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色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百色市唯一的高職院校,以服務百色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繼承和發揚百色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緊緊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條主線,創新和拓寬融合路徑,深化專業與產業、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職業標準和教學標準、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賽教學的融合,立德樹人,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找準服務定位,推進專業與產業相融合。學院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廣西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百色市“一區一市”建設等,結合“互聯網+”行動、《中國制造2025》等要求,開設了裝備制造、能源動力與材料、土木建筑、交通運輸、電子與信息、財經商貿、水利、文化藝術、教育與體育、健康管理等10個專業大類,與百色及廣西周邊區域重點發展的汽車、機械、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等產業緊密聯系的26個專業,將專業與產業相融合。
二是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推進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相融合。學院實施“1+1+X”校企合作發展戰略,推進二級院系至少與1家世界500強或全國100強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每個專業至少與本地1家大型企業開展合作,目前合作企業達100多家。合作模式有共建產業學院、共建專業及共建學生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教師企業實踐基地、訂單班、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等,校企共同研究專業設置、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組建教學團隊、建設實訓實習平臺、制訂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多元化合作育人模式拓寬了學院人才培養途徑,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推進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融合。
三是探索實施“1+X”證書制度,推進職業標準和教學標準相融合。學院實施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的改革制度,探索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申請并獲批“1+X”證書制度試點18個。企業參與學院人才培養,校企共建課程標準,學院共享企業教學資源。在企業的指導下,學院把技能等級考核標準納入課程標準體系,實施課證融通,促進學生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四是深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推進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相融合。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是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必然要求,更是職業教育教學層面堅持產教融合的具體體現。學院增加實踐課時(占總教學課時的50%以上),搞好工學結合,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制訂教師企業實踐實施辦法,要求專業課教師每5年累計不少于6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公共基礎課教師定期到企業考察、調研和學習,實行教師企業實踐常規化和動態化管理,使企業實踐成為教師崗位重要職責和工作常態;鼓勵和支持教師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資格)證書,申報“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先后投入資金5 000多萬元,在校內建成土木建筑工程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等4個自治區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成電子商務融媒體直播實訓中心、思政教育虛擬體驗中心、財經類虛擬仿真跨專業綜合實訓室、建筑信息BIM實訓室、網絡綜合布線實訓室、智能制造生產線實訓室等近60個實訓室。與45家企業簽訂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協議,引進10家企業到校內設立工作室。不斷完善實訓條件,為推進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融合、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保障。
五是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推進賽教學相融合。自2018年以來,學院每年組織舉辦“明日工匠杯”技能比賽和創新創業大賽,并組織選拔優秀選手參加由政府部門或行業舉辦的各類競賽,用參賽成績檢驗教師的教學成效、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通過深化“五個融合”,學院有效提高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2019—2023年,學生參加自治區級以上技能比賽、創新創業大賽,獲得政府部門舉辦的技能比賽國家級三等獎2項,自治區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37項;獲得創新創業廣西賽區比賽銅獎4項。組織師生參加行業舉辦的技能比賽、創新創業大賽,獲國際級銅獎1項,國家級一等獎6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8項,自治區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學院以不俗的成績和口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作者系百色職業學院院長)