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外科Apgar評分與術后并發癥的關系及對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方法 選擇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淄博市婦幼保健院行胃癌根治術的294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估計失血、術中最低平均動脈壓和最低心率測定患者外科Apgar評分(SAS),根據SAS分為SASlt;7組(n=56)和SAS ≥7組(n=238),比較兩組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和短期預后情況。結果 兩組年齡、BMI、糖尿病、ASA病情分級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SASlt;7組患者性別男、吸煙史概率均高于SAS ≥7組(Plt;0.05)。SASlt;7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于SAS ≥7組(Plt;0.001)。1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82.99%(244例)、53.06%(156例),SAS lt;7組患者短期生存率低于SAS ≥7組(Plt;0.001)。 SAS評估短期預后AUC為0.745,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711和0.692。結論 外科Apgar評分與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關系密切,對患者的短期預后也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
【關鍵詞】外科Apgar評分;胃癌根治術;術后并發癥;短期預后;預測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2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20.044
胃癌作為中國最常見的癌癥之一,近十年來,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胃癌根治術成為胃癌治療手段的首選,為延長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提供了機會[1]。然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依然很高,有研究報道術后并發癥會增加胃癌患者住院時間和早期死亡率[2],因此尋求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及短期預后的預測工具至關重要。外科Apgar評分(SAS)可作為多種類型手術術后并發癥的簡單預測指標[3]。SAS由估計失血量(EBL)、術中最低平均動脈壓(LMAP)和最低心率(LHR)3個變量所組成。SAS多用于預測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然而SAS在預測胃癌患者術后短期預后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旨在探究胃癌患者外科SAS與術后并發癥的關系及對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淄博市婦幼保健院行胃癌根治術29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根據臨床診斷標準[4]確診為胃癌,且于淄博市婦幼保健院行胃癌根治術患者;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③死亡或未達臨床出院標準而放棄治療。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通過淄博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1 資料收集 收集患者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重指數(BMI)、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5]等級評分、吸煙史。
1.2.2 外科Apgar 評分[6] 記錄術中數據,包括手術方式、手術時間、估計失血量(EBL)、最低平均動脈血壓(mAP)和最低心率(HR),評分細則見表1。
1.2.3 并發癥嚴重程度評估 術后并發癥定義為術后30 d內發生的任何并發癥。采用標準化并發癥分級系統(Clavien-Dindo分級)對術后并發癥進行分級[7]。簡而言之, Ⅰ級 并發癥包括不需要特殊處理,以及在床邊局部處理的傷口感染;Ⅱ級并發癥可單純通過藥物、輸血、理療、營養支持等治療;Ⅲ級并發癥需要介入或手術治療,無需全身麻醉;Ⅳ級并發癥是危及生命的并發癥,需要進入重癥監護病房(Ⅳa:單器官功能障礙;Ⅳb:多器官功能障礙)。V級代表患者死亡。在本研究中,如果患者有1種以上的并發癥,則以等級最高的并發癥定義。在這項研究中,只有≥ Ⅲa 級的并發癥被認為是術后并發癥。
1.2.4 隨訪 所有患者隨訪從手術日期開始計算。通過電話、信件及門診臨床數據庫獲得隨訪數據。隨訪結束時間為術后3年。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分析本研究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預測價值分析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OC)進行評價。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BMI、糖尿病、ASA病情分級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SAS lt; 7組患者性別男、吸煙史概率均高于SAS ≥7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SASlt;7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于SAS ≥7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01),見表3。
2.3 兩組患者短期預后情況比較 所納入患者1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82.99%(244例) 、53.06%(156例) , SAS lt; 7組患者短期生存率低于SAS ≥7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01),見表4。
2.4 SAS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分析 SAS評估短期預后AUC為0.745,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711和0.692,見圖1。
3 討論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估計占癌癥相關死亡的三分之一。由于胃癌在疾病的早期階段是無癥狀的,所以常常在晚期被診斷出來。手術是胃癌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法,是患者長期生存的保證。其中胃癌根治術是目前胃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居高不下,發生率為12.8%~14.0%[8]。術后并發癥與胃癌根治術后的不良預后顯著相關。因此,準確評估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及短期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2007年,Gawande等首次提出了外科Apgar評分的概念,該評分是一個10分制的評分模型,包括估計失血量、最低平均動脈壓和最低心率3個變量。據報道,術中失血量與腫瘤細胞溢出、免疫抑制和炎癥有關,術中失血量大易導致癌癥進展和復發,其中腫瘤細胞通過釋放促炎細胞因子誘導心臟萎縮和功能障礙[9]。SAS是一種客觀、簡單的外科預測指標,其評分越低,代表術后并發癥風險越高[10]。若及時提高患者評分,則有可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然而SAS能否準確預測胃癌短期預后仍存在爭議。
朱磊等[3]研究發現外科SAS有助于預測新輔助化療后進展期胃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發現并發癥的發生與SAS存在顯著相關性,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會導致患者短期預后更差,比如手術部位感染、心血管并發癥均會降低患者生存率,與短期預后密切相關。本研究發現SAS評分評估胃癌根治術后短期預后AUC為0.745,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711和0.692,說明SAS有成為預測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短期預后工具的潛力,其原因在于SAS作為術后并發癥的預測工具,同時術后并發癥與患者短期預后密切相關。因此合理使用SAS評分早期識別高危患者,及早采取有效預防手段,可有效防止術后并發癥發生以及改善患者短期預后。
綜上所述,SAS與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關系密切,對患者的短期預后也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但尚需要大樣本前瞻性研究加以驗證。
參考文獻
羅夢佳, 郎紅娟, 戴艷然. 充氣式保溫毯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中體溫及圍術期預后的影響[J]. 現代腫瘤醫學, 2023, 31(6): 1126-1130.
王瑋, 張錫山, 賈海峰, 等. 腹腔鏡全胃切除胃癌根治術對進展期胃癌患者預后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 中國全科醫學, 2021, 24(S2): 35-37.
朱磊, 趙海淳, 李珊珊, 等. 外科Apgar評分對術前新輔助化療進展期胃癌術后并發癥的預測價值[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22, 25(12): 990-99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胃癌規范化診療指南(試行)[J/CD]. 中國醫學前沿電子雜志, 2013(8): 56-63.
CROSSLEY G H, POOLE J E, ROZNER M A, et al.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HRS)/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s, pacemakers and arrhythmia monitors: Facilities and patient management this document was developed as a joint project with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 an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and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STS)[J]. Heart Rhythm, 2011, 8(7): 1114-1154.
ITO T, ABBOSH P H, MEHRAZIN R, et al. Surgical Apgar Score predicts an increased risk of major complications and death after renal mass excision[J]. J Urol, 2015, 193(6): 1918-1922.
DINDO D, DEMARTINES N, CLAVIEN P A. Classification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 new proposal with evaluation in a cohort of 6336 patients and results of a survey[J]. Ann Surg, 2004, 240: 205-213.
程康文, 王貴和, 束寬山, 等.加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術后恢復、營養及應激的影響[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9, 28(10): 1228-1236.
ASSIFI M, LINDENMEYER J, LEIBY B, et al. Surgical Apgar score predicts perioperative morbid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t a high-volume center[J].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2012, 16: 275-281.
PADILLA-LEAL KE, FLORES-GUERRERO JE, MEDINA-FRANCO H. Surgical Apgar score as a complication predictor in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ic surgery[J]. Rev Gastroenterol Mex (Engl Ed), 2021, 86(3): 25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