙基淀粉即時擴容對產婦血流動力學及胎兒酸堿值的影響[J]. 河北醫學, 2017, 23(4): 57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